夜雨寄北-课件ppt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
有点累赘。
中小学精品课件
12
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 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 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中小学精品课件
11
1.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 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 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 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 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 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中小学精品课件
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中小学精品课件
中小学精品课件
9
主旨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 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 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中小学精品课件
10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 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 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夜雨寄北
中小学精品课件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中小学精品课件
2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 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 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5
译文: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 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 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中小学精品课件
6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 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中小学精品课件
7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 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 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中小学精品课件
8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 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中小学精品课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