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具体到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能,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行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中初级会计应用型人才。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曾经是具有历史的财经类职业等学校,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财会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具有雄厚的师资.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看到我校在财会教学专业上还有不少的问题,主要是: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目标和方向不够明确的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
第一,课程结构中文化基础课过多,专业实践课、选修课偏少。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实际安排中,一般有 35%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文化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经济、“两课”等,此外,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还要安排民族理论和新疆地方史;其他 65%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基本上没有设置专业选修课。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程设置存在过多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倾向,忽视了专业课程的操作技能,从而导致实习课在中职学校的课
程安排中难以达到应有的地位,而这又恰恰是中职学校在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

第三,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同时开设了某些超越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围,有可能在他们毕业之后派不上用场的课程。

如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第四,我校是一个民汉合校,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基础比较差,加之能够使用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财会专业教材非常少,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困难。

第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考核方式。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校的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进行再调整。

如何突破原有的教学局限,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喀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我校财会专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
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不然,我们有可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届的择业竞争能力,并最终将影响学校财会专业的生存能力。

要进行深入有效的课程改革,必须依赖于正确的指导思想。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管理人员。

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还要依靠实践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调整的原则,进而重组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应设置一套适应市场需要的能满足中职财会专业培养标要求的课程,完成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任务,体现中职特色。

因此,目前我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文化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

对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

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课程内容。

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为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益性和经济性,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专业课应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必要实用的知识。

《国家统一的
会计制度》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人证”。

为了让学生出校门就能胜任会计工作,必须要让学生在校考取资格证书。

学校要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专业课程必须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为核心来设置。

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向考证科目靠拢,教学内容上也应参照财政部颁发的有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应尽可能向国家有关标准靠拢。

同时开设可开设一些学生容易学习和掌握同时贴近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作为专业储备,以略高于会计持证上岗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符合市场需要。

作为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帐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如电脑中英文打字、财会软件应用、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给学生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学校不但要开设这些课程,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以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3.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
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4.大力推进双语教育,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课程。

实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预科学习,在入校的第一年,加大汉语课程的课时,重点强化汉语学习;鼓励和督促学生参加全国汉语水平考试使他们基本通过语言关;部分汉语水平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可转调到相同专业的汉族班级学习。

总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设置或调整。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学和技能才能落到实处,职校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邓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