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及治疗进展

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及治疗进展


ACR 1980
Arthritis Rheum. 1980 May;23(5):581-90.
1. 符合1个主要标准或2个次要标准可诊断SSc。
(1)主要标准:对称性手指及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近端的皮肤增厚、
绷紧或硬化。这种改变可波及整个肢体、面部、颈部和躯干。
(2)次要标准:
①手指硬化:指上述皮损仅限于手指 ②指端凹陷性瘢痕或指垫实质丧失 ③双侧肺底纤维化
雷诺氏现象+1项次要标准或 主观的雷诺氏现象+所有的次要标准
摈弃了ACR 1980标准中几乎所有的临床表现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01;28:1573–6.
EUSTAR关于极早期SSc的诊断标准
(引自:Matucci-Cerinic M,et al.Ann Rheum Dis,2009,68:1377-80)
• 临床表现多,与多种结缔组织病有交叉,分类繁杂; 皮肤硬化、溃疡、雷诺氏现象、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 高压、肾危像、消化道病变、心肌病变等;
异质性
系统性硬化症的分类
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损伤
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 产生TGF-β 及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 细胞活化
适应自身免疫反应 T细胞活化
产生Th2细胞因子 B细胞活化

Th/To(RNase MRP/ RNase P)
局限型
临床意义
指溃疡和坏疽、肺间质纤维化、严重心脏 受累、肾危象相关 与肾危象相关 与指溃疡、钙质沉积和肺动脉高压有关
与合并单纯肺动脉高压、弥漫型皮肤受累、 肺纤维化、严重心脏受累和肌炎相关 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有关
PM-Scl
重叠综合征 (PM/DM+SSc)
敏感性和特异性
符合“early SSc”标准,具有雷诺现象、抗体和甲襞血管异 常的患者并不能确定为SSc:与治疗有关
鉴别诊断—排除类似SSc的疾病
SLE 多肌炎/皮肌炎 原发性雷诺现象 MCTD UCTD 嗜酸性筋膜炎 肾源性硬化症 泛发型硬斑症 硬化性黏液水肿/丘疹性黏蛋白沉积症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其他
2013年EULAR/ACR的SSc分类标准评价
• 更加简明,权重计算尽管仍不利于临床诊断,但临床研究 中使用简便;
• 没有“可能”或“确定”; • 基本整合了ACR 1980和早期SSc两套标准; • 基本包含了弥漫型和局限型,兼顾了早期SSc诊断,尽管
没有EULAR 2009 very early SSc敏感,但对于临床研究更为 合适; • 反映了SSc“纤维化、血管病变及自身抗体”三个特点。 • 不足之处:对SSc的异质性不能很好分层;基于专家共识。
2.CREST综合症:≥4个症状或≥3个症状症状+抗着丝点抗体阳 性。
• 皮肤钙质沉着(Calcinosis) •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 食管受累(Esophageal dysmotility) • 指(趾)硬化(Sclerodactyly) • 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
仅有临床表现;基本不涉及血管病变;对早期和局限性患者 纳入不佳
1988 LeRoy classification
包含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甲襞镜结果
J Rheumatol. 1988 Feb;15(2):202-5.
2001 LeRoy: 早期硬皮病
主要标准 次要标准
雷诺现象 SSc的甲襞毛细血管表现 SSc特征性自身抗体
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加1条次要标准可诊断
系统性硬化症的自身抗体
(引自:Hamaguchi Y.et al.Jdermatol,2010,37:42-53)
自身抗原
DNA拓扑异构酶Ⅰ (Scl-70) RNA多聚酶Ⅰ、Ⅱ、Ⅲ 着丝点蛋白(CENPs)
SSc相关亚型 弥漫型 弥漫型 局限型
U3-RNP
2
病变 肺部受累
肺动脉高压和/或间质性肺病
2
雷诺现象
3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抗scl70抗体、抗RNA 聚合酶Ⅲ,任何抗体出现
3
总分≥9分为系统性硬化症
删除 CREST综合症,不包括肾危象等 Nhomakorabea 子标准定义
皮肤增厚 手指肿胀 雷诺现象
➢以皮肤、血管和 内脏器官异常纤维化为特点
指(趾)端溃疡、疤痕、变短或指(趾)
分型(subset)
分类标准总体上类似于 诊断标准,但前者更严 格、更加标准化
2013年EULAR/ACR的SSc分类标准
标准
子标准
评分
双手手指皮肤增厚越过 掌指关节(MCP)
9
纤维化 手指皮肤增厚肿胀
手指肿胀 整个手指,远达MCP
2 4
指尖损害
指尖溃疡 凹陷样瘢痕
2 3
毛细血管扩张
2
血管 异常甲褶微血管
产生IL-6及 自身抗体
内皮功能异常 黏附因子
生成内皮素-1 血管舒张受损 血管收缩增强
血管壁重塑
血管病变
成纤维 细胞活化
固有成纤维细胞 活化
胶原产生、沉积 基质挛缩、重塑
组织缺氧
骨髓来源的祖细 胞,纤维细胞
组织纤维化 器官功能异常
血管闭塞
SSc诊断标准的变迁与修订
• 1980年ACR • 1988和2001年 LeRoy classification • 2010年EULAR • 2013年EULA/ACR
系统性硬化症皮肤病变的mRSS评分
评分 部位
评分值 最大积分 51分
明细
面部; 左、右手; 左、右上肢近端;左、右上肢远端; 胸部;腹部; 左、右下肢近端;左、右下肢远端; 左、右足部 共17个部位
与局部皮肤受累、炎性肌病和关节病相关
U1-RNP
肺动脉高压、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与肌 炎重叠
2013 ACR/EULAR 系统性硬化 症分类标准
2013 ACR/EULAR 方法
• 标准条目制定和初筛(专家共识) • 简化条目、制定权重(患者+类SSc患者) • 验证(患者+类SSc患者)
分类标准(classification criteria)以临床研究为 应用目标,并非严格意 义上的诊断标准,本次 新标准中并不包含疾病
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及 治疗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徐建华
2015年11月21日 马鞍山
几个问题
• 系统性硬化症(sistemic sclerosis)/硬皮病 (sclerodema)区别?
• 发病原因不明, 临床特点? • 早期诊断? • 治疗共识/建议?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