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如意湖中学田进仁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热爱美、追求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春天是个美丽,生机勃勃的季节。

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面对春天有着自己的感悟。

1、春天在林黛玉的眼里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伤感;
2、在李清照眼里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载不动的忧愁;
3、在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的眼里春景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悲愤
4、在韩愈眼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的美;
5、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无限情趣。

6、我们也学过白居易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我们知道了:诗可言志,也可抒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也了解了如何去学习古代诗歌。

我们总结出要解读一首诗就要做到以下五点:(出示幻灯片)
二、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被后人称为诗王和诗魔,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他的诗歌浅显易懂,我们学过他的《草》《忆江南》,大家齐声背诵。

白居易任杭州剌史。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

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钱塘湖就是今天的西湖,苏轼曾经也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常说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景,那么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过刺史,那么他在诗歌里会怎么样去描写春天的西湖美景呢?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白居易笔下的西湖春景。

(出示幻灯片)
三、初读诗歌,划节奏,注意语气,重音。

1、老师范读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 水面/初平/云脚低。

(di)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ni)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ti)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i)
2、请同学单独读
3、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欣赏图片,找出诗歌都塑造了哪些意象?
(出示图片)
1、请同学回答找到的意象。

(出示幻灯片)
2、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同学来回答,教师补充。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

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湖岸边,不知是谁家新来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着衔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花儿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摇曳在春风中,尽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让人眼花缭乱;绿茸茸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欣赏。

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的景色。

这里绿柳成阴,白沙堤静静地躺在湖边,那么安闲,那么自在,真让我流连往返啊。

五、体验作者锤炼用字的功夫。

(平、低、几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乱、渐、浅草、才等字的品味)师:我们能否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1:“平”,初春的雨水使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徐徐的春风从湖面吹过,吹皱了湖面。

2:“几处早莺”,并不是处处,初春的鸟儿还不多。

3: 还有“争暖树”,春寒未退,所以莺争着栖集在朝阳的树枝上。

4:“谁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几家,说明春天刚开始,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为数不多。

5:“啄春泥”,燕子才回来筑巢。

6:“浅草才能”,小草刚刚出土。

7:“没马蹄”,草还没有长高。

8:“乱花渐欲”,“乱”,“渐”,说明花儿有开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找西湖春天的色彩吧。

1:绿,绿柳青青。

2:“花”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也是色彩。

3:“水”应是碧绿色或青绿色。

4:寺庙是红砖绿瓦的,凉亭是古色古香的。

5:云是白的,蓝天白云。

6:草是嫩绿的,树是刚抽芽的,也是嫩绿的。

7:白居易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悠闲自得的在西湖岸边踏青。

师: 从诗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诗人是骑马游西湖的,所以诗里一定提到了“游踪”,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诗人的游踪吧。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湖东的白沙堤。

师:那“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呢?
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为什么说“云脚低”?
“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师补充讲解:杜甫有诗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也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

脚,有下垂义。

师:再思考一下:第五、六句写了什么?
花草。

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
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师: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
暗扣标题中的“行”字。

师:浅草有什么用意?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扣题中“行”字。

师:最后两句是怎么结束全诗的?
用抒情方式。

师: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孤山寺北贾亭西”的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诗人之所以“最爱”,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师:由此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首诗。

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也描绘了绚丽的春景。

比较一下,两者都写到了的春景有哪些呢?
1:春花:乱花渐欲迷人眼。

2:春草:浅草才能没马蹄。

3:春雨:“水面初平”说明已经下过春雨了,再说春草、春花的生长也是因为春雨的滋润。

4:还有春风,诗中虽然没直接写,但骑马游湖自然能感受到春风的和煦。

师:很好,同学们既然能这么比较,那我们能不能把思路拓宽,想想我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春景的精美诗句呢?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这首诗歌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最喜欢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在诗歌中却没有写白沙堤的美景呢?八、学习了这首诗,我们的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尝试把这首诗改写成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

教师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

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九、布置作业
大家自学《天净沙秋思》
1、查有关作者马致远的资料。

2、找出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跟《钱塘湖春行》中的季节、意象、意境、诗歌中的感情进行对比。

4、把《钱塘湖春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