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试述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 340 -光疗中注意使患儿皮肤广泛均匀受到照射 ,应每2h更换体位一次,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

在光疗过程中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

观察和记录出入量。

2.3光疗后的护理根据医嘱结束光疗后,应给患儿穿好衣裤,取下眼罩抱出蓝光箱,记录出箱时间,再清洁消毒暖箱,倒掉水槽内的水。

2.4心理护理由于新生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生活不能自理,对患儿实施有效地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临床护理中,应通过和患儿家长的真诚沟通,赢得家长的信任,在护理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疼痛刺激,使患儿家长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5 对于光疗副作用的对症处理2.5.1腹泻:新生儿在光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出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臀红发生。

故光疗中的患儿应勤换尿不湿。

2.5.2发热:应注意监测和保持正常体温;若体温上升至38.5℃应停止光疗。

2.5.2皮疹:若程度轻,一般不需处理,若较重可暂停光疗,皮疹可自行消退,再继续光疗。

2.5.3青铜症:若结合胆红素超过68.4u m o l/L(4m g/d l)且有肝功损坏时,光疗使胆绿素蓄积,皮肤可呈青绿色,出现此情况时应停止血清胆红素光疗,可缓慢恢复。

2.5.4 病情观察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

光疗过程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黄疸消退情况、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大小便颜色与性状,以及有无烦躁不安、嗜睡、呕吐、哭声和吸吮能力变化等,以及时发现光疗副作用和有无核黄疸发生,及时与医师联系,进行处理和抢救。

3 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及综合护理干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 g/d 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 g/d l以下,本组63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4.讨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还需要对症处理。

临床实践表明蓝光治疗黄疸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蓝光照射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采取心理、饮食、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对症护理,尽可能减少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在患儿康复出院前,应对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以巩固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参 考 文 献[1]范玲,林晓云.儿科专科护理学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2.[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47—251.【摘要】 目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

其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将社区全体居民作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及病患者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高危因素,减少高血压发病率和降低血压,是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 社区 高血压 健康教育试述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李庭芳 (铜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徐州 221116)【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40-02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比1991年增加31%。

按现有人口估算,全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1]。

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患者还会不断增多,并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极大危害了劳动力人口的健康。

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

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卫生工作者要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并不断拓展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1.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目的1.1 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知识,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

1.2 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和技能,树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信念。

1.3 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1.4 发挥高血压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连续不间断地正规治疗,取得有效控制血压的治疗效果。

1.5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症,如:高血压致脑血管意外。

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及剂量。

2.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对象2.1 全人群健康教育(主要是健康人群、重点为儿童青少年、家庭妇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中易养成各种影响健康的行为。

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式,使儿童青少年从小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

使成年人的知、信、行向有利于全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并矫正不良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健康教育 向其宣传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并向他们提供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让其了解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预防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行方法,促使领导决策。

有利于使高血压预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获得决策,组织协调、环境、舆论和经费等的支持,也是健康教育能否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加强随访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使其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压治疗要达标。

提供良好的保健服务,要定期在家庭或到诊室测量血压,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2.4 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采用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测血压或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站)监测血压。

促进矫正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对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的认知。

采用有效的监督、控制,减少和避免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2.5 加强对目标人群最有影响力的人群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使病人家属、亲朋好友、近邻、医护人员等去影响病人,督促其自觉养成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习惯,最大限度取得良好效果。

3.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3.1 集中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3.2 在社区和医院成立健康教育大课堂,定期对教育对象进行集体指导,大众传播。

- 341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急救护理李小换 刘丽 牛建霞 段晓静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 454002)【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41-01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演变快、不易观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临床上早期发现血肿、及时清除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10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护理体会,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例,男89人,女16人;年龄最71岁,最小1岁;其中硬膜下血肿39例,硬膜外血肿56例,脑内血肿1例,多发血肿9例。

1.2 症状体征 均有昏迷史,20例原发性昏迷,12例继发性昏迷,45例有明确中间清醒期,28例昏迷进行性加深。

单侧瞳孔散大57例,双侧瞳孔散大14例;BP>140/100mmHg54例,P<60次/min50例。

凡清醒病人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1.3 结果 经治疗痊愈83人,留有偏瘫、失眠等后遗症16人,植物生存、死亡6人;脑疝致继发脑干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是死亡主要原因。

2 病情观察2.1 神志变化时判断病变重要指征 意识障碍时间越长,颅内血肿发病率越高,如病人由安静而躁动或由躁动而安静、嗜睡,需仔细查明原因及时报告医生。

2.2 瞳孔变化及意义 受伤后显示血肿的同侧瞳孔缩小,为时甚短,有时临床不易观察,进而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如血肿不断扩大,则对侧瞳孔也散大,如对光反射完全消失,则病情垂危,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3 生命体征 伤后体温上升、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慢,都有颅内压增高的代偿表现。

2.4 主要表现 头痛、呕吐是清醒期的主要表现,昏迷病人主要表现躁动不安。

2.5 锥体束征 一侧脑受压则对侧肢体瘫痪以及中枢性面瘫、肌张力高,病理征阳性。

3 急救护理3.1 迅速完成手术前准备工作 通知手术室备血、剃头。

3.2 脱水疗法护理 遵医嘱给20%甘露醇快速静滴,脑疝时静脉推注,在30min内完成。

同时药液漏出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3.3 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畅通,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夹出舌头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及时抽痰,必要时气管切开。

气切处理严格执行无菌观念,注意维持导管的正确位置,防止导管脱落,保持导管通畅。

3.4 避免给病人刺激 保持血压平稳,同时密切观察神志变化,一旦有再出血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3.5 预防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主要有高热,肺炎,癫痫等。

高热可应用冬眠低温疗法;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定时翻身、拍背、抽痰,避免褥疮发生、防治吸入或坠积性肺炎。

3.6 其他方面 保持口腔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干燥,眼睑闭合不全者做好角膜保护,躁动者加强保护措施,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

4 护理体会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情变化快而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其病情变化的规律,严密细致的观察病情的细小变化,深入细致的做好护理工作,抢救时争分夺秒,以赢得病人生命。

3.3 对入院病人进行个别指导,评估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具体教育计划,突出重点,目标明确。

3.4 行为训练,让病患及家属掌握自测血压方法及注意事项。

4.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4.1 教育对象应掌握高血压的一般知识 熟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及危害因素,长期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及并发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4.2 控制饮食、抑制肥胖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肥肉、内脏要少食。

增加含蛋白质高的禽类及鱼类。

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6克食盐为宜。

同时应适当补钙。

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谷物、不偏食。

避免饮用浓茶、咖啡。

戒烟酒。

避免暴饮暴食、过饱过饥,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起到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肾脏疾病的发生。

4.3 情绪稳定,适当选择运动 保持稳定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