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1
• 699.4平方公里 (新加坡统计局2005年统计) Vs.济南市市区面积3257平方公里
• 截至2007年6月为止,新加坡人口总共有468.06万名 ,比前一年增加了4.4%;其中,约370万名是公民 和永久居民,其余约100万名是非居民。
2
•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两部分组成 。社会福利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的,新加坡不 是福利国家,所以社会福利不是它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 主体是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个 人储蓄性中央公积金制度。 • 在中央公积金制度建立50周年时(2005),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在致词中给予中央公积金制度以很高的评价,他说 ,“中央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是目 前世界上运作最成功的保障制度”。 • 新加坡劳工部长也称赞中央公积金局50年来的工作培养了 国民的自助意识,帮助国家提高了经济增长水平和人民生 活水平,保证了国民能够分享到国家经济繁荣的成果。
18
2、个人医疗账户
在“个人养老账户”取得成功后,为了解决居民和劳 动者关心的住院医疗问题,在1984年,新加坡政府正式 实施强制性储蓄医疗保险,也就是“个人医疗账户”。“ 个人医疗账户”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 每个劳动者,甚至是工商个体业主,都被强制纳入保险范 围。 (2)账户用途 劳动者与雇主共同投保形成的保险基金,其中一部分记入 “个人医疗账户”,归劳动者和家属用于在公立医院的住 院治疗。 (3)区别费率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不一致,实 行不同年龄段规定不同费率的办法。转移到医疗储蓄账户 中的费用是不同的。
9
• 除此以外,还规定: • 1.为了保证会员失去工作能力后能够支付基 本生活费用,普通会员的账户有一个最低 的存款额,在这一存款额之外,会员才可 以动用余额进行投资。 • 2.允许会员提名公积金的受益人,一旦会员 不幸故去,其指定的受益人可以自动继承 该会员的存款。
10
(二)基金管理 • 作为积累制的基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做到基金的保 值增值。要想维持良性运行,投资活动至关重要。 • 1.投资渠道 • 新加坡政府认识到,公积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必 须充分发挥公积金的蓄水池作用,维护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 • 公积金在支付之前是作为一项长期存款存在的,如何保证他 的保值增值是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政府规定公积金的 利息不低于一定水平,以保证公积金的保值和增值。公积金 的投资收益根据投资计划的市场回报率确定。法律规定所有 投资必须保证不低于2.5%的年回报率。因此,投资十分谨慎 。公积金投资方向主要是购买政府发行的长期公债或股票。 这些股票和公债都是以政府持有的资产储备作为保证的,利 息或股息稳定。因此可以保证会员存款的安全收益,享有的 信誉较高。
5
一、发展历程 • 新加坡原是英国的殖民地,作为英联邦盟主国,英国不愿 为成员国养老承担任何负担,二是从中榨取利益。出于这 种考虑,也不愿意它的成员国仿效英国的养老模式,希望 他们实行一种收支自我平衡的退休金给付办法。“个人养 老账户”制恰恰符合这一构想。 • 在50年代中期,新加坡的经济也相当薄弱,人民的生活水 平低下,只能实行类似于工业化初期的依靠自己力量的自 我养老模式。 • 该项制度初建于1955年7月,建立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年 迈退休的雇员提供养老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积 金的用途已经扩大到住房、交通、保健、投资、教育各个 方面。这样公积金制度也从单纯的为退休人员提供生活保 障的强制性储蓄养老计划,演变成一项全面的社会保障储 蓄计划。
• 小病上门诊就医,是治疗疾病中最常见的,为了 杜绝门诊就医造成的资源浪费,采取了门诊收费 制度。但国家也没有把全部责任推到个人身上, 如果到公立医院就诊,国家会给与补贴。这主要 考虑确保公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和健康方面的目 标。 • 成年人,有工资收入,门诊费减半征收,即由政 府补贴一半。老年人和儿童,政府给与的补贴多 ,只收25%,75%由政府补贴。
7
二、主要 内容
• (一)制度设计 • 每个雇员(无论是受雇于政府还是公司)都是公 积金的会员,每一个会员必须按月薪的一定比例 (缴费率是工资的40%)缴纳公积金。公积金有 雇员和雇员双方负担,其中雇主交18.5%,雇员 交21.5%,按月存入雇员的账户。 • 个人帐户分为三个户头普通账户(30%,满足住 房、教育、投资等需要)、医疗储蓄账户(6%, 满足医疗保健需要)和特别账户(4%,满足养老 需要)。
3
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险制度 ——中央公积金制度(CPF)Central是新加坡具有 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政府立法、强 制储蓄、完全积累的模式。也就是政府强 制性规定雇主和雇员将收入的一部分上交 给中央公积金局,通过建立中央公积金为 每一个雇员提供全面的保障,体现为完全的 个人帐户,没有统筹基金。
16
四、新加坡的国民保健计划
• 新加坡的医疗制度由四大防线组成。 • 第一道是临时门诊就医。 • 第二道是强制医疗储蓄,即“个人医疗账 户”,解决雇员和家属住院治疗问题。 • 第三道是大病低费就医,帮助患重病、大 病的劳动者渡过难关。 • 第四道是医疗救助,政府帮助低收入群体 度过疾病风险。
17
1、门诊收费,国家资助
20
3、大病低费保险
• 一般来说,“个人医疗账户”积累的款项,足够一个投保 者患病住院的支付需要,但如果是患重病和大病,就会不 够了。 • 从1990年开始,政府推出名为“医疗保护计划”的大病 保险计划,这是一种投保人不需花多少钱就可以获得医治 重病、大病的福利。 • 大病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建立在自愿参与、自愿退出的基 础上。雇员参加大病保险,不要求单独缴费,而是从“个 人医疗账户”上每月扣除一部分。扣除金额多少也是根据 不同年龄患病的可能性不同来分类的。例如,在90年代, 30岁以下的人每月扣除才1新元,31——40岁1.5元。 41——50岁3元,51——60岁5元,61——65岁时8元, 66——70岁11元。 • 对于住院患者,若是重病和大病,采取共同分担医疗费的 办法,医疗费的80%由大病保险支付。20%有患者负担。
14
• 三、养老保险(特别账户) • 新加坡实行的老年社会保险,内含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 是一种完全积累式的纯个人账户制。用于满足退休后的需 要,是中央公积金的基本原则: • (一)基本原则 • (1)自我保障,劳动者自己养活自己。劳动者年轻时投 保,其储存的资金和利息来保证安度晚年。(2)以收定 支,也就是以保费的缴纳测度退休金的支付。(3)善于 运营。养老保险资金。能否实现自我保障,关键在于资金 管理。 • (二)退休年龄 • 不区分男女,62岁退休
15
• (三)待遇支付 • 一般情况下,正常退休的工薪劳动者、小企业主、自由职 业者,如果退休前一直定期投保,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 62岁),可以正常支取退休金。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提 前支取退休金:(1)永久离开新加坡(2)死亡(3)患 有障碍正常工作的疾病(4)政府的特别批准。 • 在领取退休金时,一般规定必须留下一部分作为最低存款 ,相当于每年享受到的最低生活标准的款项。以防止由于 寿命延长,国家为之承担责任。 • 如果老人在退休时账户数额不足最低标准数,允许子女把 自己账户上的存款转到父母账上,或者用现金不足。一般 规定3万元。对这些钱可以自己选择投资方式。如存款或 者到特种保险公司购买年金保险。
6
• 1968年,中央公积金局为配合政府实行的"居者有 其屋"计划,允许购屋者动用中央公积金存款购屋 • 1984年,推出了公积金的保健储蓄计划 • 1989年,推出了公积金的教育计划 • 1997年,推出了公积金的投资计划 政府通过这一制度来有效调控消费基金,不 仅解决职工购买住房、退休、教育等保障问题。 同时用之于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项制度实 施近四十年,不断发展完美,对促进新加坡的政 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的作用。
12
• (3)教育计划 • 为帮助公积金会员及其子女享受较高的教育,1989年6月 开始实施这一计划。规定公积金会员可以向公积金局贷款 ,用于子女或自身在新加坡内高等大学的学费。可以动用 的资金是扣除最低存款后余额的80%,这项贷款可以在大 学毕业后一年后一次性或者是10年内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 (4)基本与增进投资计划 • 1993年10月,政府提出基本与增进投资计划。 1997年7 月1日,将这两项计划合并。这两项计划的基本宗旨是在 公积金普通账户中,扣除一定的最低存款后,可以动用 80%进行股票、政府债券、储蓄人寿保险、黄金等方面的 投资。
8
• 个人公积金账户分成了三个账户:普通账户,医 疗账户和特别账户。 • 普通账户的储蓄可用于购买房产,购买政府组屋 或私人住宅产业;购买保险,为会员或其家庭成员 购买人寿保险和重病保险;用于投资,可以投资 政府批准的股票,单位信托基金,黄金和债券; 支付教育费用,资助其子女或本身在本地六所大 学的教育。 • 医疗账户的储蓄可用来支付住院费,手术费和获 批准的医药保健费. • 特别账户的储蓄保留作为养老及应急之用。
19
• • • • • •
• 35岁以下的投保费率为6%,35岁——40岁为7%,45岁 以上为8%,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其费用是从老年保 费中划拨的。不需要单独缴纳。 • 而且规定“个人医疗账户”最高存款限额,以防止对医疗 资源的滥用。如果“个人医疗账户”余额超过了限额,超 过的部分由中央公积金局自动转入个人养老账户。投保人 退休时,可以在留足一部分最低费用后,连本带息支取“ 个人医疗账户”上的余额。 • 公立病房分为三级(头等,二等,三等),费用有差别。 除了住院是从“个人医疗账户”上支取外,政府还根据不 同的病房等级给与补贴。头等病房不享受任何政府补贴。 二等病房又分甲乙两级,甲级享受20%的补贴。乙级享受 65%的补贴。三等病房享受80%的补贴。
21
4、医疗救助计划
• 这道防线旨在帮助低工资者,也就是“个人医疗 账户”上的款项不足以度过疾病风险的投保雇员 。通过这道防线,解决了全民医疗享受的问题。 在1993年,推出这一计划,1993年拨出2亿元作 为启动资金,以后每年拨1亿,交给公立医院病由 其存入银行,作为医疗救助金。 • 每个接受政府拨付医疗救助金的公立医院,都必 须建立一个由政府任命人选的医疗救助基金委员 会。委员会由积极参加社区和社会工作的人士组 成。要想获得医疗救助款,必须经过医疗救助基 金委员会的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