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心理健康养成第一章健康心态的自我调适。
第一节健康从心开始。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教师个人以及工作的意义1、教师有多年职业病,身体亚健康。
2、新形势下,教师常见的心理不适应:情绪障碍,认知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疲劳综合症。
如何打造教师积极心态?1、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2、对自己和学生多做一点充分的肯定。
3、多学一些调节心情的方法。
第二节,我是谁认识自我世界上最难认识的人就是自己,好多人都善于观察别人,善于分析别人的喜怒哀乐,剖析别人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分点时间给自己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呢?知人易,知己难。
如果能对自己多一份了解,也会对生命多一份正确的认识。
良好的自我认知,有利于教师心理的调节。
1、运用积极的认知。
2、学会反思调节行为。
第三节,发现自己的优势。
有意识的自我塑造,充分发挥潜能1、自信是挖掘潜能的基本素质。
2、兴趣是发挥潜能的基本条件。
3、在实践中激发潜能。
4、培养创新的乐趣。
5、保持平和心态。
6、正面心理暗示。
第四节,悦纳自我的研修与养成训练。
第二章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一节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
平等尊重原则。
1、平等与尊重是一种美德。
2、平等与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理解宽容原则。
1、理解与宽容,从换位思考开始。
2、理解与宽容,要讲究策略。
诚信友善原则。
1、诚信友善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2、诚信友善,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
合作互利原则。
1、合作与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2、实现合作与互信,需要说服力。
第二节把握人际沟通的艺术。
增加你的人际吸引力,1、仪态美的吸引力。
2、微笑的吸引力。
3、幽默的吸引力。
4、无声的吸引力。
给人际关系戴上赞美的光环1、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2、真诚地赞美他人。
学一点情绪控制术1、做做深呼吸。
2、转移注意力。
3、自己减减压。
穿越人际冲突的藩篱。
1、正确处理好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的积极意义。
礼让人际沟通更惬意1、会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仪。
2、握手,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
3、礼貌用语,暖人心。
付出让人际关系更紧密,无私的付出,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人际关系也会因此更加友好和谐。
第三节关系中的你我他。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热爱学生,尊师重道。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建立师生健康关系小贴士:主动沟通,真诚相待,满怀期待,密切联系,多鼓励,少责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经营好上下级关系1、正确看待表扬与批评。
2、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3、学会对领导说不。
第三章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第一节情绪管理的艺术不生气的智慧1、认识生气。
生气是后悔的序曲,生气是害怕脆弱。
2、理直气和,理直气和往往展现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安己安人,润化万物。
3、生气不如争气。
放下嫉妒1、极度伤人伤己。
2、摒弃攀比平心情。
3、自解自励消嫉妒。
善待委屈1、用宽容面对委屈。
2、多一点自私,少一点委屈。
第二节,时间都去哪儿了?1、要事第一。
2、善用零碎时间。
3、拒绝拖延症。
4、清理你的办公桌。
第三节,压力管理。
身体好,是抗压的本钱1、平衡饮食。
2、劳逸结合。
3、多运动多锻炼。
心情好是抗压的动力1、不畏惧不焦虑。
2、保持平常心。
3、化压力为动力。
创造自己的减压妙招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报名适合自己的减压妙招。
喜欢绘画,压力大时挥毫泼墨,享受汗畅淋漓的快感。
喜欢音乐,可以听听柔美的乐曲,或者用乐器演奏,在音乐中寻找慰藉。
喜欢运动,可以跑步打太极等。
还可以大笑30秒,读小笑话,聊天逛街等。
只要是你喜欢的适合的,你用了觉得有效的就行。
减压要适度,不要以减压为借口,沉迷于某种活动而忘记自己要做的事。
第四章如何有效关爱他人?1、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2、适度表达。
3、提升爱的能力。
换位思考的方法1、角色扮演法。
2、双向对话法。
3、迁移感受法。
4、回忆往事法。
如何赞美学生?1、选择适当的语言赞美学生。
2、利用身体语言赞美孩子。
3、应尊重并赞美学生的生活琐事。
4、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充实赞美的内容。
影响教师的爱的人生因素1、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
教师要培养爱的能力1、爱书本。
2、爱自己。
3、爱身边人。
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一极学生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
2、给学生真诚的期待与积极的心理暗示。
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1、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2、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的方法和技巧。
3、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熏陶孩子。
4、帮助家长重视育人过程,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第五章如何增强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1、学会变通,灵活地处理事情。
2、合理妥协,主动适应。
心动不如行动1、有想法就要行动起来。
2、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基础。
3、培养实干精神,学会有效提问。
如何有效的刺激行动?1、眼下5分钟,我能做些什么?2、我的现实梦想是什么?3、为什么现在我就要去做?4、事现在不做,那会怎么样呢?5、我过去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6、我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10个战胜拖延症的技巧方法1、比较法,让自己从心理上接受。
2、切断干扰源,让自己更加专注。
3、避免多任务操作,变得简单高效。
4、不要追求完美,给自己一个低的起点。
5、坚信自己的实力,永远不要失去自信。
6、不指望他人,真正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
7、创建拖延任务列表,即使拖延也要拖得很帅。
8、拖延只是个想法,永远不要开始去实施。
9、设定专注时间,让自己更加高效。
10、化整为零,分解任务。
第二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富有从受害者的角色中跳出来1、学会自我反省。
2、学会感恩。
3、学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4、学会宽恕伤害你的人。
5、向外转移注意力,去帮助别人。
第三节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所谓心理资本,就是指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性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心理资本的五大要素:个性乐观,主观幸福感强,具有韧性,充满希望,情商高。
第四节心理弹性的研修与养成训练。
弹性教师的表现1、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恒心有毅力,态度乐观而积极,比较耐心细致,机智灵敏,能够承受失败,敢于冒险。
2、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3、问题应对的能力强。
4、教学水平高。
5、能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反思。
6、利己。
弹性教师的特征1、有一套能够指导他们决策的个人价值观。
2、非常注重专业发展,用尽方法去实现。
3、给别人提供指导。
4、不会是受害者角色有责任心,能控制并解决问题。
5、能持续关注儿童和他们的学习。
6、尽其所能去帮助孩子成功。
7、有从情感和理智上都支持他们的朋友和同事。
8、不拘泥于一种最好的教学方式,他们乐于寻找新的方法。
9、善变通知进退。
如何增强心理弹性?策略一,提高自我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
策略二,创造机会使自己产生希望,帮助自己获得成功资源。
策略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采取主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于失败,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
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起:1、发展自身的内部力量。
2、教师要加强身心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3、拥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
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5、教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其次,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同事之间相处愉快,能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最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热情,提高其心理弹性。
最后教师要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家人的理解支持是教师工作的一大动力。
第六章如何享受职业幸福?所谓职业幸福,就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到发挥,得能力得到提升所获得的持续快乐的体验。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稳定,和谐,自由的持续快乐体验,是实现职业理想及人生价值,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所谓职业倦怠,就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情绪,疲惫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职业倦怠的心理症状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型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职业倦怠的生理症状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
4、精神紧张。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心理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职业倦怠的社会症状1、对工作敷衍了事。
2、对社会退缩。
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
2、内心原有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结合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从而引起消极抗拒心理。
3、社会对教师过高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反差之间的矛盾,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远离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5、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第二节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第三节在学习与工作中感受幸福与成长。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1、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
2、教师的通识性知识。
3、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
4、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
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1、多读。
2、善思。
3、勤学。
如何站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呢?一要构建知识树。
二要知识讲授到位。
三要降低教学难度。
四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终身学习,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1、积极的自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