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复句的类型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
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
正句即主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句,意义从属于正句。
(一)联合复句联合复句又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 1、并列复句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或者是平列关系,或者是对举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平列关系就是分句间表示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并存。
平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前后分句成对使用(合用)的,也有只在后一分句单独使用的。
例如:他一方面收拾行李,另一方面又认真思考刚才谈的问题。
绿既是美的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4)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又是人生的止痛药。
对举关系又称对待关系,就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对比对立,也就是用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关联词语可以成对使用,也可以在后一分句单用。
例如:(5) 人的明智 并非与经验成正比, 而是与经验的吸收力成正比。
(6) 我不是要人装傻,而是要人一片天真。
(7)衡量人的尺度,不在职务的高下, 而在成就的大小。
并列关系常用意合法。
例如:(8)感情的短处在于会使人迷失方向,科学的长处在于它是不动感情的。
(9)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2、顺承复句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间 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例如:她先开了柜子上的锁,拿出了衣服, 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取出 了项链戴好。
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应先想到事情的结局,随后着手去做。
顺承关系常用意合法。
例如:(13) 愿为事业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
顺承关系分句的次序是按逻辑关系相继而下, 作鱼贯式排列,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这与并列 关系不同,并列关系的分句是雁行式排列,往往可以变换次序。
(10)(11)(12) 她进入这个世界, 便奉献给这个世界以真诚。
3、解说复句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
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语,也有少数在后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
有后面分句解释前面分句的。
例如:(14)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时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人物,叫大禹。
(15)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即我们相信两国的关系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有先总说、后分述的。
例如:(16)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17)软件出版部研制成两项电脑技术新成果:一是电脑视听语言自学系统,一是GM—2000文字处理机。
有先分述、后总说的。
例如:(18)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4、选择复句有的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未定选择,内部又分数者选一(又称任选)和二者选一(又称限选)两类;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 这叫已定选择,又称决选。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在未定选择中,数者选一表示或此或彼的意思,说话人态度灵活。
例如:(19) 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你到南京,或者你哪里都不去。
(20) 在晴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发亮的白带, 亮的浅色云彩。
不管是合用还是单用,“或者、或是、或”都表示陈述式选择,“是……还是”、 “还是”表示疑问式选择。
例如:(21) 他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来?在未定选择中,二者选一表示非此即彼,两分句在意义上互相排斥,二者比居其一, 语气肯定,关联词语必须成对使用。
例如:(22)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23) 要么被困难吓到,要么把困难克服。
先舍后取的已定选择可以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只在后一分句单用关联词语。
例如:(24) 与其夸大胡说,还不如宣布“我不知道”。
(25) 你这样做太慢了, 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
先取后舍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
例如:(26)我宁可自己多做些,决不愿意把工作推给别人。
(27)我们宁要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杂。
具有取舍意义的复句表示在两种情况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较好的,舍弃其中较差 的。
先舍后取的句子,语气比较委婉;先取后舍的句子,语气比较坚定,是一种强调的说法。
5、递进复句或者像一片发以上的一般递进复句,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层层推进,合用关联词语,递进的意思比单用关联词语的强些。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一般递进, 前一分句表示否定, 后一分句表示否定,从反面把意思推进一层。
例如:(32)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
衬托递进复句,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
这是一种 强调的说法。
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只用承上关联词语,或只用启下关联词语。
例如:(33)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
(34)老年人热情都那么高,何况我们青年人呢?(35)城里尚且买不到,乡下她哪里能得到手呢?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
内部可区分为一般递进关系和衬托递进关系两类。
递进关 系必须用关联词语,常用的有:般递进关系的例子如:(28) 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哥白尼的地动学说 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29) 现在隔开法 不仅得到普遍采用, 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
(30) 这次展出的年画,数量多,而且题材新颖、形式风格多样。
(31) 他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小名都知道。
一般递进 合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 A ,而且(还、也、又、更、就连) B一般递进复句和并列复句的区别主要在关联词语。
例( 启下关联词语,把承上关联词语改成“又”, 就消失了。
(二)偏正复句1、转折复句即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 下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 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程度的强弱,转折关系分重转、轻转、 弱转三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重转关系分句间的意思是先让步后转折,相反意味很重,又叫让步转折 句。
关联词语要合用。
例如:(1) 天气虽然这么冷,但是我身上还在出汗呢。
(2) 虽然儿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 却不认账。
“尽管”比“虽然”语气重。
例(2)的“虽然”如换成“尽管”,语气 便重多了。
再如:(3) 很多人尽管讲起来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
轻转关系的转折意味比重转轻,单用启下或承上关联词语。
例如:(4) 虽然有八辆大卡车,我看今天下午拉不完。
28)去掉关联词语,或删去 就成了并列复句,原句强调后一分句的意思也 偏正复句又分为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五小类:前后复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5)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6)她曾经是个柔弱的女孩子,可是岁月的风刀使她的性格变得刚毅。
弱转关系分句间意义上的相对往往不那么明显,转折语气较弱,只用承上关联词语。
例如:事情到了后头,他倒不干了。
兄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为人率直罢了。
(9) 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转折复句一般偏句在前,有时也可以偏句在后,这是要突出正句,偏句便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10)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2、条件复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有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用充足条件关联词语,表示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在具备这种条件下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语气和缓。
例如:(11)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做出使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12)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充足条件不排斥其他条件。
“一定会做出使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来”的条件有很多,“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只是其中的一种。
用必要条件关联词语, 表示偏句是必要条件, 缺少了这个条件, 就不能产生正句 提出的结果,语气坚定。
例如:除非 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愿望, 否则 不能达成协议。
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 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 较研究。
必要条件经常是唯一条件,比如例( 13),但有时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17)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 才能创造出新天地。
“只有……才”和“除非……否则”所表达的意思有差别。
“只有…… 才”从正面强调必要条件,“除非……否则”从突出结果方面来强调必要条件。
“否则”的意思是“要是没有前面分句所说的条件,那么就……”,如例( 15) 等于“除非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愿望, 要是各方面没有合作的愿望, 那么就不能达 成协议”。
无条件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 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 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 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例如:18)无论 什么时候到站, 都有人热情接待。
19)不管谁来,他 都按制度办事。
用“只要、只有、无论”等关联词语的条件复句,有时为了突出正句,也可以让正句移前,偏句在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20)你走不了的, 除非 你再不想回到这里。
21)事实总是事实,不管她信不信。
3 、假设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假设关系分一致关 系和相背关系两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3) 只有春天到了, 才能见到这种鲜花。
14) 除非 是到了春天,你 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15) (16)用表示一致的关系词语,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假设如果成立, 结果就能出现,即假设与结果是一致的。
例如:(22) 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
(23) 要是你不去,那么谁去?(24) 假如你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就设法去办。
(25) 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电话来。
“假如……的话”是表假设的一种关联词语,“的话”是助词。
“如果说……那么”是一种新兴的用法:前一分句所表示的是已然的事实,但故意当做“假设”提出来,以便利用这句式所表示的充足条件关系来强调后一分句的肯定。
“如果说……那么”不能换成“只要……就”。
例如:(26)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 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致假设也可以用意合法。
例如:(27)不跟冠军较量,永远拿不到冠军。
用相背关系关联词语时,偏句、正句语意是相背的,假设和结果不一致。
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做事实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
这种句子更加强调正句。
例如:(28)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29)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这种句式同“无论……都”类似,也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只是表现的角度不同。
比如,把例(28)( 29)改成下面的样子,实际意义不变。
(30)无论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否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都要学习人家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