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与方法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与方法

.
旅游资源保护的经济措施
国家或主管部门,运用价格、工资、利润、信贷、利息、税 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杠杆和价值工具,调整各方面的经济 利益关系,把企业局部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制止损害旅游资源的活动,奖励保护旅游资源的活动。
.
1. 税收(旅游税 环境资源税) 2. 生态补偿费 3. 征收排污费 4. 产品收费 5. 财政补贴 6. 保证金与押金 7. 物质奖励与罚金 8. 污染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 9. 利润留成 10.其他经济措施
.
旅游资源保护的行政措施
行政措施是指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地方所制定 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依靠行政组 织,运用行政力量,按照行政方式来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方 法。即依靠各级行政机关或企业行政组织的权威,采取各种行 政手段对旅游资源实行行政系统管理。
.
1. 行政命令、决定、通知、通告等 2. 政策、倡议、信息等 3. 政府举办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的评选活动 4. 有关部门对旅游市场的集中型转向或综合治理 5. 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同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 会得以延续 的文化命脉。而且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些方面往往比 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要更重要。非物资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 含难于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与人类的生活和真个跟社会息 息相关。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最深 的根源,保留着该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和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因此,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
常用技术 方法
物理方法 生物方法 工程方法
其他
.
物理方法
通过某些设施、设备或方法的物理作用,来达到处理污染物和保护旅游 资源的目的。例如,对大气保护治理颗粒污染物常用物理方法。 大气中颗粒污染物与燃料燃烧关系密切。减少固体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方 法可以分为两类: ①改变燃料的构成,以减少颗粒生成 ②在固体颗粒排放到大气前,采用控制设备将颗粒污染物除掉。
.
四川省江油市云岩寺
.
云岩寺中的飞天藏殿始建于南宋,是四川省现存 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5·12”汶川大地震使云岩寺 古建筑群遭到极大破坏,玉皇殿、窦真殿、东岳殿、 春台等多座建筑整体垮塌,飞天藏殿等墙体坍塌、损 坏严重。
.
云冈石窟
.
修复前 和修复后的大佛
.
西泠印社吴昌硕纪念馆门口
.
处理白蚁腐蚀的建筑
.
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物质与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或物理性质, 是污染物改变其存在状态,最后使其减少或者转变为其他无害物质的 一种方法。例如,在人文资源的保护中对壁画的保护使用的就是化学 方法。
.
工程方法
建造或利用围墙、堤坝、沟渠、桥梁、支柱、护架、护坡等 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以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目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宏观保护措施
国家保护措施 1. 制定整体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2. 广泛布点拉网进行普查 3. 保护优秀艺人,蓄养传承源头 4. 建立高级别的政府职能机构 5. 完善法制建设 6. 逐年加大财政投入 7. 加强理论研究,健全学术建制 8. 加强申遗工作 9. 加强宣传教育
10.民间保护措施
.
人为破坏因素 1.游客活动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2.规划不当而造成的建设性破坏 3.当地居民的不当甚至不法行为而造成的破坏 4.工业污染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
.
八达岭长城
.
烟台滨海景区
.
重庆华岩湖景区遭工业废水污染
.
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
保护措施
法律
行政
经济
宣传教育
.
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措施
.
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措施
通过现代化新闻媒介和其他形式,向公众传播有关旅游资源 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公众、提高其环 境意识,进而使公众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
.
1. 学校教育 2. 新闻媒介及其他大众传播工具 3. 知识竞赛活动 4. 夏令营(冬令营) 5. 生态旅游
.
旅游资源保护的常用技术方法
.
.
其他方法
空间技术方法、电子计算机方法、电子方法、医学方法等,都在近年的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是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 一项综合性保护利用工程,2007年底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08 年底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整个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包括莫高窟数 字展示中心新建工程、崖体加固、栈道改造、风沙防护和安防工程等 ,其中,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为引人注目,4k超高清影片《千年莫 高》和全球首次采用8k高分辨率技术拍摄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让游客获得了全新的“数字敦煌”视觉体验。
.
谢谢观赏
.
利用各种涉及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约 束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的行为,以达到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 目的。 (利用法律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
旅游资源法
调整人们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 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由一系列与保护旅游资源密切相关的 法律、法规构成。一般包括对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 自然保护区。海滩旅游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游乐场所、旅游设施等 方面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法规、法令、调理、章程等。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与方法
.
目录
1 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2 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3 旅游资源保护的常用技术方法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Leabharlann 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
自然因素 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等) 2.风化作用(风蚀、日晒雨淋、水浸等) 3.生物原因(某些鸟类、白蚁等)
法律管理手段是旅游资源保护管理的强制措施。旅游资源的保护必须 立法,尤其对重点旅游区。只有将旅游资源保护纳入法律条款,增强 旅游资源保护的力度,才能使旅游资源保护真正得到落实。
.
1.世界各国旅游资源保护法 法国《风景区和文物保护法》,埃及《关于授予旅游部监督、开发旅游 区权利的法律》和《阿拉伯埃及和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日本《旅游基 本法》等 2.我国旅游资源保护法 新中国成立后,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从国家根本法《宪法》 到综合性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再到各类单项法规、地方法规,以 及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提出:防止环境污染,一靠政策, 二靠管理,三靠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仅难以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控制环境污染的泛滥 也是很困难的。 《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指出:在20世纪和21世纪中期,必须以 科技的发展作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先导。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必须以先 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达到控制污染, 改善环境的目的。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历非常重视。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家开始组织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1979 年以来,开展了编纂十大文学艺术集成志书的工程,共有5万名经过培训的调查人 员参与全面的深入调查。据不完统计,该工程收集民间歌谣302万首,谚语748万 条,民间故事184万篇,民间戏曲剧作350个,剧本1万多个,民间曲艺音乐13万首, 民间乐器15万首,民间舞蹈1.71万个,文字资料50亿个字。于2004年全部出齐 300部450册生机卷,一个系统、规范的民间文学艺术档案正在逐步建立。我国文 化部于2003年还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将通过建立遗产代表作 名录、遗传继承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式,对我国浩海如烟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尤其是濒危遗产展开抢救和保护。例如,专门成立“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振 兴昆曲指导委员会”等组织,重点扶持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并努力 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名单的工作。2001年和 2003年,通过我国政府的申报,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分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2004年12月2日,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递交了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书。此外, 全国有322个乡镇被命名为“艺术之乡”204传统艺人被命为工艺美术大师“,促 使鼓励各地地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整理、整理和开发。同时,对于濒临失传的民 间绝技,国家还给予掌握它的民间艺人以适当的资助,鼓励其带徒传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