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远古生命进化史图概述地球上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用放射测定法测出的年龄是38亿年。
但是,通过测定陨石和月球岩石的年龄以及其他天文学的证据表明,地球与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
据说最古老的岩石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哈得孙湾东岸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位于一条古岩床带上,据推测距今约42.8亿年.比此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早了2.5亿年。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这块岩石大约形成于42.8亿年前,比此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早了2.5亿年。
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地质学家理查德-卡尔森近日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发现,他们宣称是从加拿大“努瓦吉图克”绿岩带发现了这些最古老岩石的。
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现在人们已经很难再寻得地球幼年时期残留下来的地壳物质。
地球板块构造使得那些残留下来的幼年地壳不断地重复着沉降隆起、再沉降再隆起的过程,最终融入地球内部。
地质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地球早期的古老岩石。
2001年,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努瓦吉图克”绿岩带的岩床扩张。
该绿岩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哈德逊湾的东岸。
地质学家们怀疑那里的岩石可能形成于地球幼年时期的最早阶段。
因此,他们采集了岩石标本,希望能够以此推断出岩石的年龄。
通过对岩石标本中稀土元素钕和钐的各种同位素细微变化的测量和分析,地质学家们最后推断这些岩石应该形成于38亿年到42.8亿年之前。
这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该岩石源自一种被地质学家称之为“人造闪岩”的岩石。
地质学家们认为,这种最古老的岩石应该是由于远古火山堆积所形成。
此前人类已知的最古老岩石年龄为40.3亿年,是源自加拿大西北部地区的“安卡斯塔片麻岩”。
虽然,“努瓦吉图克”绿岩带的岩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古老岩石,但人类此前还发现了更为古老的矿物质-锆石。
这种最古老的锆石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其年龄大约为43.6亿年。
卡尔森介绍,“努瓦吉图克”岩石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完整岩石。
这种古老的岩石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地壳早期的形成过程。
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魁北克自然资源部的的科研人员们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
该研究小组说,他们研究的岩石样品取自魁北克省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
对岩石的年龄测量主要采用放射性元素蜕变计算法。
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生成多少新物质都是固定的。
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铀和铅的含量算出岩石的年龄。
科学家说,对地球岩石的研究有助于推算地球年龄以及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变过程。
由于地壳由岩石组成,测出岩石年龄就可获得地壳年龄。
但地壳年龄并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前,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
最新的研究发现还表明,地球冷却以及形成地壳的时间比人们此前预想的要短。
这种观点后来得到实证支持,地球上经过2亿年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地球的初步形态,这使得地球表面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身冷却,随后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由地球内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喷出后被保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并由氢气和氧气化合成了水,最终产生了海洋。
许多地质学家一直持传统观念,认为地球曾几何时是一片熔化的火山岩。
但是通过对古老钻石的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正面临着挑战,因为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才能产生钻石。
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在迁安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迁安市,规划总面积64平方公里。
著名的“迁西群”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就了举世闻名的钢铁之都,其锆石离子探针年龄达到38亿年到38.5亿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岩石。
承德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主要分布在滦平断陷盆地的东部,以及承德断陷盆地。
承德盆地丹霞地貌主要是由“承德砾岩”构成,直接覆盖于太古深层变质片麻岩上,是研究燕山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的重要地区之一。
当地还盛产热河生物群动植物化石,双壳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
美国航天局(NASA)网站今日公布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岩石发现地——澳大利亚杰克山的太空照片。
澳大利亚的杰克山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在其最古老的岩石中有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物质,一种年龄高达44亿年的结晶锆石。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澳洲西部杰克山(Jack Hills)发现了这种只比地球形成时间晚1亿5000万年的结晶锆石,它们被包裹在更年轻的岩石中。
而在2007年,科学家报告说在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中发现了最古老的钻石,比先前发现的最古老钻石古老十亿年。
这张杰克山的卫星照片是由美国航天局的ASTER系统于2004年10月12日拍摄的。
ASTER是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星载热量散发和反辐射仪,是于1999年12月18日发射升空的,由日本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制造。
ASTER是一部高分辨解析地表图像传感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其14个光谱波段,从可见光到热红外波长,获取整个地表的高分辨解析图像数据-黑白立体照片。
其最高空间分辨率可达50到300英尺。
ASTER可以为地球绘图并监控地表的变化,是美国航天局Terra卫星搭载的五种地球观测设备之一。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持续约40亿年。
显生宙持续约5.5亿年。
不同资料年代有出入,甚至有数亿年之差,这是因为最古老的生命痕迹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显生宙的上限一般定在生命大爆发开始。
地球的时间表述单位为:宙、代、纪、世、期、阶。
地球时间可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4个时期。
地层的时间表述单位为:宇、界、系、统、组、段。
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
1. 冥古宙(距今45.7亿年——38亿年前):也就是地球形成段时期。
此时生物(指数量比较多的生物,不特指最早出现的在数量上较少的原核生物——细菌)还没有出现。
在这近八亿年的时间中,人们又把它分成了隐生代、原生代、酒神代、早雨海代,四个时期。
科学家们称冥古宙时期的海洋为“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的盐分较低,而有机物质却异常丰富,就有了生命形成的一个初步条件。
当时的地球,由于大气层中无游离氧元素,因而,就在大气层之中,就没有形成臭氧层阻挡一些对生命的形成不害的物质,也没有吸收走太阳光带来的紫外线,紫外线直射到地球表面,成为了合成有机物的合成机制之一。
但是,当时的地球天空放电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因为“电”这种能源,能提供的能量比较多;电又是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释放,在那里,它作用于还原性大气层,合成后的有机物质,就很容易被雨水冲淋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地球的原始海洋,因为含有非常多的有机合成物质,就成为了“生命的摇篮”。
生命的进化,在化学进化论中,已经可以证明的东西,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命从无机小分子,进化成为有机小分子,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的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比如,黏土的吸附作用、引力之下,通过了综合作用和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是生命形成的最重要基础。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
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
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
例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地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
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
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的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就是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生命的进化是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的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又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进化,向着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发展。
1.1 隐生代(大约距今45.7亿年——41.50亿年前):地球诞生的初期。
在地球上,还没有生物(包括最早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菌也没有出现)出现。
初生的地壳非常薄,而地核的温度又很高。
因此,初生地球上的火山就不断爆发,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气体,又构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当时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
水是原始大气层的最主要成分,原始的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地球上的水,都是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层中。
1.2 原生代(距今约41.5亿年——39.5亿年前):原生代,就是以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原核生物——细菌,为名的。
1.3 酒神代(距今约39.5亿年——38.5亿年前):出现了古细菌(同为原核生物,是细菌的进化生命体)。
在酒神代,地球地表不断地降温,原始大气层中充满了“水蒸气”的常温体——小水珠(也就是“水蒸汽”),有一点像酒不断地挥发出酒精中含有的水一样,就被称为了“酒神代”。
1.4 早雨海代(距今约38.5亿年——38亿年前):在这个时候,大气层中的水不断地从天而降,地球上出现了海洋和其他的水,故名“早雨海代”。
2. 太古宙(距今约38亿年——25亿年前):在太古宙时期,已经出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原核生物。
这一段时间,又可以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这四个时期。
原核生物(英文名:Prokaryotes),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原核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2.1 始太古代(距今约38亿年——36亿年前):地球上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形成。
始太古代中的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进一步进化,为生物的下一步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古太古代(距今约36亿——32亿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大型生物——蓝绿藻。
2.3 中太古代(距今约32亿年——28亿年前):原核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古菌、蓝绿藻这些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为生物向着下一步的发展、进化,打着坚实的基础。
2.4 新太古代(距今28亿年——25亿年前):占据地球上的全部生态系统的原核生物向着更高级、更适应生存、现代生物等方面发展。
在这占据了地球近三亿年时间的,地球上可能经历了最早的对地球生物产生影响的一次大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