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 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的那个朝代是距今有好几百年的宋朝。
他率领的“岳家军”精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小岳飞在河南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诞生了。
那时屋外房上上正好有一只大鸟盘旋飞过岳飞的爸爸拍了拍脑门说: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像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岳飞小时候家里比较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
有一天,他在劳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放牛娃手里拿根木棍在沙地上划着玩。
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木棍能在沙地上画画,那就一定能写字。
于是就央求妈妈教他认字、写字,他用细柳棍儿在沙土上学了好多知识,字也练得很漂亮。
岳飞非常好学,常常看书到深夜。
他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他特别喜爱看打仗的书,立志长大以后做一名大将军,率领军队保家卫国。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十分高强, 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学艺了。
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
周桐爷爷有一项绝招是射箭,可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教岳飞,却只让他头上顶一个小碗蹲马步,, 一站就是半天。
一连几个月下来,岳飞觉得什么都没学到,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
周桐爷爷看出了他的心思,特意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长弓交到岳飞手上说:“你如果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
箭。
”小岳飞一开始满不在乎,他使出全身的劲去拉那张弓,可
怎么也拉不动,周桐爷爷站在一旁哈哈大笑起来。
从那以后,小岳飞明白了周桐爷爷的良苦用心,更加刻苦地练习基本功。
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小岳飞长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小伙子,不仅能很轻松地拉弓向射箭,而且射出去的箭百发百中。
他能站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把一片柳树叶射中。
又过了几年,那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来攻打中原,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岳飞知道后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虽然很舍不得他,但仍就深明大义,道是没有国哪来的家。
她取来针和墨盒,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目的是为了让儿子要记住以国家为重,为祖国效忠。
孝顺的岳飞始终牢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后来就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部队一一“岳家军”。
由于岳飞身先士卒,言出必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所以“岳家军”的士兵都能严格遵守纪律,英勇抗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
由于岳飞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后来为封为了大将军。
“岳家军”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百姓的欢迎,他们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兵的将领中有个叫金兀术的人,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
车,用这些办法攻打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
拐马”。
岳飞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几天都没有睡着觉。
后来他想到在打仗的时候用竹杆缠上镰刀勾马的小腿、这样“铁拐马”就成了“拐马”了。
金兀术的诡计被识破,他率领的十万大军很快被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都狼狈撤逃。
岳飞凭着他的胆识、智慧和谋略,带着岳家军打了好几次胜仗,一口气收复了多块失地。
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却因为担心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而他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就积极主张议和,他和奸臣秦桧勾结,连发十二道金牌,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把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岳飞临死前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历史能给他洗刷怨屈,还他公正,他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就这样一代英雄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为人敬仰,值得学习。
他还留下了以《满江红》为代表的文学佳作,和他的故事一起代代流传了下来。
如今历史也已像岳飞盼望的那样还他公正和清白。
现在有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建造了纪念岳飞的庙宇,被称为岳王庙,岳飞的雕像英武挺拔地站立着受到人们的祭拜和瞻仰。
而秦桧呢则成了千古罪人,在杭州的岳王庙前,有一个垂头丧气的跪着石头人,常常遭人唾弃,那就是秦桧。
同学们,我们故事讲完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学好本领、强体健身,像岳飞那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
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