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伤寒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辨证思维方法

浅谈《伤寒论》课程教学中常用的辨证思维方法

原 文第 7 0条阐释太 阳病 误汗后 的虚实 变证 即表 现整
体性辨证 思 维 , 云: “ 发 汗后 , 恶寒 者 , 虚故 也。不 恶寒 , 但 热者 , 实也 。当和 胃气 , 与调 胃承气 汤。 ” 张 仲景对 误 汗之 证进行 虚实 的辨 析 , 辨证时 不仅考虑 到疾病 发生变证 的原 因, 还从整体观念 出发考 虑到病人 不 同的阴 阳体 质。辨证 时注意病人 的体 质 , 进而准 确辨别 虚实 , 对证施 治 , 效 如桴
为有丰富内涵 、 坚实 医疗 实践支持 的 、 有血有 肉的理论 。 仲景在《 伤寒论》 中对顺 势思维 的运用 , 体 现了顺势思 维“ 因势利导”、 “ 因利取便 ” 、 “ 其高 者因而越之 ” 、 “ 因其轻
床辨证论 治 必 须运 用 动 态 辨 证 观 , 即仲 景 所 云 “ 随 证 治
思维 分析 的过程 。强调 知常 达变 , 就是 要求 中医 的临床思
维分 析 , 要 全面 , 忌偏 执 ; 要动 态 , 忌 僵死 ; 要联 系 , 忌孤 立 。 所 以知常达变是 中医的基本辨证论治思维 。
的传变 与 转 属 。为 此 , 后 世 伤寒 注家 还 提 出 诸 如 “ 循 经 传” 、 “ 越经传 ” 、 “ 首 尾传 ” 、 “ 表里 传” 、 “ 传足 不传手 ” 等传
经理论 , 尽 管这些说 法太过 牵强 , 经不起 推敲和 临床检 验 ,
瘀 结等 , 故腹胀满属实证 为其 常 , 其治法 遵“ 中满者 泻之 于
体辨证思 维、 动 态辨证 思维、 顺势辨证 思维等 4个方面 阐释 了仲师 临床辨证思 维方 法, 并简要 举例说 明 , 以期在基 于条 文学 习
的前提下 , 注重培养 学生的辨证 思维方法 , 使《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 系灵活地应用 于临床。
关键词 : 伤寒论 ; 教学; 辨证 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 : 1 1 2 2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7 1 5 6 ( 2 0 1 3 ) 0 9—0 0 5 3— 0 2
《 伤寒论》 是 中医学辨证论 治的奠基 之作 , 它蕴 涵着丰 富的 辨证 思 维方 法 , 体 现 了张 仲景 临床 辨 证思 维 的全 过 程, 是 中医学 最 精华 和最 有魅 力 的核 心 内容 之一 。学 习
《 伤寒论》 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 习 、 掌 握 中医经典思维 方法
个 人正气的强弱 、 感 邪 的轻重 、 治 疗 的 当否、 体 质 的差 异 、 地 域的不同以及有无宿疾等因素有关 。
常变辨证 思维方法是 中医辨 证思维 的基 本特征 之一 ,
此外 , 《 伤寒论》 每一篇中的提纲证均 具有提纲 挈领 的
作用 , 体现整体性辨证思维方法 。 3 《 伤 寒论》中的动态辨证思维方法 《 伤寒论 》 是 以外感病为契机论 述辨证论治 , 六经 辨证
又是 以太 阳表病为辨证之 始 , 因此特 别强调外 邪表里 之间
内” , 如第 2 2 0条 、 2 5 5条大 承气 汤证 即是 例证 。然腹 胀 满 论其变 , 还有虚 性胀满 , 如第 6 6条厚朴生 姜半夏 甘草人参 汤证 即是例证 。 中医辨证论治 过程 , 实 质是运 用 中医 的理 论方 法进行
但仲景 的动态传变观 和动态辨证观是毋庸 置疑 的 J 。第 4 条、 5条 即是传 变之例 证 , 第1 8 5条 、 1 8 8条 即是转 属之 例 证 。“ 传变 ” 、 “ 转属 ” 说 明了疾病 的动态 变化 , 进 而确定 临
《 伤寒论》 中诸多治法 、 治方 、 治药 , 是继承《 内经》 顺 势
思维而运用之于医学实践 的典范 , 是顺势 思维 在中医药 治
疗 中的出色体 现。经过 仲景在 《 伤 寒论》中对 顺势 思维创 造性的运用 , 抽象 的原则 已转 化为具体 的治疗 方药 , 使《 内
经》 所列之各顺势治疗原则 , 不致停 留为空 洞的论述 , 而成
鼓。
的过程 , 而《 伤 寒论 》 课堂教学 是培养 学生 中医辨证思 维能
力 的重要 途径 。因此 , 如 何引 导学 生学 习贯穿 于其 中的辨 证论 治思 维方法 , 把 握 条文 所揭 示 的方 证病 机及 其 演变 ,
是《 伤寒论》 课堂 教学 中最重要 、 最值 得探索 的 问题 。现就 《 伤寒 论》 课程教学 中常用 的辨证思维方 法进 行阐释 。 1 《 伤 寒论》 的常变 辨证思维方法
之” 。一个“ 随” 字, 辨证论治之动态性得到 了充分体现 。
4 《 伤寒论》 的顺 势思维方法
2 《 伤寒论》 的整体性辨证思维 方法 张仲景在认识 疾病 时 , 首 先 着眼 于 整体 , 即重 视人 体
某一部分 的病变对其他各 部分 的影 响 , 从 而判 断疾病 的病 理变化过 程 , 把握 其 病 因所在 , 预测 病情 的 演变 。在辨 证 思维过程 中考虑到 自然 、 社会 、 患者体 质 、 心理对 病证 的影 响, 考虑到病变脏腑 与非病变 脏腑 之间 的相互影 响相互 联

通常称作 “ 知常达变 ” , 属逻辑思维 的范畴。“ 常法 ” 指辨 证
的常规性思维 方法 , “ 变法” 指 辨证 的变法 ( 非 常规 法 ) 性 思 维, 其 实质是指 辨证 思 路 、 方法 、 内容 诸方 面 的无 序性 、 非 规律性 … 。如腹胀 满 为病 , 病 因常 常为燥 屎 、 食积 、 痰阻、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9月第 2 9卷第 9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S e p .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9 ・ 5 3・
浅谈 《 伤寒论》 课程教 学 中常用的辨证 思维方法
周 刚 摘要 : 《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 系所蕴涵的辨证思 维方 法, 体现 了张仲景临床辨证 思维的全过 程。从常 变辨 证思维 、 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