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拍摄秘诀和人像补光镜头

摄影拍摄秘诀和人像补光镜头

傻瓜的绝招业余数码相机拍摄的秘诀秘诀一:拍照时的构图虽然不是大摄影家,但是只要稍稍微注意一些细节,一张好照片不难拍的。

(1)拍人像时,如果脸是侧的,请多留一些空间给他看的方向(如看向画面右边,请将人安置在画面左边);(2)拍一个人的相片,如果纯粹表现人像,请试试直幅构图;(3)拍人像不要死板板站在画面中央;(4)拍旅游生活照时,不要一二三照了就算,先在观景窗中看看周遭是否旁人杂乱?可稍候十秒钟等待画面清爽些,或移动您的脚步,用另一个角度拍照;(5)拍海或有水平面的画面,尽量保持水面成水平;(6)重要的主体或背景,不要在边缘被切成一半。

(这些不难办到吧。

)秘诀二、好景多拍。

看看你的生活照,有的眼睛刚好闭起来,有的头根本没转过来……好的景色千万别怕浪费底片,多拍几张!尤其风景照,尝试不同构图,广角望远皆拍拍看,直的横的试试看。

横的照片表现宽阔和稳定,直的照片较有气势和深度。

秘诀三、对焦。

有些人不在中央的照片对焦对到后面去了,对不对?没装底片时多多练习一下,半按快门对中心对焦(可以听到镜头转动的声音),不要放开,重新构图(适当安置人与背景景物)再按下快门。

秘诀四、关掉闪灯拍风景。

前面说过了,变焦傻瓜相机的光圈小,常常在全自动模式下会引发闪灯。

请了解如何关闭闪灯(强制不闪灯),这时相机会以慢速快门曝光,所以您必须稳定身体,先吸口气再闭气,轻松地缓慢的按下快门,避免震动。

秘诀五、买支小脚架。

市面上的小脚架(或称桌上型脚架)大约四、五百元就有了,却有很大用途。

可以自拍不求人,可以拍摄夜景慢速快门(加上自拍器激活,不会使画面震动),又不会加重您的负担(重量仅一两百克)。

秘诀六、有时要消去日期打印。

生活照有日期很方便,但是纯风景照有日期放大就不好看了。

再确定一次您会消去日期设定!。

秘诀七、多看多学。

拍好照片的最后一项要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看别人的作品,多参与讨论,多拿自己的照片给懂的人评论。

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1、成像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

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

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

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

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

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

抖动/快门速度/ISO的把握技巧很多人买了相机之后就没有做过任何设置,只是把相机设成全自动,无论拍摄什么都是这样。

其实,对相机有一些了解和研究的话就能防止拍摄失败了。

虚焦、手抖和被摄体抖动首先,当我们拍摄得不好的时候,要从失败的照片着手研究。

明显能看出失败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出于虚焦、手抖和被摄体抖动三种原因。

如果不区分原因的话,就不知道怎么拍摄成这样的。

所以拍摄得不好的时候不要单纯认为失败了,要分析一下失败之处。

虚焦指的是“焦点偏离导致画像模糊”。

一般来说,焦点对准的地方就会被拍得很清楚,画像很锐利,而没有对准的地方就会被拍得很模糊。

数码相机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失败:焦点对在了背景上,而想要拍摄的人却模糊了。

这是因为按下快门的时候,相机进行自动对焦,将焦点对到了背景,而不是离相机较近的被拍摄体上。

反之,也有将焦点对在了附近的物体的时候,比如想要拍摄坐在桌子对面的小孩子,却将焦点不小心对到了桌上的盘子。

这样就不好了。

在数码相机的液晶屏上很难分辨虚焦与否。

如果觉得看起来有问题,就注意一点小心拍摄。

下面是其中的技巧。

(虚焦的照片。

究竟焦点对在了哪里呢?原来是对在了右手前面的椅子上)按一按数码相机的快门就知道了,快门是分为两个阶段工作的。

按下一半的时候,相机开始对焦(也就是半按)。

然后将快门全部按下去就可以拍摄了。

为了防止虚焦,最好就是先半按快门对焦,然后看准时机按下快门。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是认准正中央的物体,所以先将要拍摄的小孩子放到中间对焦,然后再稍稍移动相机决定构图就好了。

使用这样的技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虚焦。

要习惯这样的技巧有些困难,但是理解了就十分简单。

本来,不用理会半按快门这种复杂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焦,然后拍摄出好照片就可以,然而相机只是机器,无法理解你的意愿。

所以需要使用者去配合相机。

这样拍摄准确对焦的照片概率会更高。

此外,也有由于对焦距离过近而导致虚焦的情况。

所以,根据机种类型,拍摄距离眼前50厘米处的物体时,可以考虑使用微距模式。

然后是抖动的问题。

虚焦和抖动的区别十分明显。

全体轮廓都十分模糊属于抖动。

背景和前景都很清晰只有被摄体模糊的情况属于虚焦。

抖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抖,也就是由于按下快门时手有抖动,拍出来的照片也会模糊。

实际上,一般即使发生手抖,由于快门速度较高,照片未必会模糊。

但是当快门速度为1/20秒的时候,手抖在照片上就显得很明显了。

为了防止手抖,首先要注意拿相机的方法。

就像上一次说的,要用右手握紧相机,然后以左手来辅持。

最好不要离开身体。

如果附近有东西可以支撑身体或者手肘也行,可以把手肘支在桌子上。

没有支撑物体时将手肘紧贴身体也可以。

然后轻轻按下快门。

如果一直注意着手抖小心拍摄还是失败了,拍摄的时候就将手肘支在膝盖上,或者把手搭在桌子或椅子上,在小心的同时放松自己来拍摄。

还有一种抖动,就是被拍摄体抖动。

请看下面拍摄的两张照片,背景和小孩都模糊了的一张是手抖,背景清晰而小孩模糊了的照片是被摄体抖动。

也就是说,在按下快门的几十分之一秒内小孩曾经动了。

有人误认为被拍摄体抖动就是虚焦,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多。

为了防止被拍摄体抖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小孩停下来的瞬间拍摄。

仔细观察的话,动作和动作之间的瞬间可以认为是静止的,抓住这个时机按下快门就好了。

这一张是手抖的情况。

小宝宝和背景都模糊了。

背景里的门也由于手抖而拍出了重影。

)(这一张是被拍摄体抖动的情况。

背景比较清晰,只有被拍摄体模糊。

这是因为按下快门的时机刚好是宝宝和妈妈都在动。

)但抖动也不是绝对不行的,有些时候如果有抖动反而可以拍出好照片。

摄影师神奇招数—补光技术所有职业摄影师都是魔术师,补光技术就是他们常用的神奇招数之一。

所谓补光技术,就是当现场光线太暗或光比太大时,利用闪光灯进行适当的辅助照明,以取得摄影师需要的光线效果。

它的最初用途是克服摄影胶片和相纸与生俱来的缺点,因为无论何种感光材料,与人的眼睛、大脑系统相比,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都要小得多,即对比度范围窄得多。

举例来说,当你在室外拍摄脸部处于阴影中的模特儿时,如果你按背景的亮度测光,则模特儿的脸部将会损失掉暗部的许多细节和层次,如果增加曝光使脸部曝光正常,背景又会亮得白茫茫一片。

当然,你可以在暗房制作时对此进行一定的弥补,或利用电脑调整反差,但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减少主体和背景的反差,而这正是补光技术的用武之地。

您要做的只是使用一只便携式闪光灯。

这里选登的照片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拍摄的。

采用补光技术,在拍摄人物时,您会看到漂亮的眼神光,同时人物会显得更年轻,神采奕奕;在拍摄自然景物时,色彩会更鲜明,饱和度更高。

如果有足够的闪光同步速度,电子闪光灯可以凝固运动中的人和物。

大部分135单反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不超过1/250秒,一般为1/125秒。

当你运用闪光灯结合现场光摄影时(即采用补光技术),会得到一个模糊背景中的清晰影像,这种现象叫做闪光鬼影。

所用的快门速度越慢,鬼影越严重,从物体边缘模糊到一片模糊。

阿立安·柯林斯拍摄的大学舞会(图1)和杰夫·雅各布森拍摄的赌场场面(图2)正是有效地利用了鬼影。

体育摄影师在拍摄动体时也经常利用鬼影,看看埃·利奥德拍摄的空中运动者照片(图3)您就会明白了。

教你相机正确握持方法相机握持方法得当将有助于拍出更为清晰的照片,所以没有十分必要时,不要潇洒地单手拿着相机拍照,更不能心不在焉地随手捏着相机拍照。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以双手平衡地握紧相机,由于相机的外形,也由于每个人握持的习惯不尽相同,手持相机的方法也就不一定完全一样。

但总的原则是顺手、方便、稳定。

在拍摄横幅照片时右手用于按动快门,左手的手掌托住相机(见左下图),手指进行调光圈、对焦,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应该收紧手臂用肘部抵住自己的胸膛。

拍摄竖幅照片时手在下罢了(见右下图),这一手法比较快速,但用的时间稍长手臂容易疲劳。

所以有人喜欢另一种手法:左手掌顶住相机底部,手指调光圈、对焦,或手五指聚拢,食指按动快门,其余四指紧握机身。

在许多时候,摄影者不想让照相机吊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是直接拿在手上使用,这时切记及时将相机的背带缠绕在手腕上,以免因相机不慎跌落而被摔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