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史采集
骨科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疼痛科
1
基本要求:
• • • • 认真 全面 系统 准确
2
• • • •
骨科诊断有时十分简单明显 有时依赖细致的临床体检 骨科体检和其他专业体检大体相同 侧重于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尤 其是脊柱和四肢的检查 • 检查时应该结合功能上和解剖上的特点
3
• 骨科常见的症状
• • • • • • • 疼痛 麻木 畸形 、包块 跛行 关节僵硬 无力 功能障碍
27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四)量诊 (2)一般用带尺测量长度和周径;用角尺 测量运动幅度,或凭估计来测量角度;凭 肌收缩时对抗阻力的拮抗力来测定肌力; 凭病人对触觉的感受作出主观的障碍区域 分布。
28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量诊方法: • 1.肢体长度的测量:测量时患肢和健肢必 须放在同一个位臵。如果患侧关节有畸形, 则应将健侧臵放于相同的畸形位,如此测 出的长度才比较确实。开始测量前,应明 确所采用的骨标记。若定位正确,一般误 差应在O.5cm以内。
25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三)动诊 • (2)若主动活动受阻而被动活动正常,可 能为神经性麻痹、肌腱断裂等;若主动和 被动活动均受限,则表现为关节内或关节 内外同时病损,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26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四)量诊 • (1)包括肢体的总长度和节段长度,各水平 周径的测量,关节的运动幅度,肌力的分 级和感觉障碍的范围。
4
问
部位 时间 性质 诱因 程度 减轻加重的因素
诊
关于疼痛问诊的内容:
5
• 1、疼痛的部位:
• 让患者手指出疼痛的部位或划出疼痛的范 围,要求患者说清楚首发痛区、曾经痛过 的部位及现在就诊时的痛区。如有放射痛, 一定要指出放射的部位。 • 根据疼痛的解剖部位初步判断其病变部位。
6
• 2、疼痛的时间
17
骨科体检原则
• (一)检查顺序: • 按望、触、动、量顺序进行。先查健侧,然 后查患侧。遇有病痛处,先远后近。 • 在进行局部检查时,应对全身情况进行观察。
18
骨科体检原则
• (二)局部显露范围: • 单纯显露局部患处是不够的,必要时应显露 整个身体,包括站立、直坐、仰卧和俯卧位。 先查后方和侧方,后查前方,双侧对比。 • 检查女病人时,要掩盖乳房与会阴部,应有 女性工作人员陪伴。
• 4、疼痛的诱因:
• 描述不清时,应提示患者当时在做何工作, 肢体处于什么姿势或体位。常见的原因有: • (1)搬重物。 • (2)久行、久坐、久站。 • (3)遇风、受凉、受湿等。 • (4)体育运动。 • (5)外伤。对有外伤史者要了解受伤的全 过程。 9
• 5、疼痛的程度:疼痛的评估
• 视觉模拟评分(VAS) • 通常是用 10cm 长的直线或直尺,标计间隔 为1mm,左侧起始点为不痛,右侧终点为剧 痛。病人自己按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示合 适的点,然后,检查者由左向右测量出 mm 距离数,即为疼痛评分。但也有人认为分 档过多反而会降低可靠性。
剧 痛
12
• • • • •
6、疼痛减轻加重因素 1)体位因素(举例) 2)气候、环境因素(举例) 3)工作因素 4)精神因素
13
体格检查
• 基本检查:视、触、叩、听、动、量 • 专科特殊检查
14
骨科理学检查的意义
• 运动系统的检查基本按医学理学检查进行, 结合运动系统区域性和节段性的特点而添 加和补充特殊的辅助检查方法,使诊断更 加明确,有利于合理治疗方案的建立。因 此,不可忽视一般理学检查与先进检查方 法的有机结合。
0 10
无痛
最严重的疼痛 10
口述描绘评分法(VRS)
分为四级: Ⅰ无痛 Ⅱ轻度疼痛 Ⅲ中度疼痛 Ⅳ剧烈疼痛 简单实用,不够精确。
11
数字分级法(NRS)
• 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 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无 痛 0为无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
• 1)是指首次发病到现在的时间(病程)。根 据其病程推断疾病属于急性疼痛还是慢性疼 痛或是慢性疼痛急性发作。 • 2)疼痛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更剧烈。 • 3)疼痛是间隙性、持续性、还是进行性加重。
Hale Waihona Puke 7• 3、疼痛的性质
• 疼痛的性质和疾病性质有关,可分为胀痛、酸痛、 麻痛、刺痛、烧灼痛、牵拉痛、绞痛、刀割样痛、 断裂样痛、电击痛等。 • 1)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及陈旧性损伤:酸痛 • 2)急性韧带、关节囊、滑膜损伤:刺痛、刀割样痛、 跳痛。 • 3)神经受挤压或刺激:牵扯痛、放射痛、烧灼痛、 刺痛、胀痛。 • 4)内脏疾病:绞痛 8
15
常用特殊的检查
• 除一般检查的理学检查外,应按不同疾病 和损伤,采用特殊的检查方法。常用的有: • 影象学检查:如X线检查、CT、MRI等 • 电生理检查:如神经诱发电位、肌电图等 • 关节内窥镜: • 实验室检查: • 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16
骨科疾病诊断要点
应仔细询问病史和理学检查后,得到有关疾 病和损伤的初步印象,提出相应的特殊检查, 以证实或否定病史和理学检查的结果,明确 病情、病理,做出诊断,进行治疗,推断预 后。
19
骨科体检原则
• (三)自动检查和被动检查: • 应从病人自己运动开始,了解其运动幅度、 受限范围、疼痛点等。然后由医师进一步检 查。
20
骨科体检原则
• (四)综合检查资料,作出初步诊断: • 结合病史,详细理学检查,配合相应特殊 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21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一)望诊: 观察受患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的对称性和 活动度。注意有无肿胀和肿块,皮肤色泽, 畸形类型,下肢的步态,以及患处的活动 度。
22
常见病理步态
23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二) 触诊: • 触诊中要显示疼痛和肿块的部位、范围、 深度和性质。需将患部处于松驰位,尽量 减少痉挛对检查的障碍。
24
理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 (三)动诊 • (1)动诊指在两侧对比下,检查关节的活 动和肌的收缩力。先观察病人的主动活 动.再进行被动检查,并记录两侧的活动 度,以便比较。同时应注意其他异常,如 痉挛、挛缩、弹响声和受限性质,鉴别肌 痉挛、组织挛缩、骨性阻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