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建筑设计要点冷库主要用于食品的冷冻加工和冷藏。
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是一种有严格的隔热性、密封性、坚固性和抗冻性要求的独特结构的建筑。
冷库的分类>冷库的分类按用途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综合性冷库零售性冷库按冷库容量大型冷库(10000t以上)大中型冷库(5000t—10000 t)中小型冷库(500t—5000t)小型冷库(500t以下)按冷藏温度高温冷库(-2℃至+8℃)-20C以上)中温冷库(-10℃至-23℃);低温冷库(-23℃至30℃);超低速冻库(-30℃至-80℃)。
低温冷库(-150C以下)工作间 10℃~18℃冷藏库 0℃~10℃冷冻库 -18℃~-22℃速冻库 -25℃以下低温库 -60℃~-80℃按结构土建式冷库装配式冷库土(石)洞冷库冷库建筑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冷库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包括冷却间、冻结间、冷却物冷藏间、冻结物冷藏间、冰库以及沟通库内外运输的穿堂、、月台和楼(电)梯等;附属建筑包括制冷机房、变配电间、电控间、制冰、包装挑选(整理间)、循环水池等。
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内容应根据冷库的实际用途来设置,不宜搞大而全或小而全。
2、冷库在厂区内的布置:冷库应按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布置在厂内牲畜、家禽、鱼类等原料区和锅炉房、煤场、污水处理站的上风侧;库区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今后扩建的可能。
库房与厂内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
注: 冷库公称容积小于2000立方米时, 防护距离可适当缩小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变配电室应布置在机器间的附近。
3、库房布置(1)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要短,避免迂回和交叉;(2) 冷藏间柱网尺寸和净高应根据建筑模数和货物包装规格、托盘大小、货物堆码方式以及堆码高度等因素确定;(3) 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4) 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
库房屋面及外墙宜涂白色或浅色。
4、冷藏间的分间:(1)按食品的特性及冷藏要求分间;(2)有异味的食品应单间储存;(3)冻结物冷藏间宜采用大房间;储存水果、蔬菜和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宜适当采用较小房间。
(4)库房宜采用常温穿堂,必要时可采用有冷却设备的特定温度穿堂。
土建式冷库结构:1.土建冷库的基本构造土建冷库由地下构造、地坪构造、墙体构造和屋盖构造组成1、地下构造:指地基和基础,保证冷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地坪构造:指冷库底层的地面部分,一般自上而下由面层、防潮层、隔热层、防潮层、热层和基层构成。
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0℃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如架空地坪或在地坪下埋设管道,让自然风或热风、热油或加热的不冻液在管道中循环。
注:地面下为岩层或砾层,且地下水位过低时可不作处理。
3、墙体、屋盖构造:应铺设隔热层和防潮层。
>保温隔热层:(1)相邻同温冻结物冷藏间的隔墙可不设隔热层;上下相邻两层均为同温冻结物冷藏间时,其两层间的楼板也可不设隔热层;库房阁楼屋面上宜设置通风层或隔热层;无阁楼的库房屋面隔热层上宜设通用层。
(2)库房围护结构隔热层应防止在下列部位形成冷桥:外墙、隔墙、地面及楼面隔热层的相互交接处;门洞和管孔的四周;冷藏门门洞外面局部地面和楼面;柱子与地面或楼面的交接处。
(3)块状隔热材料的粘结严禁采用含水粘结材料。
>隔汽防潮层:(1)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度等于或大于5℃时,应在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
(2)外用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隔汽层或防潮层搭接;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塔的隔热层两侧均宜设置防潮层;隔墙隔热层底部应设防潮层;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作防潮层或隔汽层。
(3)库房阁楼屋面上宜设置通风层或隔热层;无阁楼的库房屋面隔热层上宜设通用层。
装配式冷库结构:各种建筑构件和隔热板,由专门的工厂进行专业生产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目前大多数小型装配式冷库,均可进行二次拆装。
装配式冷库分为室外型和室内型:室外型:大中小型装配式均为室外型设计,与室内型不同的是室外型需要加盖外围护结构和基础。
外围结构可防风,防雨,防晒。
室内型:建筑在已有的建筑物室内的小型装配式冷库。
装配式冷库有以下几个优缺点:1、由于隔热板和建筑构件可以先在工厂内预制,现场进行组装,可大大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
2、冷库的整体密闭隔汽性能好。
3、由于库板不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库房的降温速度不受温度的影响限制。
但土建冷库是不允许的。
4、由于现场安装有利于日后的维护和保养。
5、采用涂塑钢板的装配冷库,可满足食品储藏的卫生要求。
基本构造:1、地下结构:与土建库相似。
2、外围结构:即装配库的外套,由钢结构架、屋面板和外围板(均为彩色或镀锌波纹钢板)构成。
以保证里面的围护结构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3、围护结构:外围结构中的库体,包括墙、顶和地坪,是装配库的关键结构,墙、顶均用彩钢夹心保温板(又称“三明治”板),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板材,其两个面层为不足一毫米的彩色(或镀锌)波纹钢板或铝合金板,芯材为热导率极小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三明治”板的装配承插型、对接型、钩扣型等多种形式。
聚氨酯板材板材装配用拉力锁4 冷藏门:门扇构造类似“三明治”板,里面增加了钢龙骨,以增强门的坚固性。
按门的开启形式分为旋转门和推拉门;按开启方式分为手动门和自动门。
为减少开门时的冷量损失和库内霜、冰的额外生成量,通常在冷藏门上方设置可以隔断库内外热湿交换的空气幕。
(冷库)结构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简述本工程的概况。
一般包括建筑地点、使用功能、层数(地上、地下)、总高度、面积及结构体系(基础、主体)等,当工程有区段划分时,应绘出小比例的示意图表示各区段的位置和方向。
有人防要求时应说明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
——本部分可简写成一段,也可分项单写。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一、二、三级(选择一种)2.2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甲、乙、丙、丁类(选择一种)2.4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乙、丙级(注意:北京DBJ01-501-92分为一、二、三级)(选择一种)2.5 剪力墙抗震等级为级,框架抗震等级为级。
——还可加入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 3.自然条件3.1 基本风压: kN/㎡地面粗糙度类别:类3.2 基本雪压: kN/㎡3.3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度抗震设防烈度:度( g)设计地震分组第组建筑场地类别:类3.4 场地标准冻深: m3.5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本部分应摘自地勘报告3.5.1 提供本项目岩土勘察报告的名称、编号、编制日期,地质勘察单位名称;3.5.2 地形、地貌的简单描述;3.5.3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的描述;3.5.4 地下水: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和标高、设防水位的标高、地下水的腐蚀性。
3.5.5 主要结论及基础方案4.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 m。
5.本工程设计所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本部分可根据具体工程选用或删节。
本工程按现行国家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时除应遵守本说明及各设计图纸说明外,尚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工程所在地的有关规范或规程。
6.设计计算程序6.1 结构整体分析:框架计算采用软件。
(年月版)板柱—剪力墙计算采用软件。
(年月版)6.2 基础计算7.设计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本部分可根据具体工程选用,增加或删节。
冰库(冰块堆高h米): 9h kN/㎡穿堂人行楼梯间: 3.5 kN/㎡穿堂楼层地面: 15kN/㎡冷却物冷藏间楼面: 15kN/㎡冻结物冷藏间楼面: 20kN/㎡电梯机房地面: 7.0kN/㎡(应按电梯样本荷载取值)冷库及库房屋面: 1.5kN/㎡穿堂屋面(上人屋面,设备重量另计):2.0kN/㎡(不上人屋面): 0.7kN/㎡急宰间,机房操作平台: 2.0kN/㎡其它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
8.地基基础8.1 当采用天然地基时,要说明基础的埋置深度,地基土持力层的编号,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开挖后钎探和验槽要求等。
8.2 需要进行处理的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案和处理后应达到的技术要求(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沉降量、差异沉降量的要求)等。
8.3选用桩基础时,说明桩的类型、成孔工艺、单桩承载力和试桩的的技术要求。
8.4 特殊地基(如湿陷土、膨胀土、液化土等)的处理技术要求。
8.5 基坑支护、降水、基坑排水以及确保附近建筑安全的技术要求,有抗浮要求时,提出抗浮措施和停止降水的时间。
8.6 地下水对结构有腐蚀性时的处理技术要求。
8.7 基坑开挖注意的事项、回填土要求(如回填步骤、压实系数)等、地下室内和设备基础下回填土的材料和要求。
8.1 开挖基槽时,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如经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根据土的压缩性选用级配砂石(或灰土,素砼等)进行回填处理。
当采用级配砂石或灰土时压实系数应大于0.94。
8.2 施工时应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以下500mm,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非自然放坡开挖时,基坑护壁应做专门设计。
8.3 基础施工前应进行钎探、验槽,如发现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合时,须会同勘察、施工、设计、建设监理单位共同协商研究处理。
8.4 机械挖土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2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
8.5 底层内隔墙,非承重墙(高度<4000mm)可直接砌置在混凝土地面上,如图所示。
9.主要结构材料9.1 混凝土强度等级:(除图中注明者外)素混凝土垫层基础框架梁、柱、剪力墙楼板、楼梯板圈梁、雨蓬、构造柱9.1.1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当采用普通钢筋时,其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9.1.2 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楼层梁板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按以下原则处理:(1)凡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楼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一级者,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可随梁板一同浇筑。
(2)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楼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二级者,而柱子四边皆有现浇框架梁者,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可随梁板一同浇筑。
(3)当不符合上面两条的规定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应按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单独浇筑如下图,在混凝土初凝前即浇筑梁板混凝土,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9.2 钢筋及钢材:9.2.1 钢筋: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HRB400级钢筋()。
9.2.2 钢板及型钢:采用Q345,Q235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