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设论文说明及参考模板..

毕设论文说明及参考模板..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此处写论文题目(黑体三号字体(加粗)居中)学生:学号:专业:导师:学校代码:10248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二O年月【以下红色字体内容在撰写论文时请删除】常见问题说明:1.请大家去学习论文系统中“欢迎页”中的“动员课件”,明确写作要求,注意时间节点;并请查看学院主页-“论文园地”中的文档,明确学院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2.论文选题:结合专业情况与自身工作情况来拟定,一般我们建议题目与自己工作相关,这样大家撰写论文会得心应手一些,尽量避免盲目地任意选题。

1)对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同学,对于答辩的要求实现软件系统(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对于申请免答辩的要求适当降低,如果实在缺乏编程经验,不一定要实现软件系统,但论文题目还是应该和专业一致。

2)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同学,可不撰写软件系统实现方面的论文,论文选题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

论文选题由大家自拟,也可以向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帮助你选择题目。

请大家抓紧时间拟题,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尽早准备论文。

3.论文提纲:按章节描述论文研究的内容,可以认为是论文的目录,但希望大家在提纲中对各个部分用适当的文字阐述思路,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章节内容,以便于我们把关,尤其是参加答辩的同学。

4.论文初稿、定稿撰写过程中,注意论文格式要符合要求,请仔细阅读论文园地上有关规定。

可参考本论文模板撰写,会看文档结构图,会用格式刷。

5.章节请用标题格式,这样可以在word中插入自动生成目录,不用自己写目录。

在word2003中查看“视图”->“文档结构图”,以看到非常清晰的章节结构为准。

在Word2007中查看“视图”,勾选“文档结构图”,以看到非常清晰的章节结构为准。

各章之间应该分页显示。

论文撰写过程中,如需更新目录,将鼠标移至目录下方任意内容位置,右键“更新域”,可以更新目录。

6.论文要规范化,不要出现“我们”、“我”等字样,可以用“本文”、“作者”代替或者删除。

7.论文字数是指论文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目录、致谢、参考文献等,是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8.图形标注。

对图、表格进行标注,如第三章中第一副图“图3-1 XXXX”,图形标注用5号字体。

图的标注标在图下方,表的标注标在表格上方。

不能只写“图: XXXX”。

图形、表格居中显示。

9.论文中不能大量任意粘贴代码,但可以适当针对核心功能实现结合部分核心代码进行描述(类似于代码注释)。

10.论文中不要出现自己感想的写法,如“我觉得…”,不要出现疑问句。

论文最后一章总结,不要写成感想,应该总结论文的主要成果,论文的得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11.除了最后一章,每章后增加本章小结简要介绍该章主要内容。

12.论文初稿完成后请先发给我,修改后一定要在网上提交,不要发给我修改后就以为完成了。

13.中文摘要300-500字,摘要中增加论文的题目。

14.论文撰写过程中,请用论文系统检查抄袭情况并作必要修改。

15.请大家注意论文写作时间节点。

16.注意不要抄袭,用自己的语言规范表达,学院对论文抄袭审查很严格。

17.学院规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论文直接不及格:论文正文字数少于5000;正文中单篇文献引用字数(含中、英文)大于1500;正文中累计文献引用比例(含中、英文)超过40%。

注意:正文字数是第一章到最后一章的中文字数,不计程序代码、西文字符和空格。

并且,摘要、目录、致谢字数也不计在内。

18.请注意论文格式,包括封面、章节之间分页、字体不要粗体等。

论文格式请参考动员准备阶段或初稿写作阶段中的辅导材料“毕设论文说明及参考模板.doc”引用修改说明。

19.抄袭修改方法举例:修改要适当改变句子顺序,另外可以改变主语宾语顺序,更换谓语动词,删除并增加文字,改变句子顺序结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容。

可以以google为准,在网上逐句搜索。

修改举例1:原文:在电视和学校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智力抢答的节目,如果要是让抢答者用举手等方法,主持人很容易误判,会造成抢答的不公平,比赛中为了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

修改后:智力抢答是比较吸引人的节目,这样的节目人们经常能在电视中看到,有时候学校老师也喜欢用这种方式考查同学的能力。

但是,对于智力抢答而言,如果只是让抢答者提问有主持人(或老师)选择抢答者,这样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主要在于很难区分谁先谁后,难以准确判定谁是第一抢答者。

修改举例2:原文: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出了综合布线系统。

这也是办公自动化发展衍生出的结果。

综合布线系统也是信息和建筑之间结合的产物,它就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

修改后(文字也大大增加了):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办公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进一步适应人们对综合办公的各种需求,需要有效结合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在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的基础上兴起与发展的。

综合布线系统也是办公自动化发展所带来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与建筑业相互结合衍生出的产物。

原文:计算机病毒系现代网络信息面临最普遍的一种威胁方式,自它出现时起即引起人们极大地关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Interne的全球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天至少有10多种新的病毒的产生,计算机病毒也正不断完善、升级、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方式极其简单,用户只要不经意接收一些不明的信息或是邮件,病毒便可以侵略进整个计算机操作系统。

修改后: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威胁,几乎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感受过其危害,受其影响造成一些损失,如丢失数据、损害文件、程序或系统运行缓慢,甚至正在使用的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由于Internet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给病毒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局域网中一个用户访问恶意网站,接收到一些邮件且不经意间点击了邮件中含有病毒的附件、含有恶意脚本的链接等,就会感染病毒,这个用户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的传播特性,很容易引起局域网其它计算机甚至更多其它机器受到病毒的侵害。

修改前:千斤顶的概念:千斤顶又叫举重器、顶重机、顶升机等,是一种用比较小的力就能把重物顶升、下降或移位的简单起重机具,也可以用来校正设备安装的偏差和构件的变形等。

千斤顶的顶升高度一般一般为400mm,顶升速度一般为10-35mm/min,起重能力最大可达500t。

修改后:千斤顶有多种名称,有的称为顶重机、顶升机,也有的称为举重器。

千斤顶这种起重机具,使用简单但能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对于人力难以顶升、下降或移位的重物,通过它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普通人都可以用较小的力量移动重物,甚至可以起重最大可达500t的重物。

当然,千斤顶的顶升速度比较慢,一般为10-35mm/min,顶升高度也有限,一般为400mm。

张老师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包括接受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缴纳毕业论文重新学习费、不能按时获得毕业证书等),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XXXXX摘要关键词:xxxxxxxxABSTRACT KEY WORDS:目录毕业论文声明 (V)摘要 (VI)ABSTRACT (VII)第一章绪论(黑体小三号字(加粗) (1)1.1XXXXX (1)1.2XXXXX (1)1.3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1.4本文章节安排 (1)1.5本章小结 (1)第二章 XXXXXX (2)2.1 XXXXX (2)2.2 XXXX (2)2.3 XXXX (2)2.4本章小结 (2)第三章 XXXXXX................................................................................................................................... - 1 -3.1 XXXXX (1)3.2 XXX (1)3.3 XXXXX (1)3.3.1 xxxx ........................................................... - 1 -3.3.2 xxxxx .......................................................... - 1 -3.4本章小结 (1)第四章 XXXX的实现.......................................................................................................................... - 2 -4.1 XXXXX (2)4.2 XXXX (2)4.2.1 xxxxx .......................................................... - 2 -4.2.2 xxxx ........................................................... - 2 -4.3运行结果 (2)4.4本章小结 (2)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3 -参考文献............................................................................................................................................. - 4 -致谢............................................................................................................................................. - 5 -第一章绪论(黑体小三号字(加粗)1.1 XXXXX1.2 XXXXX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图1-1 xxxxxx1.4 本文章节安排本文共分五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