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画院

宋代画院


五代南唐仿西蜀也设立了画院。进入画院的 宗教画家曹仲玄、仕女画家周文矩、人物画 家顾闳中等人,都是当时享有盛名的画家。 南唐灭亡后画院画家大都参加了北宋画院, 并以他们独创的画风影响了北宋绘画的发展。
二、宋代的画院与画学
两宋画院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画院最为隆 胜的时代,群星璀璨,名家云集,它的画院 制度也是最为完备的。北宋建国后,西蜀、 南唐画院原有的画家,再加上从其他地方会 集过来的画家,一时,画院阵营十分强大。 而南宋朝廷继续延续北宋的画院制度,形成 了优秀画家都集中于画院中的情况,如南宋 山水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再 比如梁楷,最初,也是在画院中任职的。
《绘宗十二忌》:南宋末饶自然作, 是一部专讲山水画技法的著作。就山 水布置、设色以及具体操作时所能遇 到的各种散见于野史、 笔记中的绘画史论方面的材料十分丰富,所 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值得认真挖掘。
《得隅斋画品》 :宋李廌(1082年前后在世) 著。全书仅一卷,记所见绘画二十二件,联 其作者加以品评。品评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 见识高深,为行家所叹服,与一般评论中多 虚语套话者不同。
《画史》 :米芾撰 ,该书举其平生所见名 画,品题真伪,并间及装裱收藏及考订伪谬, 为历代鉴藏家重视。
《广川画跋》 :宋董逌撰。全书分六卷。 题跋凡134篇,就画本身发表评论,所选 作品题材广泛,以考证和议论为主,反 映出作者广见博识及高深的理论修养。
第五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一、画院的渊源
我国很早宫廷中就有画师供职,周朝时称为 “画史”,汉代又有“尚方画工”和“黄门 画者”之称,到了唐代进一步分为供奉、待 诏、祗候等职,但建立组织这些御用画家的 专门机构,还是五代时期开始的。
西蜀孟氏统治者率先创设画院,设待诏、袛 侯等画家职务。西蜀画院十分隆盛,院中名 手很多,他们的声誉也远播西蜀地区之外。 西蜀画院很多名画家都是父子善画,绘画作 为世代相传的技艺很普遍。
第六节 绘画史论著述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和高度繁 荣的时代,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市民阶 层都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因而鉴赏、收藏 蔚然成风,在这种氛围影响下,绘画著录、 绘画史著作大量出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论述更深入。这些著作大体可分为通史类、 地方史类、品评类、画法类、画谱等几大类。
三、画法及综合评述类
绘画的进一步发展,技法也随之丰富多彩, 探研技法的著作也必然随之兴起。此间技法 类著作主要有荆浩的《笔法记》、郭熙《林 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饶自然 《绘宗十二忌》等。这些著述在探讨画法的 同时往往针对作品的创作要求和品评原则, 提出极富创见性的观点。
《山水纯全集》 :北宋末画院画家韩拙撰。 该书就山水画所包括的各种形象及作画最易 产生的毛病,分别加以论述,处处联系实际, 不为空泛之言。
在酷爱书画艺术的宋徽宗当政期间,画院达 到极盛并有了重要的发展,不仅革新了制度, 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并培养出很多有才能有 成就的画家。
尤应注意的是这时画院正式成为科举制度的 一个特殊部分,叫做“画学”,分为佛道、 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画家 经考试入学后,按照家庭出身分为“士流” (士大夫出身)与“杂流”(商人及非剥削 阶级出身)。考中后,除了学习绘画以外, 也要学习古文字学,根据学习成绩的优劣以 定等级的升迁和待遇,这对提高画院画家的 文化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画史类著述
宋代的画史类著作有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 闻志》以及南宋邓椿的《画继》,二者都带 有编年史性质,它们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前后相续,构成了从远古至南宋初期的绘画 史的脉络。
二、品评类著述
《圣朝名画评》:宋刘道醇撰,共三卷分六 门三品,每一品再分三等加以品评。所评画 家九十余人。书中序言提出的“六要六长”, 颇具理论价值。六要六长为人们鉴赏绘画提 供了方法论,是对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 出的六法论的新发展和具体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