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l期 现代园艺
伊斯兰园林特点初探
李佳 张薇
(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伊斯兰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初伊斯兰教传入中国,2种不同哲学观的碰撞反映在了建筑和 园林的形态上。由于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伊斯兰园林更多的是在遵循宗教教义的前提下,汲取中国本土园林 的处理手法。
关键词:伊斯兰园林;综合体;中国寺观园林;中l ̄4f-斯兰园林
1 伊斯兰园林形成之前欧洲西亚园林发展概况
1.1埃及园林
埃及王国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统一,公元前14世纪,
国王阿米诺菲斯三世在底比斯大兴土木,园林得到发展。此
时园林类型有官员府邸和祭祀用的神苑。官员府邸园林的特
点:①整体布局:整体基本为方形中轴对称,建筑位于主要轴
线上,空间划分成规则几何形状,所有构成要素都是规则的
长方形和方形,树木整齐的成排种植;②构成要素:围墙、大
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敞亭、池塘、植物、花坛;③建筑:主体
建筑有一前厅,下面3个房间上面还有一层;位于主体建筑
两旁对称布置的敞亭方形平面单层;④植物:高大的树木和
低矮的花卉;⑤池塘:4个方形池塘对称布置,种植荷花和养
殖鸭子。庭院既可以改变居住空间周围小气候又可以提供果
园和养殖用的场地。神苑园林中对具有代表性的是卡纳克阿
蒙太阳神庙,其特点是:①整体布局中轴对称,强调纵轴线;
②构成要素:围墙、大门、建筑、院落、雕像、高大的树木;③建
筑: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通过院落串连起来;④植物:植物种
植较少,仅在雕像和方尖碑背后作为衬托建筑的背景出现,
在这里强调宗教神秘气氛作为建筑表现的主题。
1.2古西亚园林
公元前4000年苏马连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奴隶制
国家,在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等几
个时代,最后于539年被波斯所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空
中花园其特点是:①向空中发展的台地式花园;②先进的灌
溉技术:在砖拱上铺砖,再铺铅版,铅版上再铺土。这个时期
古西亚的彩色琉璃砖的饰面技术,以及券、拱和穹隆的结构,
向高空发展的灌溉技对伊斯兰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
1.3波斯园林 公元前6世纪,波斯灭新巴比伦成为强大的帝国,公元
前334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波斯园林除了受埃及和西亚
园林的影响,还受到《旧约》律法中《创世纪》内容的影响。波
斯地毯描述的园林特点:①总体布局:十字形水道把真个庭
院划分成四个中轴对成的空间。正如:《旧约》所述伊甸园分
出的四条河,水从中央水池分四叉从四面分出。树木整齐的
排列,和规则的花坛;②构成要素:围墙、水道、植物,花坛;③
植物:高大的果树和香花。波斯园林是人们对天堂的向往在
现世的反应,同时也是可以提供生活资料的种植园。 1.4希腊园林
希腊于公元前五世纪兴起,修建了雅典卫城,此时的周 围柱廊中央庭院式的住宅庭院得到了发展。庞贝洛瑞阿斯・
蒂伯廷那斯住宅中的园林是其中的代表:①整体布局:前院
后宅,院落与庭院相结合,前院中轴对称,纵向水池强调对称 轴线,住宅前横向水池相交成丁字形;②构成要素:围墙、大
门、建筑、水道、院落、庭院、植物;③建筑:建筑与庭院的结合
形成周围廊的虚实空间;④植物:长渠旁边是乒乓葡萄藤架,
藤架旁边是乔木,院墙两侧是花盆。
2 伊斯兰园林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公园8世纪世
纪阿拉伯帝国形成,在其被征服的疆域里阿拉伯园林汲取着
各先进园林设计的手法和技术。阿拉伯人原本是生活在沙漠
地区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水和绿洲 有着特殊的偏爱。
3 伊斯兰园林的类型
①清真寺园林:用于做礼拜的空间,植物仅作为建筑的
陪衬和背景,提供阴凉改善小气候。②城堡宫殿园林:相对于
清真寺园林,面积较小,与建筑结合更为紧密,植物花卉品种
较多,水渠池塘的运用也较普遍。③陵墓园林:面积较大,空
间空旷,主要构成要素有水渠,小路和植物。④游乐园:有台
地式的,院落式的,大面积的水池和水渠与花卉乔木相结合;
园林中敞亭和雕像的运用也较普遍,符合娱乐园林的功能要
求,提供驻足休息的场所,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4 中国伊斯兰园林
4.1清真寺园林——喀什艾迪卡尔清真寺
总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大门内庭园广阔,树木参天,有两
个供小净的涝坝。布局自由,树木排列整齐。新疆地区的伊斯
兰建筑是从西亚地区传进来的,建筑的样式和整齐的树木可
以看出古埃及古西亚的遗风。
4.2江苏扬州清真寺
空间转折多变,不强调轴线,在满足礼拜堂的作西向东
的宗教教义的前提下,灵活的组织空间,使用了中国传统的
院落空间。建筑样式采用当地的传统的建筑样式,伊斯兰教
在传人中国后,被中国的文化逐渐同化了。
4.3西安华觉清真寺
整体布局中轴对称,运用牌坊、大门划分院落空间,强调
纵深感,空间处理手法与佛教、道观的处理手法相似,但整个
布局作西向东,仍然遵守伊斯兰教义,反映出伊斯兰教的坚
持和变通。 .
综观上述的例子,伊斯兰园林是在埃 (下转第65页)
.一
63— 2011年第21期 现代园艺
场东侧的高速路,连接千年广场和密西根湖滨,并通往芝加
哥湖滨广场系统的剩余部分。步行桥蜿蜒的小路打破了芝加
哥的方格路网,成为音乐厅和嘈杂街道之间的缓冲,同时也
为行人提供了观景平台。升高的侧墙、没有栏杆的扶手限定
出步行桥的空间。它既是人行天桥,也是观看城市的良好视
点,并屏蔽高速路的噪音,这无疑是对于未来城市广场设计
的一次大胆尝试。
整个千年广场上的景观节点在材料上具有统一性和衔
接性,广场上最吸引人的3件大型建筑(云扉雕塑、音乐厅、
金属曲线桥)都采用不锈钢的金属制作,非常具有现代化的 特征。另外,广场处处可见创意的雕塑,非常吸引游客的眼
球,这些雕塑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4 芝加哥千年广场对中国现代城市广场的启示
4.1人性化设计
千年广场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市
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各个不同质多功能的空间都
是为人的活动而设计。比如音乐厅前端座位区只占相对较小
的一块面积,而后部大部分是用网状的钢管覆盖椭圆形的大
草坪,并在网罩上空布置音响设备,这样可以充分照顾到整个
观众席。网罩还提供覆膜的可能性,平时没有聚会,就照样当
草坪使用,维护也很简单。
比较我国的城市广场,广场比较注重景观观赏性,设计
中有很多花坛,喷泉,景墙等,而对使用者的各种活动考虑欠
缺,忽视人性关怀,各空间被花坛绿地分割。草坪一般围合起
来不得让人进入,舞台音响不能覆盖全面,水池不能戏水。整
个广场提供给市民的活动空间甚少,功能单一,这就违背了
广场本身的定义和功能。 4.2前瞻性规划与政府支持创作
早在1909年“芝加哥规划”的蓝图上就为市中心密歇根
大街上预留了一座市民广场,而千年广场的计划是从1998
年开始的,政府希望建成一座洋溢着后现代城市气质的大型
公共广场。另外,在芝加哥这么一个国际大都市,又是市中心
靠近密歇根湖的繁华地段,建造这么一个特大型的开放式广
场,供市民和游客游览观光休闲,市政当局无疑是要付出巨
大代价的,因为归根到底,这是一项非赢利性的公共福利事 业。
千年广场的建设在几年间经受着施工缓慢和造价超预
算的困扰。它最初的预算是1.5亿美元,最终造价4.75亿美
元的芝加哥千年广场于2004年7月开放,比预计时间晚了4
年。建设经费中约2亿美元来自私人捐赠,剩下的经费大部
分来自政府发行的债券,广场内地下停车场的收入将用来偿
还债券。建设期间,政府将每一部份工程费用都公之于众,实 行透明化管理。而当前国内广场的设计则必须考虑投入与收
益等多方面因素。
4.3技术性创新与重视设计的观念
千年广场的设计主题是捕捉芝加哥的创新设计精神,表
现出时代特征和“超前性”。在千年广场具体的设计中更多地
通过形象说话,采用动感的手法和新材料、新技术,达到更具
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展示新千年广场的特色和个性,展示了
21世纪正在展飞的数码时代。
千年广场还充分体现了对设计师的尊重,市长重视设计
但是不干预,这才使设计师匠心独具的构思得以实现。工程 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难度非常大,如云扉的设计需要计算机
来计算上千块材料的弧度等。尽管如此,设计中都没有更改
方案,而是采取多种方法筹资和设计,将互动式的数位科技
融人大都会型广场当中。
而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案如出一辙,缺少创新思
想。广场的基本模式都是轴线对称,水池、喷泉雕塑,花坛;绿
地位于中线中间和两侧,景观元素形式雷同,并且国内广场
设计难以发现其中心和灵魂,可谓平淡乏味,搬任何城市都
是可行的。 4.4重视环境生态的观念
千年广场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处处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与
尊重,广场是按新标准设计的,广场上的建筑显示了一些“绿
色技术”——特别是它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屋顶”。广场与
屋顶花园结合做垂直绿化,使得当地环境得到美化和保护。
而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正面临巨大挑战,设计者应当从多方
面考虑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政府也应该进行更多环保宣
传,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市民的天责。
5 结语
芝加哥千年广场塑造了芝加哥特有的公共景观环境,创
建了一个城市、自然与艺术交融的场所,美化了芝加哥的都
市面貌。反思中国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在设计上一些单一,不
注重环境生态的做法使广场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因
此,我们也需要这种在城市、自然和艺术上融为一体的公共
环境来满足现代城市景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甘沛,建筑的标签和标签的建筑卟世界建筑导报,2004(10) 4 王向荣,任燕京,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一景观设计和工业废弃地
的更新卟中国园林,2003(3) (责任编辑荷初)
(上接第63页) 及、西亚等园林的杰出上发展而成的,但是
在伊斯兰教传人中国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园林和自己
的哲学系统,伊斯兰教传人后为了在中国得到传播和推广,更
多的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元素。伊斯兰园林在中国没有形成大
规模的娱乐游园,仅是像中国的寺观园林那样,园林更多的是
体现在院落的空间组合和建筑小品上,中国的伊斯兰园林融
合了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手法,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伊斯兰园林。
参考文献 1邱玉兰,于振生.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王小东.伊斯兰建筑史图典『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责任编辑荷初)
一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