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6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6 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
• 吸附(adsorption):溶质从液相或气相 转移到固相的现象。
• 按吸附作用力分: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离子交换。
• 应用:原料液脱色,除臭,目标产物的提 取、浓缩。
6.1 吸附分离介质
6.1.1 吸附剂(adsorbent)
● 活性炭:憎水性,脱色、脱臭、废气处理。 ●多孔树脂: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树脂。 ●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序号 0 1 2 3 4 5 6
酸 强 弱 强弱 螯 两 氧
碱 酸 酸 碱碱 合 性 化
性 性 性 性性 性



骨 苯 丙 酚环 乙 尿 氯
架 乙 烯 醛氧 烯 醛 乙
名 烯 酸 系系 吡 系 烯
称系性
啶 系

6.1.2 离子交换剂性能的评价
交换容量:mmol/g干树脂,或mmol/ml湿
缺点:(1)需换热设备;(2)粒子稳定性差。 高密度吸附介质:
琼脂糖凝胶包埋微米级石英晶体(Streamline介质); 琼脂糖凝胶包裹磁性Nd-Fe-B合金颗粒(NFBA-S介质) ; 琼脂糖凝胶包裹氧化锆-硅胶微球(4AZB介质) 。
图6图.图269.62.琼728脂StB糖rFeB包aAm-裹lSi氧n介e化质介锆质-硅胶介质
图6.31 膨胀床吸附操作过程
膨胀床优点
与固定床相比:可直接处理具体发 酵液或细胞匀浆液,从而可节省离 心或过滤等预处理过程。
与流化床相比:流体流动状态接近 平推流的方式,轴向饭混较低,效 率高。
与固定床相比膨胀床缺点
(1)操作复杂和繁琐,对操作人员 技能和熟练程度要求高;
(2)料液中的核酸、细胞碎片等可 与介质相互作用,造成介质颗粒聚 集,甚至造成沟流和床层塌陷;
(3)料液中大量的杂质对介质污染 严重,需要严格的清洗和再生操作。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树脂再生
阳离子交换柱和阴离子交换柱分别逆流 通过5%HCl和5%NaOH; 混合柱应先“比重1.2盐水浮选”分离, 然后在分别再生。
固定床吸附特点
效率较高,无返混; 再生周期长; 压降大,粒子阻塞。
6.6 膨 胀 床 吸 附
膨胀床吸附介质
磁性粒子:在外部磁场作用下,磁性粒子呈现 稳定的流化状态。
(伯、应: RSO3-H+ + Na+→ RSO3-Na+ + H+
阴离子交换反应:
RN(CH3)3+OH- + Cl- → RN(CH3)3+ Cl- + OH-
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
D 0 0 1 ×7
交换剂的百分含量 连接号 顺序号 骨架名称 酸碱性 大孔型 D指大孔型树脂,没有D指凝胶型树脂。
影响柱交换容量的因素
填料的特性:交换容量、比表面大小 装填情况: 操作条件:流速
去离子水的制备
自来水
过滤
R-SO3H柱
RN(CH3)3OH柱
去离子水
混合柱
RN(CH3)3OH柱
树脂一般采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如001×7和强碱 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如201×7 ; 由于交换容量不同,实验中通常采用一根阳离子交换 柱和二根阴离子交换柱。混合柱也应按等交换容量比例 混合; 混合柱的作用:由于离子交换是可逆反应,经过阳离 子交换柱和阴离子交换柱处理的去离子水,还存在着微 量未交换的离子。若让它再通过混合柱,由于两种交换 过程同时进行,离子交换后生成的H+和OH-结合成水而 除去,进一步提高了水的质量。实验室精制去离子水可 采用 5cm×100cm混合柱处理一次去离子水。
树脂,3.6-4.5mmol/g干树脂。
交联度:与孔隙、机械强度有关。 溶胀度:一般,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由
Na转变成H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由Cl 型转变成OH型,其体积均增加约5%,近70 %弱丙烯酸系。
6.1.2 离子交换剂性能的评价
密度:真密度:干真密度和湿真密度
(阳1.2-1.3,阴1.0-1.1)
6.1.2 离子交换剂
• 天然的:磺化煤,天然沸石
• 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合成
沸石。
磺化煤
天然沸石
表 6.2 主要离子交换基团及其结构
强酸性 0-99
弱酸性 100-199 强碱性 200-299
弱碱性 300-399
磺酸基
—SO3-
羧甲基
—COO-
三甲氨基 (季铵盐)
—N+(CH)3
二乙氨基乙基 (DEAE)
●分子筛:筛分作用,除水,混合物分离。
生物大分子层析专用:纤维素凝胶,琼脂糖凝
胶,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羟基磷灰石。
活性炭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吸
附剂,常用于脱色和除臭。
吸附树脂
+
苯乙烯 骨架
二乙烯苯
聚苯乙烯
交联剂
聚苯乙烯树脂
吸附树脂特性
按孔道结构分:大孔型树脂、凝胶型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与活性炭相比:吸附选择性高,易于 解吸。 大孔型树脂与凝胶型吸附树脂:机械强度高。 吸附树脂适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低极性或非极 性化合物。
视密度(堆积密度):干视和湿视密度
(阳:0.75-0.9,阴0.6-0.75)
树脂
空隙
6.1.2 离子交换剂性能的评价
pH范围:弱酸:5-14;弱碱:1-9。
阴阳离离子子交交换换剂剂
1.0

f
弱弱

02 4
6
8 10 12 pH
图6.2 离子交换剂的离子化率f与pH的关系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1. 用水浸泡4-6h 2. 分别用1mol/L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酸
6.4 常用操作方式
1) 分批操作法: 静态操作法
2) 固定床操作法: 动态操作法
6.5 固定床吸附操作
1.0
c/co
0.05
图6.14 固定床吸附操作
穿透点 体积
图6.15 穿透曲线
1.0 0.9
c/co
0.05
穿透点 VE 体积 VB 饱和点
QB=COVB — COVε QE=QB+1/2(COVE-COVB)
碱洗涤,中间需用蒸馏水洗至近中性, 反复操作2-3次。 3. 按要求转型。
6.2 吸附平衡理论
6.2.1 吸附等温线
• 低浓度:亨利Henry:q=mc • 浓度较高时: Langmuir方程:q=qmc/(kd+c) Freudlich方程:q=kcβ 0.1<β<1
q/(mg/g)
C0=1mg/mL 5mg/mL 10mg/mL 50mg/mL 100mg/mL c/(mg/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