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流和物流系统案例淘金黑色地带——山东东大化工集团转变思路引进物流管理的做法物流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经济的“黑色地带”,“待挖掘的金矿”、前景诱人的“第三利润源”。
工业时代后期,企业通过生产的高度自动化、劳动力的专业分工及适当的库存控制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进企业竟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形成,企业间竞争愈加激烈,传统的以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的做法,几乎已被挖掘殆尽。
当前,新的经济环境和技术迫使企业必须突破以生产效率为主的传统竞争方式,力求扩大视角,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存储加工生产、产成品存储以及销售的整个物料和相关信息的流通一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从生产效率化向物流效率化转移,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而不被市场所淘汰。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原材料用量,近两年翻了一番,但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费用、车辆、库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下降。
这一切源于他们在采购、保管、运输等非生产环节,创出了不凡业绩。
一、缺□由运输撕开,思路洞开缘于车辆拍卖前身为张店化工厂的东大集团,建厂40年来,物料运输一直由公司车队承担。
车队26名员工,18辆大货车,加上一个修理厂,运转费用不菲,效率却不高。
司机上班拖拖拉拉,偷工怠工现象严重,有时为了私自揽活延长运输时间,使原材料不能及时入库,给企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办法想了不少,成效却是寥寥。
公司决定向内部招标拍卖,18辆车卖掉了12辆,收回75万元,14名司机中标,其余车辆报废,人员分流。
被拍卖车辆的驾驶人员承担了公司运输任务,运价先是与公司以前平均运价持平;过渡2个月后降低0.02元,与市场价持平;紧接着又比市场价降低0.03元。
车成了自己的,每辆车运行里程比拍卖前多出2倍。
半年的时间公司就节约了运输费用184万元。
此外工资、车辆维修费等一概不用公司负担,合计节约费用354万元。
当被拍卖车辆逐渐进入报废期时,公司开始将运输推向社会,先是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标,年节约运费390万元;然后又对运量相对集中的几条线路公开招标买断,吨公里运价由0.44元降至0.2元,前后节支1431万元。
二、库存、信息、采购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低成本,“东大”开始对原材料、中间过程的库存、最终产品的储存与销售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管理,有意识地导入了物流管理这一全新理念。
“东大”是大型化工企业,使用原材料多达2万多种,库存占用资金5 228万元。
具备了运输环节的优化控制这个前提,企业开始向物流管理的下一个目标——合理库存挺进。
过去由于运力、运输效率有限,原料采购需提前一星期,产品到客户手中需一星期以上。
现在运力、运输效率大为提高,原材料购进最多只需提前2天;国内市场送货一般不超过2天。
可以就近采购的物资,坚决保持“零库存”。
对不易采购的物资,采购计划批准前必须先经仓库保管员审核签字,以确认库里没有存货和替代物品。
实施这种库存管理以来,1998年企业库存比上年降低2乃,减少资金占用1800万元。
2000年仅去掉危险品仓库,让危险品直接进入生产装置,就减少资金占用2 200万元。
实现合理库存,信息有效流通是关键。
由于能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的大量信息,“东大”在库存的控制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1998年二季度,预测丙烯价格将有较大的回落,“东大”提前压缩库存,等回落到最低点又大量购进,仅此一项举措就增加效益100多万元。
2000年国家加大打私力度,“东大”分析认为国内化工原料市场将有大的波动,就加大了产品库存,待价格上扬后集中促销,一举增收200万元。
信息的有效流通,对采购环节优化控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众多原材料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在企业有关部门间实现了快捷采集传递,“东大”建立起供应公司采购,技术、财务、审计、设备四部门随时检查监督的高效物资采购体系,采购由暗箱操作走向完全透明。
仅1998年采购成本就降低了1910万元。
生产部门提报的采购计划最迟半天就能得到落实。
三、物流管理的作用物流管理在发达国家并不新鲜,日本丰田公司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广泛采用,到90年代初日本制造业已普遍采用。
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这概念还相当陌生。
一提降低成本,就只知道盯着生产环节。
其实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环节的挖潜空间已日趋有限。
以“东大”为例,主导产品环氧丙烷、聚醚均系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全过程计算机控制。
仅盯着生产环节降成本,企业显然无路可走。
市场竟争不断加剧,生产越来越趋向多品种/批量,营销区越来越宽。
随之而来的是,采购成本、仓储费用在企业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东大已超80%X但众多企业忽视的恰恰是这一块,特别是国有企业,采购、运输、仓储不计成本,一概包揽。
难怪这一领域被管理学家称为“黑色地带”。
“东大”在向人们展现管理创新无穷潜力的同时,也向国有企业提出了一个强化管理的全新课题,那就是依托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通病,降低成本,提高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推行物流管理以前,所在地张店区没有一家专业化的化工储运企业。
但在运输走向社会的短短一两年时间,在企业巨人运量的刺激带动下,张店及周边一批专业化工储运公司迅速崛起,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日渐走向成熟,专业优势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东大”自己也最终受益。
“东大”的实践证明: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合理化改造和全面管理以及将无核心竞争力优势的物流业务外包,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周边地区运输业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思考题:1. 东大化工集团为什么实行物流管理?2. 东大化工集团实行物流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3. 东大化工集团的物流管理给了你哪些启示?结合你所在的企业,谈谈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习题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填入题中所示的空格处)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类社会生产与再生产包括 C 。
A. 生产、分配、物流和消费B. 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C.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D. 生产、分配、物流和商流2. 生产与流通之间的关系是 D 。
A. 生产与流通之间是互为决定的关系B. 流通规模决定生产规模,生产对流通有反作用C. 生产与流通之间没有关系D.生产规模决定流通规模,流通对生产有反作用3. 一般认为流通加工属于 C 环节。
A. 生产B. 交换C.分配(流通)D. 消费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社会发展初期,商流与物流是统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流与物流逐渐分离B.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物流发生的同时,物品所有权也随之转让了C. 在一定条件下,商流与物流分离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货物的交货速度D. 采取赊销购物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商流分离形式5. 物流概念最先由工厂 B 提出。
A. 日本B. 美国C. 德国D. 荷兰6. 在制造业物流中,物流按其在制造业中所发挥的职能,可分为 A 。
A.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流B. 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C. 微观物流和宏观物流D. 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物流所要“流”的对象是一切物品,包括有形物品和无形物品B. 只有物品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的活动,如运输、搬运、装卸等活动才属于物流活动C. 物流不仅仅研究物的流通与储存,还研究伴随着物的流通与储存而产生的信息处理D. 物流的起点是从某个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储存、搬运、加工、生产直至产成品的销售整个过程8. 为了降低最终产品的成本,提高竞争力,上游供货商同下游销售或代理商结成战略联盟,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 A 。
A. 供应链管理B. 第三方物流C.后勤管理 D. 电子商务9. 通过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台CA. 单个企业的物流B. 单个供应链上企业的物流C. 多个供应链上企业的物流D. 整个社会的物流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网上的交互B. 物流系统按地域范围分,可分为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C. GP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已经集成了GPSD.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不会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效率11. 物流系统按照物品运动方式分类,把为了克服产品生产点与消费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而产生的一种物流称为 C 。
A. 制造业物流B. 销售物流C. 流通业物流 D. 供应物流12. 系统具有下列特性AA.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B. 整体性、最优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C. 整体性、层次性、集成性、目的性、适应性D. 整体性、最优性、集成性、目的性、适应性13. 下列对物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 物流系统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B. 物流系统存在一定的目标C. 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D. 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14. 生产者将商品实体通过运输转移给消费者所克服的间隔是 B 。
A. 所有权间隔B. 场所间隔C. 时间间隔 D. 使用权间隔15. 生产季节性商品的企业,为了协调旺季和淡季需求的不均匀性,通常采用在淡季生产储备一定数量的商品以调节旺季的巨大需求,这种储备克服了C 。
A. 所有权间隔B. 场所间隔C.时间间隔 D. 使用权间隔16. 当供应商采用款到发货的方式与其他企业交易商品,则通常会引起 B 。
A. 物流在前,商流在后B.商流在前,物流在后C. 商流与物流同时发生D. 商流迂回,物流直达17. 下列 D 不属于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A. 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B. 企业内部物流运输(或搬运)与储存的控制和管理C. 运输与搬运设备、容器与包装的设计和管理D.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18. 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信息流动的“物流信息系统”组成, A 技术正广泛应用在物流信息系统中。
A.GPSB. 磁悬浮列车C. 自动立体式仓库 D. 机器人、机械手19.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可以看成是一种D 。
A. 覆盖战略B. 渗透战略C. 扩展战略 D. 双赢战略20. 世界上第一个物流管理协会一全美物流管理协会(NCPDM)于 B 成立。
A. 1956年B. 1962年C. 1978年D.1985年二、判断题(在方框中填入Y表示正确,N表示错误)1. 物流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
答案:□2. 物流概念最初出现于美国,而后传入日本,再由日本传入中国。
答案:□3. 采取预购方式,会引起物流在前、商流在后的物流商流分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