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甲地的气候特征是()A. 靠近湖泊,气候湿润B. 多地形雨,降水量大C. 山口处,多大风天气D. 四季严寒,冰天雪地2. 一列由甲地开往丙地方向的火车经过丁地时,车上旅客看到乙湖面太阳反射光映入眼帘,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 3:30左右B. 8:30左右C. 13:30左右D. 16:30左右【答案】1. C 2. B【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解读和地球运动的意义。
【1题详解】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量较小,气候干燥,冬冷夏热,终年少雨;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山口处,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多大风天气。
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乙湖泊在行驶火车的右侧,旅客在丁处看到乙湖泊对面的太阳反射光,即太阳在乙湖泊的东北方向,说明日出在东北方向,时间应在6:00之前不久,当地位于东五区,此时的北京时间应为9:00之前不久。
故本题选择B。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
上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叶林D. 常绿阔叶林4.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5. 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效益是()A. 增加生物多样性B. 减轻风沙危害C. 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 减缓变暖趋势【答案】3. C 4. A 5. B【解析】【3题详解】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C对,A错。
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
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D错。
【4题详解】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对。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
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
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 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B对。
不能使京津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
涵养水源,是水源林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C错。
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
点睛: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减轻风沙危害。
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 c→b→d→a→f→eB. b→a→c→d→f→eC. a→b→c→d→e→fD. d→c→b→a→f→e7. 下列名山中形成原因和丹霞山相同的是()A. 泰山B. 庐山C. 华山D. 武夷山【答案】6. A 7. D【解析】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所以,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对应c。
然后经b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
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下,变成红色岩石,对应d。
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对应a。
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发育,对应f。
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对应e。
A对,B、C、D错。
故本题选择A。
【7题详解】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形成原因和丹霞山相同,D对。
庐山、黄山、泰山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块山,是花岗岩地貌为主,A、B和C错。
故本题选择D。
甲地有某种原料,利用该原料生产的产品,其市场主要在乙地,该生产活动属于劳动力指向型。
打算在①、②、③、④四个地点选择一个厂址,经过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分析见下表(数据越大,费用越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从综合效益角度来看,该厂最好建在: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9. 若在选定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中,最适应在该地发展的是:A. 高档时装厂B. 普通家具厂C. 啤酒厂D. 电视机组装厂【答案】8. C 9. D【解析】试题分析:【8题详解】从综合效益角度来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最低的是③地,成本是15,其它各地都较高,所以最好建在③地,C对。
A、B、D错。
【9题详解】若在③地建厂,该地的工资成本最低,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最适宜发展电视机组装厂,D对。
高档时装厂是技术指向型产业,该地劳动力技术水平低。
家具厂、啤酒厂是市场指向型产业,运输成本高,不适宜在这里发展,A、B、C错。
考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主要的工业指向类型。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带着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选在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①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②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③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④工业协作条件好,发展快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11.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说明了()A. 中外经济互补性强B. 中国市场广阔C. 世界性工业品过剩D. 中国消费升级【答案】10. D 11. B【解析】【10题详解】上海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
在上海举办进博会,不仅使得世界各国的参展商品和客商更加方便地聚集到中国,而且在商品成交之后,能够辐射到全国。
进口博览会并不是将市场定格在上海,也不是在上海进行生产,故上海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工业协作条件好,发展快,但不是进口博览会选址的主要原因。
据此分析选D。
【11题详解】中国现阶段经济较为发达,体系较为完整,不是因为中外经济互补性才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虽然高端进口产品和服务可以满足我国消费升级的需要,但很多国家的某些产品与我国的消费层次差距大,可以满足我不同层次的需求。
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吸引力大量企业参展,据此分析选B。
下图示意我国1982~2017年国内流动人口数量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主要是因为()A.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B.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 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提高D. 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13.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 阻碍沿海地区产业转型B. 优化人力资本的配置C. 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增多D. 城镇化水平快速下降【答案】12. C 13. B【解析】【12题详解】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流动方向主要表现为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近年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可就近就业,故C正确。
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可集中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劳动力投入,有利于人口流动;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突出与流动人口增长规模下降无直接关联。
故A、B、D错误。
【13题详解】由上一小题可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小。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
因此有利于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农村空巢老人明显减少、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故A、C、D错误。
劳动力伴随产业流动的过程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力。
故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我国的产业转移知识,属于基础题目,较容易。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 北部B. 中部C. 北部和中部D. 南部15.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AB. BC. CD. D16. 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市场腹地、科技与人才优势C.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答案】14. D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常识题,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苏南地区,故本题选择D。
【15题详解】常识题,江苏地区通过围绕大城市的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故本题选择C。
【16题详解】江苏地区具有长三角广阔的市场腹地,高校、研究所、实验室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优势大,B 正确。
江苏地区,矿产资源较为匮乏,对外开放政策珠三角走在前沿,海外华侨主要投资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排除A、C和D。
故本题选择B。
智慧农业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电脑平台対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
陕西省大荔县己建成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该区内的蔬菜大棚安装了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
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并根据需要调动各种执行设备,进行调温、调光、换气等动作,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大荔县发展智慧农业的主要目的是()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②拓展农产品市场③节约农业生产资料④提高农产品产量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18. 大荔县发展智慧农业的有利条件是()A. 政策支持B. 气候类型多样C. 黑土广布D. 水陆交通便利【答案】17. B 18.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17题详解】大荔县发展智慧农业主要目的是利用科技手段,节约农业生产资料,③对。
科学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④对。
智慧农业不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