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2013年2月28日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
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巍峨(wēi’é)黯淡(àn)耸立(sǒng)锈蚀(shí)逻辑(luójī)轩昂(xuān)惋惜(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划分层次。

(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六)、重点品读:
1.要求学生重点品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梁思成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


(七)、小结:《梁思成的故事》主要写他在建筑方面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梁思成作为建筑专家对建筑的“爱与撼”。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一、二、三、四、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指名解词。

2.概括梁思成的事迹。

二、重点语句品析: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声出的深深遗憾。


2.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
3.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他将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
三、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从正反、侧面多角度刻画梁思成这一形象。

正面:梁思成登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

侧面:通过别人的认识来写。

2.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梁思成的敬佩之情。

如: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3.文章多用短句、独句段,表意明确,起到强调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完成同步练习五、七、八。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