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话剧的发展及分类、特点

一、话剧的发展及分类、特点




奶上

奶海

的戏

扇剧

子协

》社

剧演



1907年6月,春柳社演出了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 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新话剧改编剧本的创作、第 一次完整的话剧演出。
洪深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 一部用完整的西方话剧导演体系来导演的话剧,剧本 则是改编自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2、话剧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 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是便于演员 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人物集中。 矛盾集中。 情节集中。 场面集中。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 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 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 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一、中国话剧初创时的四个时期
1.文明戏时期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是19世纪末 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的。当时并不叫 “话剧”,而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文明新戏”。1906年,春柳社成立,标志着 中国话剧的序幕正式拉开。 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 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创造性, 普遍采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 提纲,演出内容由演员即兴发挥。
这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田汉的《回春之曲》 和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青龙潭》)。
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现代戏剧第一次全面 反映农民的苦难和斗争的作品,其中又以《五 奎桥》最为成功,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4.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 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 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 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剧场戏剧”出现的必备条件有二,一是 必须是一种艺术,二是必须有票房号召力。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剧本的创作。
1936年12月19日,《赛金花》在上海金城大戏院 公演。夏衍编剧,洪深、欧阳予倩、应云卫、史 东山、司徒慧敏、尤竞(于伶)、孙师毅、凌鹤8 人共同导演,后来,这些人都成为中国话剧史上 的殿堂级人物
1937年,夏衍创作了多幕剧《上海屋檐下》。剧 本通过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中国人的心理 特征,透视出文化背景,传达出新时代即将到来 的信息。
曹禺《雷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现代 话剧的落后面貌,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 艺术性与欣赏性的高度统一,而且标志着 话剧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成熟。
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曹禺发表 了他的四幕话剧《雷雨》。《雷雨》刚一出世便 轰动了整个剧坛,后来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 标志。
第三是音乐。音乐的设计要以剧本提供的思想、 人物、情节为基础。它的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的思想 感情、心理活动,制造气氛、为开展情节塑造人物服 务。
第四是绘画。这主要是指化妆、服装、布景、道 具等。美术设计有的是直接塑造人物形象,有的则为 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为情节的开展创造气氛。
三、剧本创作与剧评写作
剧评分析及撰写 话剧改编与交流(《纪念刘和珍君》、《威尼
斯商人》、《项链》、《声声慢》等)
四、话剧表演
语言训练之停顿、速度、节奏、停顿、重音 情绪、情感与性格表演 话剧表演(分组)
1、什么是话剧?
话剧: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形式。欧洲各国通称戏剧(drama)。中国 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 下产生,当时称新居或文明戏。新居于辛亥 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 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 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 名为话剧。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洪深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不仅产 生了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洪深的《赵 阎王》、熊佛西的《青春的悲哀》、欧阳 予倩的《泼妇》等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 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等一 批著名的剧作家。
3.左翼戏剧时期
1929年秋,新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旗帜 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 “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 标志着中国戏剧运动进入了“左翼戏剧时 期”。 1930年8月,艺术剧社又联合辛酉、南国 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 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 成为“左联”的重要力量。左翼戏剧运动 以提倡“戏剧的大众化”为特色。
一、话剧的基础知识
话剧的分类及特点 话剧成分介绍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体系)
二、经典名家名作赏析
国内著名剧作家介绍(曹禺、老舍、田汉等) 曹禺《雷雨》片段欣赏与分析 老舍《茶馆》片段欣赏与分析 贝克特《等待戈多》片段欣赏与分析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片段欣赏与分析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 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 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 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 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 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作为综合艺术,主要包括四个门类:
第一是文学。话剧演出需要有剧本,剧本是演出 的文学依据,它为舞台的艺术创造出思想、形象的初 步设计,就像蓝图对于建筑工程一样。
第二是表演。在话剧形式中,表演艺术是中心, 能够把剧本中所提供的形象、故事进行再创造,成为 舞台艺术,主要靠演员的表演,如对白、表情等等。
1919年,在“易卜生热”的高潮中,胡适 模仿易卜生《玩偶之家》创作的剧本《终身 大事》,是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剧本,是 现代话剧告别传统“幕表制”的标志。
2.爱美剧时期
爱美剧,即业余演剧。爱美,是Amateur 的译音。伴随着“爱美剧”出现的“小剧场 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 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就是以 “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