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需要节俭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总是期待,国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尽量做到适当控制物欲,追求节俭生活,将节俭作为修身养性的路径。
什么时候能做到有钱但不奢侈、有钱但不浪费,有钱能参与公益、有钱能捐助慈善、有钱能铺路修桥、有钱扶危济困,什么就活得无比幸福,富有尊严。
中国人的节俭曹保印导读:我总是期待,国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尽量做到适当控制物欲,追求节俭生活,将节俭作为修身养性的路径。
什么时候能做到有钱但不奢侈、有钱但不浪费,有钱能参与公益、有钱能捐助慈善、有钱能铺路修桥、有钱扶危济困,什么就活得无比幸福,富有尊严。
说国民性,道国民性,苦辣酸甜,绵延千年。
劣根多少,美德几何,吾国吾民,听我评说。
欢迎收看《保印说国民性》,我是主持人曹保印,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本期《保印说国民性》中,我给大家谈一下“中国人的节俭”。
听到“节俭”这两个字,估计有一些网友“扑哧”一声就会笑,现在是一个提倡节俭的时代吗?我们中国人好不容易富起来,腰包好不容易鼓起来,你却在这里大谈节俭,有必要吗?既然我要把“中国人的节俭”正式做一期节目,那就说明我认为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特别特别有必要。
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对于节俭,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它作为一种美德,所以,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侈”就是奢侈的“侈”。
你看,中国人把节俭和道德捆在了一起。
诸葛亮也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说明节俭对一个人品德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
在《论语》中,孔夫子曾经称赞过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一个学生,他特别喜欢追求学问,但是,对于生活却保持着一种朴素在态度。
所以,孔夫子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翻译成现在的普通话,意思就是,回真是一个大好人啊,一碗饭,一碗水,就够吃了。
虽然他住在一个贫苦的巷子中,连廉租房都不是,别人都感到这太痛苦了,可是颜回却感觉特别快乐。
为什么呢?那就是颜回所追求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恰恰是精神的饱满。
节俭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饱满,所以让颜回觉得,就算是居住在陋巷,我依然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有品质的人。
当然,因为孔夫子赞扬颜回,也有人抓住了孔夫子的把柄说,你孔夫子这么表扬颜回,真是虚伪呀!虚伪呀!为什么呢?因为孔夫子也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割不正不食”这样的话。
由此来说,一方面,你孔夫子本人讲究奢侈;另一方面呢,却赞颜回的节俭,这不是虚伪吗?不过,这种理解过于片面。
孔夫子的确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话,但这也是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孔夫子才这样去做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这种奢侈。
事实上,孔夫子在很多方面,还是以节俭为荣,并且身体力行的。
“节俭”为什么会和精神、道德品质相连?那就是因为,如果我们过于追求物欲,就必然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
而如果我们保持一种简单的生活,物欲不是那么样的膨胀,这个时候就可以转而追求精神的丰满。
一个精神丰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也只有一个精神丰满的人,才能对清贫的生活食之有味,处之泰然。
当然,对于节俭,对于物欲,我们也要讲究适当,不能够剑走偏锋,走极端。
宋朝的理学家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叫“存天理、灭人欲”,“去私”,这就走向了极端。
我们固然要追求节俭,但并不是说,要把我们的物质欲望彻底灭掉。
“舌尖上的美食”要不要享受?当然要享受。
但是,怎么享受?那就是不以动物不必要的痛苦为代价,不以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不以浪费为代价,只有这样,我们享受起美食来,才能真真正正做到口腹之欲得以满足,精神之欲也同样得到满足。
事实上,在节俭这一方面,我们确确实实应该从自然的角度去考虑,从环境的角度去考虑。
古人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为什么呢?可以想象,我们所吃的这些东西,哪一样不是来自于大自然呢?哪一样不是耗费了心力与体力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享有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以环境与自然的付出、心力与劳力的付出为代价呢?因此,珍惜这些东西,好好使用这些东西,既是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必须承认,奢侈浪费完完全全是物欲的膨胀造成的,也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践踏。
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就为了一个简单的物欲膨胀而挥金如土,这不是自己在践踏自己吗?说实在话,“奢侈”——追求物欲的奢侈,主要还是源于精神的空虚和生命质量的低劣。
如果一个人精神十分饱满,那么他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会从美的角度来观察,都会很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的。
只有一个人精神空虚,才会疯狂购物,才会用外在的物欲满足,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
而事实上,精神的空虚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用什么样的奢侈品都无法填补;更有意思的是,越填越空虚,因此,很多人往往走着走着,就走向了一个生命的极端。
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呢?恰恰是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因为,简单的生活并不是不去享受美食,不去享受华服,而是说在我们的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追求简单但不失高贵的生活。
简单是一种品质,简单是一种素质,简单也是一种精神境界。
只有有信念的人、有价值认同的人,才会真正去享受简单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精神愉悦,也只有内心坚强和精神世界无比丰富的人,才能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出幸福。
这样的人,实际上是有极高精神境界、道德境界和思想境界的人,而这种境界,正是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说,穷人的节俭是被迫的节俭,富人的节俭则体现着内心的强大。
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的脸谱》一书中曾经说到中国人的节俭,他举例说:中国人见了死猫死狗,无论是病死的还是毒死的,都一定会拿来烹煮了吃。
他以此来证明中国人的节俭。
他还说,中国人的衣服破了,总要是补丁摞补丁地补,鞋子也是一样。
在他的书中,就有一张照片,照片的内容是:一位补鞋老人,坐在一个街角,身边放着一堆鞋子。
这些都应该是穷人的节俭。
穷人没钱,只好节俭。
这种节俭上升不到道德品质、精神修养的层面;只有有能力却又追求节俭生活的人,才能谈得上道德品质、精神修养的层面,从而被认为是高尚的。
这并不是嫌贫爱富,而是体现为节俭的自觉特质。
别人逼着你节俭,并且说什么“越穷越光荣”,于是,你就只好节俭了,这能说明什么呢?相反,没有人逼你,也没有外在的经济压力,但你还是选择了节俭,并因此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这才是最值得尊重的行为。
我所说的“中国人的节俭”,正是以此为价值观核心。
比如说,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农奴主,他有足够的资本去享受豪华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托尔斯泰反而像自己手下的农民一样,身着布衣去从事农业劳动,用自己的劳动为自己挣一碗饭。
托尔斯泰为什么伟大?除了他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富而节俭,富却过简单生活。
当然,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中国人的例子,比如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在1929年的财富就达到了29亿美元,1929年的29亿美元,即便是在当时的美国也是巨富。
如果陈嘉庚先生活到现在,以这样的资产比例来看,那也是商界巨富,但是陈嘉庚先生却没有去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相反,在日常生活中,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的一些简单食品,他挣的所有的钱,全部回馈给故乡,建起了那么多大学。
虽然他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却一分钱都没有留给女儿,因为他希望女儿能够自力更生,而不是跟着老爸啃老。
陈嘉庚先生为什么可以被大家记住?就是因为他遵循的“财富来之于社会,就要还之于社会”这样一个高尚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中国人有钱了,他们在到国外旅行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像土豪一样,浑身上下穿金戴银,手提包也一定是奢侈品。
当他们珠光宝气地走在大街之上,他们本来希望通过这些珠光宝气,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些珠光宝气,他们却让人看不起,让人鄙视。
为什么?就是因为,你除了金钱,除了对物欲的追求,没有任何精神品质。
也就是说,你是一个金钱的巨人,但却是一个精神的侏儒。
这样一个金钱的巨人、精神的侏儒,虽然在人类的社会中,你确实可以凭借金钱享用无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你却很难赢得人们地真正尊重。
什么时候你将财富还之于社会,去救济更多的贫苦人,去为公众做事,什么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认为你的这些财富闪耀的是真正金子的高贵光辉,而不是闪耀的土豪金的庸俗光辉。
应该说,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对于节俭,都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但是,话说回来,在历朝历代,中国人这种节俭,却大多数呈现为经济的贫困。
而现在呢,虽然说在有些地方确实还有很多贫苦人,但是相对来说,更多人的腰包确实鼓起来了。
鼓起来之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事实上,最需要做的就是追求精神的丰富,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享受。
享受自然也可以,但一定要有节度,只要有节度的人,才可以也能够让自己一直过有品质的生活;否则,一个奢侈豪华的人,早早晚晚会因为这种奢侈豪华,而败了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在追求假大空的东西,那么,最终必然会造成国库的空虚,由此造成国运的危机。
在这方面,历代亡国之君都会有深刻体会。
为什么“勤劳”、“节俭”是人类追求的美德,也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因为追求的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通过合法的手段,通过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路径,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也用到我们需要用到的。
我们说,一个人再有钱,睡也就是一张床,吃也就是一碗饭,无论怎么睡,都不可能一个人睡十张床,一个人吃十碗饭。
就算是追求美色,做爱的时候也只能和一个女人做,你还能一下子同时做十个八个吗?因此,我要说,节俭恰恰可以让人养成自律的习惯,进而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一个人,只有对物质本身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反过来才可以享受精神的高需求。
在今天这个时候,尤其是当代的中国人,的的确确需要去思考,当我们在追求“舌尖上的美食”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对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我们追求各种物质享受的时候,是不是因我们的过分追求,而让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说空气变成了雾霾,水变成了毒水,青山不在了,绿草也不在了。
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就算是你每天都享受着舌尖上的奢侈,你的生命健康和你的幸福生活,还会有保障吗?恐怕没有了吧。
对很多人来说,都希望过上奢侈的生活,可一旦奢侈,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与自然为善、与他人为善、与动物为善的价值观,那么,从天而降的财富,将是你承受不起的。
为什么很多人中了彩票,一夜暴富之后,最终迎来的不是幸福生活,不是善始善终,不是寿终正寝,而往往要经历各种悲剧性的磨难?很多人由于中了彩票一夜暴富,成了亿万富翁,但是过不了几年,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成了街头的流浪汉,有的甚至因为吸毒而自杀。
那就是因为,当巨大的金钱来的时候,中奖者苍白的精神世界,根本不足以撑起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