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通信技术及协议综述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涉及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制造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微型传感器技术和节点间的无线通信能力为传感器网络赋予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军事、民防、环境、生态、农业、健康、家庭和其他商业领域。在空间探索和灾难拯救等特殊的领域,传感器网络也有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本文主要介绍无线传感网络,其通信技术以及所用的协议。关键词:传感器协议网络无线
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定义是这样的: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它的英文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简称WSN。
无线网络分为两种:1、无线蜂窝网,是一种有基础设施的网络,需要固定基点(无线局域网也是)2、无基础设施网,又称无线Ad Hoc 网络,节点是分布式的,没有固定基点Ad Hoc分为两类:移动Ad Hoc 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的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无线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感知对象和用户是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元素。4、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组成(1)网络通信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2)网络管理平台: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
动管理、网络管理(3)应用支撑平台:时间同步、定位、应用服务接口、网络管理接口5、传感器网络与现有无线网络的区别:无线自组网是由几十到上百个结点组成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动态组网的、多跳的移动性对等网络。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和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结点数目更为庞大;它的结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结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结点故障易照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的结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结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的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质量服务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使用。6、传感器网络与现场总线的区别: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和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单行多结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化、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由于现场总线通过报告传感器数据从而控制物理环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传感器网络非常相似。我们甚至可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看作是无线现场总线的实例。但是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注的焦点不是数十毫秒范围内的实时性,而是具体的业务应用,这些应用能够容许较长时间的延迟和抖动。另外,基于传感器网络的一些自适应协议在现场总线中并不需要,如多跳、自组织的特点,而且现场总线及其协议也不考虑节约能源问题。7、传感器结点的限制条件:1、电源能量的有限2、通信能力受限3、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8、组网特点:1、自组织性2、以数据为中心3、
应用相关性4、动态性5、网络规模大6、高可靠性
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包括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群)、接收发送器汇聚节点、互联网或通信卫星和任务管理节点等。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群,这些节点群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这些节点通常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它们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携带有限能量的电池供电。从功能上看这些节点,它们不仅要对本地收集的信息进行收集及处理,而且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汇聚节点的各方面能力相对于上述节点群而言相对比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Internet等外部网络,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并把收集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当我们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点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大量低成本微型节点的资源有限,怎样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延长网络寿命是WSN研究面临的一个关键技术挑战,需要在体系结构的层面上给予系统性的考虑。可供着手的方面有: 1选择低功耗的硬件设备,设计低功耗的MAC协议和路由协议。2各功能模块间保持必要地同步,即同步休眠与唤醒。3从系统的角度设计能耗均衡的路由协议,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功耗的路由协议,这就需要体系结构提供跨层设计的便利。4由于节点上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有限,不适合进行复杂计算与大量数
据的缓存,因此一些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高的协议与算法不适合于WSN的应用。5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带宽不断增加,例如超宽带(UWB)技术支持近百兆的带宽。WSN在不远的将来可以胜任视频音频传输,因此我们在体系结构上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应用上。 2. 支持网内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前者以数据为中心(遵循“端对端”的边缘论思想),后者以传输数据为目的。传统网络中间节点不实现任何与分组内容相关的功能,只是简单的用存储/转发的模式为用户传送分组。而WSN仅仅实现分组传输功能是不够的,有时特别需要“网内数据处理”的支持(在中间节点上进行一定的聚合、过滤或压缩)。同时减少分组传输还能协助处理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3. 支持协议跨层设计。各个层次的研究人员为了同一性能优化目标(如节省能耗、提高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等)而进行的协作将非常普遍。这种优化工作使得网络体系中各个层次之间的耦合更加紧密,上层协议需要了解下层协议(不局限于相邻的下层)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而下层协议需得到上层协议(不局限于相邻的上层)的建议和指导。而作为对比,传统网络只是相邻层才可以进行消息交互的约定。虽然这种协议的跨层设计会增加体系结构设计的复杂度,但实践证明它是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有效方法。 4. 增强安全性。由于WSN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信道缺少必要的屏蔽和保护,更容易受到攻击和窃听。因此要WSN要将安全方面的考虑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设计一定的安全机制,确保所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