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论文

曹操论文

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一曹操的真性情 (3)二曹操的善恶分明 (5)三曹操的胸襟韬略 (6)注释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说《三国演义》,我们就不得不说曹操,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富争议性的人物,过去在人们眼里曹操一直是个十足的大奸贼。

但是通过近百年来,学者们对史实的深刻认识和研究,我们看到了曹操不被世人所知道的一面。

今天我们就透过事物现象来认识本质,给曹操一个公正的评价。

挖掘曹操身上不为人知的品质,曹操的真性情。

他的温情,他的坚毅,他不伪善,不做作,他的求贤若渴,他的善恶分明,他不是一句奸雄或是枭雄就能形容的了的,所以我们要从人物内心去探求他的审美价值。

关键字:曹操人物形象审美价值Abstract"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China's first full-length this historical romance novels, sai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e have to say Cao Cao, Cao Cao can be said to be"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most controversial figure in the past in the eyes of the people, Cao Cao was a big traitor. But through nearly a hundred years, scholars of th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we see Cao Cao is not the world know. Today we have come to know the nature of things through the phenomenon of Cao Cao, give a fair evaluation. Cao Cao mining on unknown quality, Cao Cao 's true feelings. His tenderness, his strength, and he is not hypocrisy, not artificial, his thirst after talents, his good and evil clear, he is not a scoundrel or formidable man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the figures, so we from the heart to pursue his aesthetic value.Keywords: Cao Cao Image of persons Aesthetic value浅析曹操人物形象审美价值当一个历史人物走进文学作品中之后,我们不能只看到人物的历史形象。

而当人物走进民间传说中之后,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人物的文学形象,我们要从历史、文学及民间,三个角度去看待一个有历史的民间流传的文学人物。

曹操由历史上的一个豪情人物演变小说戏曲中的奸雄的典型,有着复杂的社会性、历史性、文学性及美学的原因,通过这一演变的过程,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曹操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

一曹操的真性情提到曹操,很多人都会想起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句极度自私、奸诈的一句话。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大不相同了,这正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曹操是奸诈的,但也有坦诚,甚至有可爱的一面”。

清代小说点评家毛宗岗曾经在批《三国演义》时说: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

换了别人不会这样说,但是干的都是曹操的勾当。

只有曹操一人敢坦率的这样说。

所以说奸诈里有坦诚,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

(一)曹操是温情的这个是在那里看出来的呢?在曹操和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在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来。

因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长子,这就是曹昂,生下来以后曹昂的母亲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给丁夫人来抚养,丁夫人把这个儿子看作自己的儿子,情感非常地深。

曹昂死后,丁夫人就不愿意了,就哭着闹着跟曹操要儿子。

曹操一急就说会你的老家去。

丁夫人在与曹操闹别扭后就回了娘家,如此的一个刚烈男子去娘家接丁夫人,我们觉得这很让人吃惊,这还不算,有个极其惹人注意的动作“扶其背”,我们知道直到现今这如此开放的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亲密的一个动作,在那个封建的社会,这更是很多人不敢袒露的一面,更何况是曹操。

但是曹操可以。

在被妻子拒绝之后曹操还几次回头,希望丁夫人回心转意。

走到门口还是回头劝丁夫人回家。

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情意。

在曹操临死的时候,曹操还是认为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的妻子气走了。

这是一个怎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子。

虽然很多人都说他奸诈,但起码在自己子女和亲人面前,他不是一个贼,一个奸贼。

如此温情的曹操是很多人学不来的。

我认为这也是身为一个人存在的最重要的象征。

看曹操的时候这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部分。

还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就是在曹操临死的时候,写了一封遗书。

可能很多人都会猜想,曹操的遗书是不是会藏有什么玄机呢?不过,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的遗书再普通不过了,都是一些如何安置家眷之类的内容,甚至连家里丫鬟的去过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很多人都会说,如此一个叱咤半生的将领,遗书怎会写的如此的平凡,我想曹操是具有平民的情怀,所以遗书很质朴而且实在,但凡做过大事业的人物,都不会把自己回归到平民,都喜欢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享受着世人的仰视和崇拜。

可曹操不一样,他虽然傲慢,但是很温情。

苏东坡先生在评价曹操的遗书时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曹操的高度,更加被提升了。

古人有句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我想这句话用在曹操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我们看待一个人物就要从人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来发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最终探索出曹操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二)曹操是坚毅的认真研究他存在的那段历史,传世千年的角色并非与生俱来。

是在充斥太多的压力和失败,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铸成。

他和大多数伟人的成长之路有共同之处:绝不一帆风顺。

他的人生无法复制,成长之路却有迹可寻。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几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

曹操与袁绍少年起就相识,自那时也就开始了二人长达半生的恩怨情仇。

他们兵戎相见过,暗箭难防过,水火不容过,你死我活过,但也心照不宣过,珠联璧合过,握手言和过,惺惺相惜过。

而这一切的一切,最终只为两个字——天下。

官渡之战的胜利有个关键性的人物,那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

许攸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跣足而出迎接许攸,古人光着脚是对对方尊敬的表现,在许攸的帮助下,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烧了袁绍的粮草,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从而扭转了局面,战胜了袁绍,此战也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袁绍集团则就此一蹶不振,失败的袁绍郁郁而终。

而曹操后半生的雄图霸业也在此拉开帷幕。

也许这会被认为是奸诈的做法,但是这种真性情是很多人学不来的,所以即便这被人看来是奸诈的做法,两军交战,曹操也不会在乎,因为战争中有一条重要的兵家法宝就是“兵不厌诈”。

曹操不介意他人的看法,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心怀天下,只有不断迎接挑战,才能完成霸业。

所以我们可以说曹操是真小人,但他不是伪君子。

少年时候的曹操就非常的机智,应变的能力也很好,年少的时候,曹操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他想做一名侠客,行侠仗义。

成为将领的他,身上依旧没有伪善的外衣,曹操能说常人不敢说之话,做常人不敢做之事。

他是真实的,从不会做作的。

我们要展现的是一个全新的曹操,是不为人们所知的的曹操,他有着每一个那个时代的“军人”身上都有的热血与冲动,他也有着他特有的乖张和与众不同,他对妻子的柔情、对战争主动权的把握,都是很多人不敢做和做不到的。

在哪个尔虞我诈的时代,没有几个人可以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敢于去付诸行动的,这也是曹操身上可贵的品质,勇敢、大胆、真实。

二曹操的爱憎分明在很多人眼中都把曹操他是一个残暴的、多疑的、贪婪的的野心家,戏曲中更是把曹操塑造成了可怕又经常出丑的这样一个反面角色。

但是很少有人会真正的认识到曹操其实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而且是非常宽容的。

如此的让人难以捉摸更是曹操人物形象的珍贵之处,他不会是全奸的,也不会是全善的,正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愤怒,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仅仅的小说中的人物。

我们要结合他每个特点,全面的来认识他。

(一)曹操是宽容的为什么我们说他是宽容的呢?我们知道曹操身边从前有名谋士,叫魏种。

有次有人背叛了曹操,但是曹操始终相信,就算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魏种是不会背叛自己的,但是后来就连魏种也背叛了自己,魏种被抓回来之后,大家都认为以曹操的脾气,必然将魏种杀了,很多人都为魏种捏一把汗。

但是谁都没想到,曹操顾念魏种是个人才,将魏种放了。

可见曹操的宽宏大量。

还有一个叫陈琳的,他曾经是袁绍的谋士,曾经发表了对曹操的声讨书,说曹操的祖父是宦官,说他是宦官之后,揭了曹操的伤疤,换了任何人,别人在自己身上揭伤疤,还在伤疤上撒盐,这种事我想没有一个能忍得了的,后来,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

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

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还有一件事是在官渡打败袁绍后,从袁绍那里搜到许多打仗前许都的人写给袁绍的信。

曹操左右的人都劝他对着信抓人。

曹操却说我那时尚且不能自保,何况其他人。

最后信他连看都没看就丢进火里烧了。

不得不说,曹操是如此的宽容,这也是他爱人才的表现吧,在对待人才上曹操从不会是残忍的。

(二)曹操是爱憎分明的我们应该还记得上文中提到的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献计的谋士。

在官渡之战后,许攸借自己为曹操出谋划策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就经常叫他小名阿瞒,还经常拿当年的事情说道。

认为没有自己曹操是不可能胜利的,但是曹操并没有说什么,一次次的都忍了下来。

在曹操打下邺城的时候,许攸依然喋喋不休的说道过往。

此时的曹操实在忍无可忍,便杀了许攸。

有的人认为曹操这样做是过河拆桥,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人,是非常狠毒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换做是任何人,都不会就这样忍气吞声这么久,更何况他是曹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