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是(见教材30页)①泰山②武夷山③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④黄龙寺风景名胜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 )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表明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7、下列属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是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③大力推广网络教育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

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

这说明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9.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基本内涵相对稳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

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12、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表明A、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台湾所有政党都渴望两岸统一13、对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思想运动C、科学技术的进步D、教育方式的变革14、海外华人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过得热烈,因为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C、传统习俗都是优秀文化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15、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轻法治。

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

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16、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17、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是A、对我国传统的大同世界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的回归B、对我国传统思想的摒弃C、对我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对西方人文思想的借鉴18、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1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了尊重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③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无任何差别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20.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为人民群众服务C.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21、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B、旅游、商贸、生产、消费C、广告、电影、图书、社交D、出版、饮食、娱乐、戏剧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赋予“实事求是”新的时代意义。

22、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的“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说明这()A、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地继承;B、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C、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3、毛泽东引用《汉书》上“实事求是”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说明()A、传统文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生活;B、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抛弃所有的东西;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我们要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24、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A、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B、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D、排外主义和极端主义25.“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①全民学习②自主学习③终身学习④探究学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第Ⅱ卷(主观题共46 分)二、简答题(10分)26.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

”思考:徐悲鸿是如何进行国画创新的?27.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针对文化的多样性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这一观点说明的是什么道理?(2)请你阐述一下这样做的必要性28.“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味顺从于父母,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即愚孝;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呢?29冼星海是我国现代革命音乐的先驱。

1938年,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祖国便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他根据抗战和群众需求,搜集有关抗战的民谣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到敌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开创了中国现代革命音乐的新局面。

----思考:抗日救亡运动和冼星海的歌曲创作存在什么关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3分)1. D2.A3.A4.B5.D6.C7.A8.B9.B 10.C 11.D 12.B 13.A 14.A 15.D 16.B 17.C 18.B 19.A 20.C 21.A 22.B23.C 24.A 25.D二、简答题26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正确方向、采用正确方法进行。

⑤在时代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7.(1)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P31上)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28.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文化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⑤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29.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B….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根本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