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薪酬管理02第二章、薪酬管理理论
薪酬管理02第二章、薪酬管理理论
内容:
• 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劳动者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不 断提高,出现了利益分享工资论、效率工资理论等新型的 工资决定理论。分享经济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 在20世纪7O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工资决定理论。这一理 论对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扩大就业和提高产量、激励工 人与劳资相融都有积极的效应。
他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水平。他还认为,一旦工资高于这一水
平,则会出现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从而造成工资下降到维
持生存的水平;反之,如果工资低于维持生存的水平,则会造成人口
减少和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而使工资上升到维持生存的水平。杜尔
阁的工资理论是很有见解的,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
•
卖他的劳动时的价格高低,不能完全由他本人决定,而是同购买他的
劳动的人双方协议的结果。他并且说,由于有大量可以挑选的工人,
当然购买者可以优先选用讨价最低的工人。因此,在彼此竞争的条件
下,工人们不得不降低价格。可见,杜尔阁已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社
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其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只限于为维持
32 32 17 2 -13 -43
10
总利润
32 64 81 83 70 27
垄断竞争条件下边际生产率计算表
12
3
4
劳动力 总产量 产品价格 总产值
数量
P
1
4
15元
60
2
8
14
112
3
11
13
143
4
13
12
156
5
14
11
154
6
13
10
130
5
边际实 物产量
MPL
4 4 3 2 1 -1
6
实际产 品产值
威廉·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其 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劳动决定的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分配理论。 尽管配第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为中心,但他在阐述地租理 论前首先依据劳动价值论论述了工资。他提出工资是维持 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 见解,是工资生存理论的最早开端。
W
S
D
D
S1
0
E
买方垄断下的工资和就业
0
F
E
限制劳动供给时的工资和就业
4、应用
(1)不同质的劳动者,其边际生产率是不同的,及提供的边际贡献不同。 因而其工资水平也应当不同。
(2)在垄断竞争(即产品价格下降的条件下),只有通过裁员或增加资 本投入,才可能保持原有的工资水平或提高工作水平;
(3)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工资将低于实际边际生产率,即劳动 者处于“吃亏的状态”,这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来保护劳动 者的利益。反之,劳动者将处于“盈利状态”。
设C为劳动总成本,W为工资,T为辞职率, q为人力资本投资, r为人力资 本投资利息。
则:C=W+T( q + r ),企业的选择是如何使总成本最小? 结论:对任何一企业来说,总是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工资分布,使其能够 达到总成本最小。 (4)社会伦理伦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问题,要求付出与回报之间是公平 的,合理的。否则员工就可以怠工,从而降低劳动效率。 3、启示:工资不在只被看做劳动的结果,而是作为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的手段。 4、应用: (1)支付效率工资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 (2)使用条件:严格的考核淘汰机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五、分享工资理论
内涵:
麻省理工学院的马丁·魏茨曼提出了著名的分 享工资理论。分享工资,是指对生产单位——企 业的利润分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分红工资。 它是工人的工资与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挂钩、随经 济效益水平而同比例增减的劳动报酬制度。
在西方经济学里,“分享工资理论”已经跨越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生存工资理论”、19世纪 中叶的“工资基金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20世纪中期的“劳资 谈判工资理论”,成为主流的工资理论。分享经 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成为 民众的基本共识。
四、效率工资理论
1、含义:工人的生产率决定工资率。把工资作为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手段, 而不是结果。工资高----吸引到高级人才——产生高效率——产生高效益。
2、原因:由于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不完善所致。 (1)刺激效应:员工逃避义务的程度与被解雇的代价成反比。而被解雇的代价
等于逃避义务而被发现的概率与被解雇而发生的收入损失的函数。 (2)逆向选择消效应:低工资不利于吸引人才,因而降低企业的生产率。 (3)劳动力流动效应:辞职率对企业劳动总成本的影响。
第二章、薪酬管理理论
古典工资理论
古典工资理论概述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
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 廉·配第。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 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工资理论的产生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工资生存理论中也提出了工资决 定于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计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李嘉图认为, 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劳动像其他商品一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 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劳动者大体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 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换句话说,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 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食物和必需 品涨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上涨;相反,劳动的自然价格就下跌。劳 动的市场价格则随劳动的供求不断变动,但一般总是倾向于自然价格。 李嘉图所说的劳动的自然价格相当于平均工资,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 在李嘉图看来,劳动的自然价格虽然是劳动者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所 需的一定量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但劳动的自然价格不是一 成不变的,它将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气候、风俗习惯而不 同,因而,各国、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一般工资水平。所以,他说: “劳动的自然价格不能理懈为绝对固定和恒常不变的,即使用食物和 必需品的价值也是如此。它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中是有变化的,在 不同的国家差别就十分大。这一点基本上取决于人民的风俗习惯。” 李嘉图关于这方面的考察是正确的,它说明了各国工资差异的原因和 必然性。同时李嘉图也注意到了工资的多少、差异还取决于社会改良 和劳动生产力的状况。
部流动资本认为垫支在工资上。他们的后继者断言工资基金是一个固定的量, 是全部工人工资的总和。詹姆斯·穆勒说,工资决定于人口与资本的比例,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资本同人El的比例不变,工资亦不变;如果资本 对人口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上涨;如果人们对资本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下落。
工资基金表现为一个固定量,一个常数,工资的高低取决予工人人数的多寡。 纳索·威廉·西尼尔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中表述了与詹姆斯·穆勒大 体相同的观点,他说:“我们的基本命题是:各个劳动家庭在一年间所取得 的商品数量和质量,必然取决于一年间直接或间接分派给劳动人民使用的商 品的数量和质量对劳动家庭户数的比率,简要些说就是,必然取决于维持劳 动者的基金限度对被维持的劳动者人数的比率。”这就是说,决定工人工资 率的依然是劳动基金与劳动者人口的比率。
MVP
60 56 39 24 11 -10
7
边际产 品收益
MRP
60 52 31 13 -2 -24
8
劳动边 际成本
28 28 28 28 28 28
9
劳动边 际利润
32 24 3 -13 -30 -52
10
总利润
32 56 59 46 16 -36
D=MRP
MLC
D
S2
X
S=ALC
X
S1
S2 W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步其父詹姆斯·穆勒的后尘,
认为工人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工资基金代表对劳动的需求,工
资的高低取决于劳动供给的多少,即取决于劳动人El与资本的比例。
现代工资理论
一、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
1、产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
2、含义:工资在一个唱的时期里是围绕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下摆动的,也就是 说,在短期特定的情况下,工资可能高于、低于或恰好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 的实际边际生产率水平。这一理论说明如果工作定的高于或低于实际边际生 产率,最后在外力的作用下总会使工资等于边际实际生产率水平的。
2
8
15
120
3
11
151Leabharlann 541315
195
5
14
15
210
6
13
15
195
5
边际实 物产量
MPL
4 4 3 2 1 -1
6
实际产 品产值
MVP
60 60 45 30 15 -15
7
边际产 品收益
MRP
60 60 45 30 15 -15
8
劳动边 际成本
28 28 28 28 28 28
9
劳动边 际利润
的最低工资。由此,斯密提出了工资标准问题。
•
斯密认为,“劳动工资有一定的标准,在相当长的期间内,即使
最低级劳动者的普通工资,似也不能减到这一定标准之下”,“劳动
的货币价格,必然受两种情况的支配:其一,是对劳动的需求;其二,
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在斯密看来,对于需要靠劳动过活的
工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工资还得稍
改变自身的素质调整供需。
M/P W2 W0 W1
W0
NS E
ND
N1 N2
N0
N3 N4
N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