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孔封药治疗急性牙髓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牙髓孔封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近几年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临床患者病例10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和牙髓孔封药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8.85%。
观察组术后根尖周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两组,再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分别采取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和牙髓孔封药法进行治疗,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开髓后开放引流术。
局麻条件下制备开髓孔,并采取无菌、温热生理盐水进行有效的冲洗,而后采用消毒干棉球对窝洞进行拭干,开放引流,再在开髓孔处放置丁香油棉球,在2-3天后进行复诊,在复诊过程中对疼痛缓解的情况进行了解[2]。
观察组:牙髓孔封药法。
同样是在局麻条件下行开髓孔,采取无菌、温热的生理盐水对开髓孔进行有效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而后采用卷棉对根管进行擦拭并吹干。
采用浸以0.5%醋酸可的松液的小棉球蘸取甲硝唑以及乙酰螺旋霉素混合粉剂,放置在开髓孔处,而后对开
髓孔给予氧化锌暂封,同样为2-3天后进行复诊,并对疼痛缓解的情况进行了解[3]。
1.3 疗效评价
有效:在治疗结束后的1-3天,患者的牙髓炎自发性疼痛的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是获得显著好转;无效:在治疗结束后的1-3天,患者的牙髓炎自发性疼痛的症状同治疗前比较未发生改善或者加重。
急性根尖周炎:在治疗结束后1-3天牙髓炎自发性疼痛的症状同治疗前比较未发生任何改善甚至是加重,且发生明显的咬合痛以及扣痛症状,经 x线片检查显示根尖周组织存在暗影。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统计学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8.8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根尖周炎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5.3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临床上急性牙髓炎属于一种牙髓内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以及组织破坏的感染性疾病。
在牙髓中炎症会有大量的炎性介质被释放,血管的通透性也会随之增加,白细胞由血管内向组织中的游走也会因此而发生显著增加[4]。
在临床上急性牙髓炎典型的症状
以剧烈疼痛为主,然产生剧烈的疼痛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以下2个方面引起的,其一为在发生急性牙髓炎时,牙髓腔内的牙髓组织压力会发生显著的升高,压迫牙髓神经而引起;其二便是由于牙髓中的炎性介质会对牙髓细胞神经纤维产生强烈的刺激。
急性牙髓炎的应急治疗为实施开髓引流减压,常规的方法为在髓室开放数日之后进行复诊,继续实施牙髓治疗。
最近几年以来,曾有学者对开髓后敞开引流较长时间的必要性提出了异议。
然而不管是利用哪种应急处理,其主要目的都是对髓腔压力进行缓解或消除,将炎性介质有效去除,最终实现缓解或者是消除患者的疼痛的目的[5]。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牙髓孔封药法对观察组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该方法的主要原理为应用可以产生良好的抗炎效果的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针对于急性牙髓炎引起的疼痛使得到缓解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中采取浸以0.5%醋酸可的松液的小棉球蘸取甲硝唑以及乙酰螺旋霉素的混合粉剂,放置在开髓孔处,而后密封开髓孔的封药疗法治疗急性牙髓炎,经统计发现,该方法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根尖周炎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显著(p<0.05)。
这表明,对急性牙髓炎临床患者实施合理的牙髓孔封药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洁仪,刘娜.急性牙髓炎两种应急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6):269-270.
[2] 范俊.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3):15-16.
[3] 麦兴章.265 例急性牙髓炎应急治疗方案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院,2009,4(6):448.
[4] 刘乃妤.急性牙髓炎的急救治疗[j].航空航天医药,2010,15(2):122-123.
[5] 张家应,童永芳.开放牙髓投放失活剂的利与弊[j].中外健康文摘,2010,5(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