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会议音频系统设计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几种大屏幕显示方式的比较: •DLP投影拼接屏 •LCD液晶拼接 •边缘融合投影技术 •LED模块拼接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DLP投影拼接屏
主要优点: 可根据场地灵活组合,拼接面积较大。 拼接缝隙较小、基本不影响观感。 技术稳定成熟等。
主要缺点: 亮度较低且随使用时限衰减严重。 色彩还原度相对较差,且多台机器组合会造成色彩还原 一致性不好。 前期建设及后期维护成本昂贵。 技术再发展潜力小等。
7.网络型会议中心
目的: •大型的、多厅堂的会议中心内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核心主控机房的监控和必要的干预,节省人力投入。 •体现系统的先进性。 困难: •视频信号的多通道实时传输。 •中心干预的程度和及时性。
7.网络型会议中心
方式1:星型结构
会场N
会场4
核心总 控机房
会场1
会场3
会场2
7.网络型会议中心
•合理的扬声器及传声器选型:通过设备选型,首先可以提 高对扬声器指向范围的把握,降低声扩散的复杂度,提高对 扩声声场的控制;同时也可通过把握传声器的指向,减少现 场扩声信号的拾取量。
4.啸叫控制
综合处理及控制措施:
•合理的中心处理设备:如自动增益调音台、会议主机、媒 体矩阵处理器等,自动控制同时开启的话筒数量和总体输出 电平,使系统在完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同时工作 的话筒数,并可将输出声能控制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从而有效控制某一时段内话筒所拾取的扩声信号的能量。
8.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Renkus-Heinz ICONYX
CVS Evolutone
Tannoy Q-FLEX
TANNOY QFlex:
极好的声线控制能力.(+/-70度) 有效消除声场干涉 前场的声压级与后座的声压级基本保持一致
CVS Evolutone:
CVS Evolutone的三束波束/1束波束中心覆盖区域 CVS Evolutone的三束波束/2束波束中心覆盖区域 CVS Evolutone的二束波束/1束波束中心覆盖区域(越过障碍物进行覆盖) CVS Evolutone的三束波束/3束波束中心覆盖区域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全备份功能的音频数字网络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全备份功能的音频数字网络
可以完成从音源输入直至功率放大器输出的整个音频链路的 所有功能。可以对所有音频信号的路由分配、信号处理、控 制和监测等功能进行集中控制与管理。可以实现全通道(输 入接口、处理核心、输出接口以及功率放大器部分)的自动 故障检测和实时热备份。
6.系统调整控制
会议系统中核心音频矩阵的调整控制方式:
•控制计算机:实时性差、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可控范围 大。
•集中控制系统:AMX/CRESTRON/CUE等,操作简便,前 期编程复杂,可控范围有一定局限性,需慎重考虑操作界面, 造价较高。
•音频矩阵自身配套的控制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 价较低,控制能力有限。
LED模块拼接
主要缺点: 适合一定距离之后的观看,如距离太近,则会感觉图像有颗 粒感且刺眼。 使用案例较少,虽然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实际效果需进一步 检验。 造价相对较高。 散热较大,需有良好的通风处理。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无纸化多媒体手拉手会议讨论系统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讨论系统
可应用于通过MIX MANAGEMENT 形式的会议扩声系统。
8.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基于DSP技术的多扬声器阵列是在“声柱”的技术基础 上结合DSP技术发展而成的,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多只 (组)扬声器单元直线排列,每一个(组)扬声器单元 均配备有一套内置的DSP处理模块和一路内置功放模块。 各单元信号均根据需要,经DSP运算处理(加权、延时、 求和等),从而实现声波束引导,形成可变且可控的空 间指向。
•陷波器或移频器的所在位置: 设置在语音信号处理通道中 而不是系统的混合输出通道。
5.回声控制
产生回声的原因:
•远程会议中,远端声音信号在本地系统中的扬声器重放时, 被本地拾音器拾取,并经会议终端再送回至远端会场,从而 根据编解码及传输延时的不同,形成了回声,反之亦然。
5.回声控制
Acoustic Echo Cancellation(AEC)自动回声消除
方式2:环型结构
会场4
会场N
会场3 会场2
核心总 控机房
会场1
7.网络型会议中心
建议:
•在会议室本地完成信号处理,不采用集中处理方式,以 降低系统风险。 •本地控制应完全可以独立于总控室之外良好运行。
8.手拉手式会议系统
优缺点: •调试简单方便 •一体化解决方案:会议发言、同声传译、表决、会议管理等 •不易引起啸叫 •最大发言数量受限制 •造价相对较高 •绝大多数产品音质不佳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定向投射扩声技术的应用:
定向投射扩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声反射或多扬声器 阵列的声波束引导等技术,增强被覆盖区域的直达声,减 弱非覆盖区域的直达声,设法使扬声器的声音聚焦或瞄准 于听音者,从而减少由天花、墙壁、地面引起的混响声, 使得远、近观众区的声压级尽量接近,以提高清晰度和传 声增益。并可由此衍生,实现啸叫控制、降低声泄漏等。
现代型会议室最基本的用途需求主要如下: •满足会议、讨论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的不同,满足其他一些诸如同声传译、 远程电视会议、环绕声电影播放、卡啦OK演唱及文艺演出 等等方面的需要。
多媒体会议之音频系统至少要提供如下操作功能: •现场相关信号的获取,包括:现场发言、CD/DVD/计算 机等节目源信号 •现场相关区域的扩(放)音及控制室监听 •录音:现场信号的存留
8.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通过特定反射曲面,对反射声进行柱 状控制,将声音清晰而柔和地聚集, 使得高频至中频段声音基本扩散于圆 顶反射罩之下的柱状空间内,不受外 界噪音干扰。
频率越高,声音反射成束的效果就越 显著,而在低频段则声聚焦的效果就 有所逊色,且会导致频率响应不平坦。 此外,一旦投射距离过远,其聚焦效 果以及声压就会显著降低。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LCD液晶拼接屏
主要优点: 高分辨率,色彩一致性好。 亮度高。 厚度薄且重量轻。 低能耗,长寿命,造价及维护成本较低。
主要缺点: 拼接缝隙大、明显影响观感。 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使液晶板老化、出现画面色彩失真、 暗块以及死机等现象。
9.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
边缘融合投影技术
现代多媒体会议中音频系统的 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魏增来 2013年4月
1.多媒体会议之音频系统的需求
现代型会议室的需求可以定义为用途需求和操作需求两 个方面,前者是会议系统的目标,后者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以最简单的手段实现最大化的目标将是一个系统设计实施 者的最重要的追求。
还音系统
录音设备
其他系统
音频媒体矩阵
啸叫抑制器(移频器) 音频节目源
自动增益调音台
其它系统音频信号
拾音器
关于音频媒体矩阵式处理器:
•具有很强的综合处理能力,无需通过实际连线即可实现多种功能, 大大降低故障率以及安装难度; • 计算机调试、多级密码管理管理,误操作的可能性非常小; •开放的控制通讯协议,可接受AMX、CRESTRON等集中控制系统 的控制,对于非专业的操作人员,大大降低操作难度; •对于具有多种功能的会议厅,能预存多种使用模式,通过模式调 用即可完成原来只能在大型的调音台上才能完成的复杂的功能转换 工作; •在某些建声环境不是太好的会议厅堂中,通过音频处理矩阵可以 可以更容易设定传声器输入区域与扬声器放音区域的对应关系,降 低啸叫的可能性。 •多数音频处理矩阵带有网络控制及传输接口,可实现远程的系统 控制及数字化的信号传输。 •相比较于同等处理能力的数字调音台,具有更好的性能价格比。
4.啸叫控制
啸叫产生的基本原因:
扬声器发出的现场扩声信号在声场空间进行自由传播的 过程中,如过多地被传声器拾取并进入同一套系统进行再 次放大,则会形成正反馈,从而引发啸叫现象。
目前的常规手段:
硬件设备,如啸叫抑制器(多点自动/手动陷波器)、 移频器等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啸叫控制
综合处理及控制措施:
•合理的扬声器及传声器布局关系:传声器的指向角范围应 尽量避免设置在扬声器直接或大规模反射覆盖的范围内,如 能采用“背靠背”方式为最佳。
牢记:由于语言信号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会议扩声系统中, 传声增益、语言清晰度以及声场不均匀度是系统的根本,是 首先要考虑的层面,而声像统一、宽泛的频率传输特性则属 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对会议语言扩声而言,切不可舍本逐末。
4.啸叫控制
控制处理的注意事项:
•传声器开启阈值电平的设定:适当。若阈值过低,则起不 到控制传声器开启数量的目的;而如若阈值设定过高,则会 产生“吃字”现象,大大降低扩声的可懂度,严重影响使用 效果。
主要优点: 彻底消除图像边缘的物理拼缝,实现图像完整一体化、无失 真、多通道无缝拼接。 支持超大尺寸的平面投幕、柱面(环形)投影幕和球面投影 幕及各种异型投影幕显示环境。 正、背投可选。 主要缺点: 多台投影机拼接融合,使得调试较为困难,且虽时间推移, 色彩一致性会变差。 初期亮度较好,但随时间推移,各投影机之间亮度会出现差 异化,因此要经常统一更换灯泡,维护成本较高。 前期安装难度较大,对机房的防尘、防震要求较高。
还音系统
录音设备
其他系统
原理框图变化之一
音频媒体矩阵
切换器
啸叫抑制器(移频器) 音频节目源
DVD环绕声
手拉手会议系统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