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学体会
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笔试及面试,我顺利的被温州医学院录取,成为了温医09研究生新生。
这学期主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有各门基础课程,其中《医学科研方法学》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我们学校请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方福德教授给我们讲课,从中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活动(R&D)、科技教育与培训活动(STET)、科学技术服务活动(STS)。
在我国科研工作一般特指R&D。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收集因果存在的证据的过程,但我们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够证实因果关系的成立,需要进行科学的推论。
有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比较直观,但广义因果律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即原因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
疾病的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
因果关系是事件或特征类别之间的一种关联,改变某一事件或特征类别的频率,就会引起另一事件或特征类别的频率改变,这样可以认为二者互为因果。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许多情况下是先发现了果,再去找因,或去探索两个事件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是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内容的选择(针对性),技术路线的选择,技术方法的选择,技
术方法的建立,实验结果的产生,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这里最重要的当然是课题的选择。
我们在选课题前必须多看文献,特别是阅读那些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论文,了解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历史,明白他们有什么发现,怎样发现,分析他们对
发现的解释,比较不同科学家对同样发现的不同看法,分析具体原因等等,是自己明白什么样的发现是重要的,什么样的发现没有价值,始终贯彻想的走在做的前面。
我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挑战现有的理论体系,挑战一切重要的思想和发现,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推陈出新。
有了课题之后我们不断的请教导师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做这个不作那个,等等。
第三,关于“创新”,它是新的重要科学发现;是对重要科学问题或现象的新的阐述和解释;是为了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
它强调的是结果,而非手段。
是为了达到前人未曾达到过的新的高度。
创新问题可以比作生物进化问题,生物进化需要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创新也需要“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
科研创新的“遗传变异”是思想的变异。
科研创新的“环境选择”是实验和实际应用。
思想如果不及时和不间断吸收外来的信息,就不可能发生改变。
少量外来信息对于思想的影响可能只是微乎其微,但是大量外来信息进入大脑,就可能完全推翻原来的思想,进而产生划时代的新的思想。
思想的进步离不开不断充入外来信息,信息的多少可能决定思想的变异程度,而停滞充入信息,思想可能就停止不前了。
只有不断输入外来信息,首先引起思想的变异,产生创新思想才可能去做实验来验证思想是否与实际切合。
可以说,创新的本意主要是思想的创新,没有新的认识,实验就无从谈起。
第四,我们要有坚持精神。
当对于某一研究有了自己的思路之后就得坚持,不顾外界的各种压力,这样才可能在科学领域有所收获,才可能促进科学的真正进步。
当然这个坚持得有基础,那就是自己掌握的事实和推理技能,也就是自己真正清楚自己的观点的正确程度,因此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坚持真理的最好策略和法则。
就像历史上没有哥白尼的坚持,科学时代的到来可能更晚一些,没有达尔文自己一生的坚持,不会有《进化论》的诞生,没有爱因斯坦的孤独寂寞,物理学的革命要进一步推迟,等等。
以上是我对《医学科研方法学》这门课程的一些浅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