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试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争端解决机制的强制性摘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其完整性和复杂性著称。

既有调解和强制调节的解决争端程序,又有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既有可供选择的有拘束力的争端裁判场所, 又有国际海洋法法庭海底争端分庭的强制管辖; 既将一些敏感类别的争端排除在有拘束力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 又将海洋边界争端归入适用有拘束力争端程序的任择性例外。

本文试图对这一机制进行研究,并重点关注其强制性特点的体现。

关键词争端解决机制强制性司法程序强制调解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家间为争取和维护本国海洋权益而进行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作为海洋领域中新的世界秩序支柱之一,提供了一整套复杂的争端解决机制。

一、《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背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11期会议形成,其中关于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内容作为《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漫长的磋商和谈判。

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联合国海底委员会开始筹备海洋法会议至1975年第三期会议的各国提出提案的时期(两期会议提出议案20个)。

会议中关于在美国提案的基础上,非正式工作组组织各国磋商,就争端解决的11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条款,至此初具规模;第二阶段是1976年第四期会议到1982年将完整的争端解决机制纳入《公约》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是各国分歧最大,辩论最为激烈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是否规定强制管辖及在国际法院之外设立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问题。

经过磋商、谈判、妥协最终达成的一整套争端解决程序规定在《公约》第十五部分、第十一部分第五节,以及附件五调解、附件六法庭规约、附件七仲裁、附件八特别仲裁中,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而完整,不仅吸收了国际社会在和平解决争端实践中的有益经验,而且也发展了传统方法(如调解),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创新(如海底争端分庭的强制管辖),加强了各国在和平解决争端方面的多边义务。

1回顾70年代,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谈判时,讨论第三方介入争端解决事实上并非一个合适的时机,特别是关于管辖权的强制性解决方式。

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冷战仍然是现实,第三世界国家大部分认为现存的国际争端解决机构为西方司法方式所控制,因此,在这种氛围下,能够达成这样一套完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令人惊奇的。

二、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1 、一揽子协议并且禁止保留与1958年日内瓦四公约相比,《公约》有一个明显的体例上的突破,即把争端解决程序完整纳入了公约,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像后者在四公约外单独设立《关于强制解决争端的任择议定书》,由各国自由决定是否参加,从而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在《公约》第309条规定,“除明文许可外,禁止作出保留或例外。

”也就是说,缔约国在批准、加入、接受公约的同时即一揽子接受了整套争端解决程序,从而大大加强了各国在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方面的多边纪律。

2、管辖的争端范围大大扩展作为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海洋法宪法的《公约》不仅继承和发展原有的海洋法制度,在法律上有选择地确认了各国实践中的惯行做法,全面编纂了各类海域制度,同时开创了新管辖区域的管理开发制度。

随之而来的就是争端解决程序所适用的争议范围也大大扩展了。

如《公约》规定,因渔业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海洋科学研究、航行、包括来自船只和倾倒造成污染的条文在解释和适用上的争议,适用《公约》附件八规定的由专家裁决的特别仲裁程序,体现专业性的优势。

总之,《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管辖下的争端范围的广泛包容度是传统国际海洋法难以匹敌的。

3、争端解决方法众多《公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包容了众多争端解决方法,涵盖了现行所能采用的一切手段,鼓励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33条规定的“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1郑圣果《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www,.解决。

同时,对传统的概念也有变通和发展。

如调解,按照传统国际法,调解是指当事人将争端提交由若干成员方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争端方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

公约沿袭了对调解法律效力的传统理解,但是按照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三节,对于海洋划界争端,有关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维持及对他国有意捕捞的种群和剩余量的全部或部分的分配请求的专断的拒绝引起的争议,如果争端方未选择导致有拘束力的程序,调解可随时强制适用。

对该类争议,任何一方可向争端他方发出书面通知提起程序,且其有义务接受,缺席不影响程序进行。

也就是说,调解决定书没有强制力,但是对符合特定条件的争端,调解委员会有强制管辖权,双方在调解决定书的基础上继续谈判以达成和平解决,这种方式赋予了调解这一传统机制新的含义——不是可不可以调解而是必须调解,尽管无义务去遵循它。

4、自愿和强制有机结合,最终保证有拘束力的解决(仲裁),同时规定强制程序的例外公约首先尊重各国自由选择解决争端方法的优先权,这种对各国自由意愿的优先尊重也体现在对强制程序的选择上。

在自愿选择的解决方法无法奏效时,争端当事方有义务接受公约提供的四种管辖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国际海洋法法庭;国际法院;仲裁;特别仲裁四种。

这四种强制程序处于平行并列,横向竞争的地位,缔约国可按照各国国情和法律传统的差异择一适用。

为了避免由于缔约国无选择或选择不一致时而导致管辖落空,在出现此种情形时,根据附件七成立的仲裁法庭则适时发挥“剩余备用”作用,从而保证争端获得最终有拘束的解决。

同时,公约又规定了限制和例外。

对某些争议如违反公约关于航行、飞越或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和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特定国际规则和标准等规定的,应适用强制解决程序,但由于沿海国行使斟酌决定权,暂停或停止科学研究计划,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科学研究,专属经济区内对生物资源主权权利及其行使等引起的争议,适用无拘束力的调解程序。

其次,为了实现主权和公约的最大协调,消除部分国家的顾忌,公约专立一条即强制程序的任择性例外,一国可以书面声明对于某些争端不接受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如关于划定海洋边界的条文在解释或适用上的争端,涉及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军事活动的争端以及正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执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务的争端等。

5、体制上的创新——国际海洋法法庭是否在公约内设立一常设司法机构来处理有关公约的解释和适用问题,在海洋法会议期间经历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在以77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得以成立并于96年10月召开第一次会议。

如前所述,公约容纳了多种并行不悖的审理机构,各国可以自由选择,法庭在其中并不居于中心地位。

但《公约》仍处处体现了对于法庭的侧重,使其在强制解决争端方面居于天然优势地位。

三、《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流程《公约》中的争端解决机制的多重性、强制性和复杂性是其他任何公约无法相比的。

它既考虑到争端解决的一般性程序又考虑到争端解决的职能性程序,既容纳了争端当事方在争端解决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又强调了争端当事方在自由选择失败后,有义务接受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

《公约》中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多层次的。

首先,坚持争端各方自由选择解决方法原则,允许争端各方选择任何和平方法解决其争端;其次,对于争端当事方不能自行解决的争端适用一般性强制法律程序和职能性强制法律程序;再次,考虑到沿海国主权权利的行使及争端当事方的不同和争端性质各异,对特定种类的争端适用强制调解、强制商业仲裁等程序。

为了保证争端获得解决,《公约》还规定仲裁程序起剩余备用作用。

这种争端解决机制吸取了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经验,复杂但并不紊乱,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度的一大进步。

具体来说:(一)争端各方自由选择解决方法《公约》第十五部分第一节,首先明确争端各方有权选择解决海洋法争端的和平方法,并把《联合国宪章》第33条所列的解决争端方法作为可供选择的范例2提倡争端解决方式的极大灵活性,包括通过一般性、区域性或双边协定的方式解决争端;还规定争端各方负有就争端解决“迅速……交换意见”的义务,力求通过双方交换意见的方式使争端得到进一步的解决;最后,该节还提出传统的调解程序,在争端双方都同意调解作为争端的解决方法时,争端当事一方可邀请另一方将争端提交调解。

优先适用争端各方自由选择解决方法原则表明《公约》为海洋法争端解决设计的第一步是很灵活的,由独立的主权国家自己去决定。

从实践来看,各国一般都是在通过外交方法失败后,才把争端交付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第三方强制程序以谋求解决。

各国普遍认为谈判通常是采取其他和平解决争端方法的先决条件。

这种情况反映了各国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在解决国际争端的过程中,不愿或不轻易交出国家主权权利,希望尽可能多地参与和控制争端解决程序。

这也是国家主权原则的体现。

3所以,诉诸法律方法是《公约》设立的第二步解决争端的程序。

(二)适用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缔约国在采用自行选择的和平方法解决其争端失败后,将会面临适用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

1. 强制司法程序根据《公约》的规定,如果争端各方都选择了国际海洋法法庭或国际法院,只要一当事方提出请求,不需征得对方同意,,国际海洋法法庭或国际法院都有管辖权。

当然,这种强制管辖是以争端各方自愿选择为前提的。

只有争端各方都选择了司法程序, 争端才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庭或国际法院。

否则, 根据公约的规定, 争端可提交附件七所规定的仲裁。

故又称之为“法庭的任意强制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79条:“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的义务各缔约国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三项以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有关本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任何争端,并应为此目的以《宪章》第33条第一项所指的方法求得解决。

”《联合国宪章》第33条第1项:“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3Marianne P. Gaertner. The Dispute Settlement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Critique And Alternatives to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of the Sea[J]. San Diego Law Review( V o .l 19), 1982.管辖权”。

(1)国际法院。

主要负责解决海洋边界的争端以及《公约》任何有关解释或适用方面的争执。

国际法院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已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国家间的海洋划界争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