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日龄(天)
25 50 75 90 95
5
6
7
高胆红素血症定义
Maisels将高胆红素血症定义为胆红素大于第95百分位的小 时-胆红素值。 重 度>342μ mol/L(20mg/dl), 极重度>428μ mol/L(>25mg/dl) 但 324μ mol/L(20 mg/dl)是否一定会发生胆红素脑病一定 是因人而异。 有高危因素者一定要积极干预,不具备高危因素应该密切 监测,不具备检测条件时可放宽干预指正。
胆 红 素 脑 病
NICU中没有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的危险因素
游离胆红素水平 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和通透性 胆红素通过毛细血管床的时间(游离) 胆红素与白蛋白的分离率 脑血流量
Pediatrics 2006.feb 117(2)474-458.
急性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临床表现
28周-31周/ 1000-1500g 32周-34周/ 1500-2000g
35周-36周/ 2000-2500g
≥17-120 (≥1-7)
≥86-188 (≥5-11)
≥120-205 (≥7-12)
≥205-291 (≥12-17)
≥205-239 (≥12-14)
≥274-308 (≥16-18)
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 估计黄疸的程度
黄疸部位 面、颈部 躯干上半部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臂及膝关节以下 手、足 血清胆红素μmol/L(mg/dl) 100.9±5.1(5.9±0.3) 152.2±29.1(8.9±1.7) 201.8±30.8(11.8±1.8) 256.5±29.1(15±1.7) > 256.5(15)
但使501-750g超低体重儿死亡率增加5%
Morris BH. NEJM2008
– 急性胆红素脑病常指:生后数周内胆红素毒性的 急性临床表现 – 核黄疸常指:胆红素毒性的慢性、永久性损害的 临床后遗症 • Pediatrics 2004;114;297316
胆红素脑病发病示意图
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 日龄<3天,低体温, 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缺氧,脱水,感染, 酸中毒,便秘,出血 血清胆红素 水平过高 血脑屏障 功能降低 游离胆红素 与神经细胞 结合,抑制 其产能过程
Pediatrics,2006,118:805-807.
极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
黄疸的肉眼评估: 总胆红素浓度: –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 极其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 危险的高胆红素血症 – 出现神经系统征象 >20mg/dl >25mg/dl >30mg/dl 急性胆红素脑病 > “3”区域
良好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传统诊断标准:(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 我国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10~12.1 mg/dl
但是
国 内 : >25%(34.4%) 健 康 足 月 儿 总 胆 红 素 水 平 大 于
13mg/dl
美国: – TSB>427umol/L(>25mg/dl) : 1/650-1,000活产婴儿 – TSB>510umol/L(>30mg/dl) : 1/10,000
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
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 15%~20%[以ml/ (kg·d)计]。
光疗的副作用 ??
光疗副作用
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光疗超过24小时可引起核黄 素↓ → 红细胞谷胱苷肽还原酶活性↓ → 加重溶血。 光疗时补充核黄素每日3次,5 mg/次; 光疗后每日1次,连服3日。 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 mg/dl),血清谷丙转 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 ,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光疗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
–原理 –设备和方法 –指征 –副作用
phototherapy
光疗 • 原理
–UCB 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 胆汁和尿液排出; –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 光效果较好,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 –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退 并不表明血清 UCB 正常。
动态监测
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 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
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光疗结束后,连
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 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光疗注意事项
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 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黄疸进展程度的分度图解
黄疸程度
无 仅面部和颈部 胸背部 腹部脐以下到膝 手臂及腿部膝以下 手和脚
黄疸出现时间与疾病的诊断
时 间 可能的情况
24小时内
2 ~3 天 4 ~5 天 生理黄疸期已过,黄疸持续加深
Rh或ABO溶血病、宫内感染
生理性黄疸 感染、胎粪排出延迟 母乳性黄疸、感染性疾病、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重点
• 降低胆红素 • 防止胆红素脑病
治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宫内输血 酶诱导剂 提前分娩
疗
新生儿治疗
光疗 药物治疗 换血疗法 其他治疗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目的: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 用于: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
宫内输血
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下注入脐血 管或胎儿腹腔内 目的:纠正贫血 用于: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肺尚未成熟者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时间?
多发生在生后3~8天,最早可发生于生后1~2 天,生后12天后很少发生。
足月新生儿溶血病多见于3~4天
未成熟儿则多见于生后4~10天
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则可发生于生后
2~5周。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不可逆的吗?
三个步骤
聚集 结合 沉积
可逆性集聚神经元膜(突触膜)上 “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与神经节苷脂等结合, 产生可逆性损伤。 称“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沉积于线粒体等部位,产生不可逆性损 伤。称 “核黄疸”
如何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在高间接胆红素的基础上,只要发生抽 搐,就提示可能发生了核黄疸。 发生核黄疸的血清胆红素阈值: 307.8~342μmol/L(18~20mg/dl)
生理性黄疸
足月儿 早产儿 2~ 3天 3~ 5天 4~ 5天 5~ 7天 5~ 7天 7~ 9天 ≤2 周 ≤4 周 <221 <257 <12.9 <15 <85μ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
足月儿 早产儿 生后24小时内(早)
?
黄疸退而复现 >2周 >4周(长) > 221 >257(高) >12.9 >15 >85μmol/L(5mg/dl) >34μmol/L(2mg/dl )(快) 相应表现 病因复杂
急性胆红素脑病:
– 警告期(早期):少哭、少动、肌张力低下 – 痉挛期(中期):中度昏睡、激惹、肌张力高、可发热
–
和尖叫、间歇性肌张力低(此阶段进行换血治疗可能 会逆转病情) 恢复期(晚期):角弓反张、不吃、呼吸暂停、深昏迷 、抽搐、死亡等(此阶段神经系统损害常不可逆)
后遗症期(核黄疸):
– 严重的共济失调性脑瘫、听力障碍、牙发育不良、智 能障碍或其他功能残疾(比较少见)
直接胆红素
正常
升高
正常或降低 异常
RBC压积
升高 感染、胎胎输血 母胎输血、SGA LGA、脐带延迟结扎
RBC形态、网织RBC
正常
红细胞形态 异常 、 红 细胞酶缺 乏、 血 红 蛋白病、 药物 性 溶血、感染、DIC
窒息、感染、头颅血肿、 IDM 幽门狭窄、小肠闭锁、 Lucey-Driscoll 综 合 征 、 Grigler-Najiar 综 合 征 、 Gilbert综合征 甲低、母乳性黄疸
• 指征
– 血清总胆红素 一般患儿>205μmol/L (12mg/dl) VLBW>103μmol/L (6mg/dl) ELBW>85μmol/L (5mg/dl) –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 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μmol/L (5mg/dl) – 也有学者主张对ELBW生后即进行预防性光疗
※ 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的胆红素值而定
新生儿胆红素增高的益处
---抗氧化作用
早在1959年,已有研究提示胆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
胆红素在生理氧浓度下,能抑制溶酶体的氧化
在氧化能力较弱的组织,如心肌、神经组织等,胆
红素是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
极底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光疗
对极低体重儿预防性光疗可显著降低NDI
Morris BH. NEJM2008
新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安徽省立医院 陈名武 2015年4月
内
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胆红素脑病的有关问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目前现状与总结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分类
特点
黄疸 出现时间 高峰时间 消退时间 持续时间 血清胆红素μmol/L mg/dl 每日胆红素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 一般情况 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很难用一个界值来划分生理 性黄疸和非生理性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之间,没有固定的、 精确的界限。 最实用的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值应为依据 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的干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