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硬币收藏方法大全

古今硬币收藏方法大全

古今硬币收藏方法大全古今硬币收藏方法一、纸夹储存其方法是在纸板上冲出不同直径的币孔,内衬透明薄膜,再用钉书机钉死或用不干胶粘合,尺寸统一为(50毫米50毫米)。

利用纸夹储藏,便于书写及观赏,此方法适用于各类硬币。

如果内衬透明膜材料为聚氯乙烯(PVC),长期储存易对硬币金属产生腐蚀或损害。

但现在有较高档的纸夹,使用的透明膜已不含聚氯乙烯(NO-PVC,PVC-FREE),对硬币的长期保护效果较好。

二、币袋储存用纸张和塑料膜制成标准尺寸(50毫米50毫米)的小袋。

可分为单袋、双袋、多袋。

币袋储存价格低廉。

纸袋便于书写说明,可以自制,但不透明,观赏不便。

塑料袋透明直观,但如材料为聚氯乙烯(PVC),长期储存易对硬币金属产生腐蚀或损害。

现有各种不含聚氯乙烯的材料,但又较脆。

币袋适用于流通币及一般收藏币短期存放和交易中运输。

最简便的方式可采用透明薄膜护邮袋作为对硬币的初级保护。

三、币册储存币册一般由封面和内页组成,内页为活页,有不同规格尺寸。

币册价格低廉,便于存放多枚硬币和选购交易,透明直观。

但活页材料如含有较高聚氯乙烯(PVC),不易长期存放硬币。

此外还有专用币夹活页手册,它的价格略高。

币品在币夹中不直接与活页接触,可防腐蚀,并且整齐划一。

币夹与活页相结合是一般钱币比较理想的储存方式,应用较广。

四、币盒储存币盒由透明硬塑料制成,外形为方形或圆形,内衬软垫,币盒可以有各种尺寸。

此种币盒价格略高。

其特点是透明直观、不易损坏币品,但不便于书写说明。

可用于收藏币,特别是精制币及金银币。

封装币盒,完全气密,可贴标志及条形码。

封装币盒价格较高,可用于高档币品,特别是经过品级鉴定的币品。

此外,收藏者不宜直接拿玩裸币,特别是不应触摸精制币、未流通币或高档币。

硬币被手触过的地方,有可能腐蚀变黑。

如确需拿放硬币,应用干净的软纸或布隔开手拿硬币的边缘。

硬币一般不必清洗,特别是不能用普通橡皮或市面上出售的玻璃纤维擦拭棒擦拭。

正确保存硬币的方法保存硬币不当,往往只增加一条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划痕或一个针眼大小的黑点就会导致硬币降低一个以上等级,而在克劳斯标准硬币目录上一个等级相差几百甚至上千美元的硬币决非个别。

正确保存硬币,不但是保护好你的藏品,也是保护好你的资产。

从另一角度讲,同时也是为社会下一代保存好历史遗产。

为了保存硬币,先从品相恶化谈起。

硬币的腐蚀过程取决于以下因素:硬币材质的化学稳定性(成分构成)、包装用的与硬币接触的材料、存放硬币的大气条件和硬币的接触观摩。

一般而言,金比银耐腐蚀;银比铜耐腐蚀;锌、铝、铁等金属较易被腐蚀。

对合金而言,有时取决于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比如纯金稳定性较佳,而当在金中加入铜构成合金后,则硬币易出现黑点。

但黄铜(铜锌合金),则在大气中比纯铜更耐腐蚀。

包装材料中聚氯乙烯对硬币有害,聚氯乙烯在常温下会逐步析出增塑剂腐蚀硬币,这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这一点应有足够的注意,特别是对于铜和铜合金硬币。

为了保存硬币,首先应选好包装手段,既要便于观赏,又要有利于保护硬币,这视个人的条件而定。

可选择的包装有不属聚氯乙烯的塑料盒、带聚脂薄膜圆孔的纸夹、聚脂薄膜袋、纸袋等。

可选的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脂薄膜。

为了便于欣赏,也可在透明包装的基础上放入集币册内,关键的一点是不能选用含聚氯乙烯的材料来包装存放硬币,它的危害绝不能低估。

一般不宜直接拿玩裸币,特别是不应触摸精制币、未流通币(UNC)或高档币。

硬币中手接触过的地方,一定是首先腐蚀变黑的地方。

如确要拿放硬币,应用干净的软纸或布隔开手拿硬币的边缘。

保存硬币一般不必清洗,特别是不能用普通橡皮或市面上出售的玻璃纤维擦拭棒擦拭,这样会划伤硬币表面。

如果硬币表面上有有害材料包装后产生的绿粘液,可用无水酒精清洗。

赣教师字〔2016〕3号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的通知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省教研室: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经研究,决定开展全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选拔办法按照《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2015年修订)》(见附件1),自下而上,逐级选拔推荐。

二、选拔名额(一)全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计划选拔300名,骨干教师计划选拔600名。

推荐名额参照各地教师数(见附件2、附件3)按1:1.2比例下达,由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和省教研室择优推荐。

(二)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的推荐人选不超过总推荐名额的10%,正职校(园)级领导不超过5%,副职校(园)级领导不超过15%。

三、工作要求(一)严格程序,公开透明。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选拔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广泛宣传。

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严肃认真地开展选拔推荐工作。

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做到选拔条件公开、指标公开、推荐人选公开、投诉渠道公开。

对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参评资格,今后不得再次参加选拔。

(二)统筹兼顾,倾斜乡村。

各地要在严格执行选拔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把握推荐人选在学校、学段、学科和城乡的均衡分布。

要向乡村(或薄弱)学校教师倾斜,推荐人选要尽可能覆盖县域内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

(三)认真审核,按时上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审查推荐人选的资质和有关业绩证明材料原件,经审核无误后在复印件上标注“与原件无异”,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须报送的材料如下:1.对照《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荐材料目录》(附件4),将有关材料复印件逐人装订成册,由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统一上报。

2.推荐人选1课时的公开课课堂实录(刻成DVD光盘)和2寸电子版近照1张。

3.《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荐表》(附件5)、《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附件6)、《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附件7)各1份。

以上材料请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汇总于2016年5月10日前报省教育厅师资处,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附件:1.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2015年修订)2.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名额分配表3.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推荐名额分配表4.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荐材料目录5.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荐表6.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7.江西省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江西省教育厅2016年2月29日附件1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2015年修订)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选拔范围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范围是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

第二条选拔名额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总名额全省分别控制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0.5%和1.25%以内,每三年开展一次。

推荐名额按各地中小学教师数量分配,由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择优推荐。

第三条选拔条件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成果显著,科研能力强,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起到指导、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一)基本条件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3.教学工作量达到规定要求,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成绩显著。

4.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推荐人选年龄不超过50周岁,骨干教师推荐人选年龄不超过48周岁。

5.取得与申报学科相同层次、相同学科的教师资格。

6.教学研究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的人员要按岗位职责坚持参加或指导教学、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和科学研究。

7.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按规定完成年度及周期继续教育学时,考核成绩合格。

(二)具体条件1.学科带头人推荐人选须具备以下具体条件:(1)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遵循教育规律,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同行公认,教学成绩突出,在市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

近3年周课时量中学教师不少于8节、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少于14节,校级领导不少于4节;教研员近3学年每学期在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会(研讨会)上公开示范课、观摩课3-5节,每学年在学校上研究课不少于20节。

近3年来在市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所任教的优质课获市级以上竞赛一等奖,或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教学技能、教玩具及课件制作一等奖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

熟悉本学科的理论,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

近3年来主持完成(以结题时间为准)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3)参与一项以上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阶段性成果;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3万字)。

(3)在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绩突出。

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市级以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积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热心社会服务,成绩突出。

(4)从事教育教学工作8年以上,具有中学高级(或小学高级、高级讲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

(5)具备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或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身份。

以上要求,乡村教师可适当放宽。

2.骨干教师推荐人选须具备以下具体条件:(1)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遵循教育规律,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同行公认,教学成绩显著,在县级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

近3年周课时量中学教师不少于8节、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少于14节,校级领导不少于4节;教研员近3学年每学期在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会(研讨会)上公开示范课、观摩课3-5节,每学年在学校上研究课不少于10节。

幼儿教师能有计划、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园领导定期进行业务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

所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效果好,近3年来在县级以上范围上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2次以上,或获县级以上教玩具、技能、教学奖项或教育行政(科研)部门表彰。

(2)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有独到的见解。

近3年来在市级以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本人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主编、参编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编写的教育教学论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2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