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常用园林植物

湖南常用园林植物

乔木:(台湾水青、板栗、岷江柏木、香椿、桑树、榔榆、梧桐、石楠、枫香、龙爪槐、枇杷、银杏、白皮松、荷花玉兰、柳杉杉木、罗汉松、马尾松、雪松、华山松、油松、水杉、金钱松、黄连木、女贞、杜仲、合欢、.国槐、臭椿、垂柳、栾树、泡桐、悬铃木、毛白杨、侧柏、龙柏、)台湾水青:科名: 山毛榉科生态习性:台湾水青冈生于山脊下坡,气候凉爽湿润,夏季林内相对湿度达90%左右。

土壤为成土母质花岗岩侵入体发育成富含有机质的山地黄壤。

群落结构属次生阔叶混交林,主要伴生植物为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s Sieb. Et Zucc.、台湾杨桐Adinandra formosana Hayata、大枝桂绣球Hydrangeaintegrifolia Hayata ex Matsum. Et Hayata等。

本种较耐阴,根系发达,抗风力强。

幼龄阶段生长缓慢,10-30年壮龄长势旺盛。

芽于3月下旬萌发,花期4月上、中旬,9-10月果实陆续成熟。

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胸径达70余厘米;树皮灰色,光滑。

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5-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波状,具疏生小锯齿,幼叶两面有长柔毛,沿中脉的毛更密,老叶通常无毛,仅一面脉腋有簇生毛,侧脉6-10对,直达齿端;叶柄长4-7毫米,被柔毛。

雄花序头状,下垂,具长约2-3厘米的总花梗;雄花5-8朵为一簇,花被4或5裂,外被金色长毛,雄蕊5-12;雌花花被5或6浅裂,雌蕊长约3毫米,无柄。

壳斗卵球形,4瓣裂,长0.8-1厘米,被黄褐色绢状柔毛,苞片呈锥形而反卷的刺,长2-3毫米,总梗长0.7-1(-1.2)厘米,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常2枚,伸出总苞外,具3棱,被黄褐色微柔毛/。

繁殖培育:用种子繁殖。

种子失水后寿命很短,应在秋季及时采集饱满果实取出坚果进行播种,或经筛选后砂藏过冬,次年早春播种。

2、3年生幼树可出圃造林。

由于发根性较弱,移植成活较为困难,因此以直播为宜。

园林用途:台湾水青冈是本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最南的一个特有种,对研究海岛和大陆的植物区系有学术意义。

2.板栗:山毛榉科生态习性:阳性,北方品种耐寒、耐旱,南方品种耐寒、耐旱较差。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冠扁球形。

树皮灰褐色。

花期5-6月。

繁殖培育:主要播种嫁接法繁殖。

园林用途:树冠圆广,枝茂叶大,可孤植或群植。

庭荫树,干果树。

分布:华北,长江流域,河北省3.岷江柏木:柏科生态习性:岷江柏木生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较长而严寒,夏季温凉,冬干春旱,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温8-14℃,最冷月(1月)平均温-20-6℃;年降水量500-750(-1 000 )毫米,年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倍;相对湿度50-70%。

土壤中性至碱性,多为花岗岩、石英岩及石灰岩发育而形成的坡积山坡棕褐土或山地褐土,或生于无结的母质碎块上或千枚岩,云母片岩、花岗结晶岩等母质风化的土壤上。

岷江柏木为喜光、深根,耐旱的树种,对坡向选择不严,多生于立地条件极差的悬崖陡壁,仅在少数峡谷地带有小片林分,常以纯林状态出现,林下的乔木树种有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蒙桑Morus mongolica S chneid.; 灌木以西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 delavayi(Franch.)Schindl.、马鞍羊蹄甲Bauh inia faberi Oliv.、水木旬子Caotoneaster multiflorus Bunge及细枝孑子C.gracilis Rehd .et Wils.等居多。

岷江柏木能长成高达40余米,胸径2米的大树,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的沟谷生长较快。

花期4-5月,球果翌年夏季成熟。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条状纵裂;生鳞叶的小枝圆柱形,绿色,末端的小枝粗1-1.5毫米,3-4年生枝紫褐色或红褐色。

叶鳞形,交叉对生,排成紧密的四列,长约1毫米,绿色,背部拱圆,中部有1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

球果单生侧枝顶端,近球形或略长,直径1.2-2厘米,成熟时红褐色或褐色,种鳞交互对生,4-5对,木质,盾形,外露部分呈不规则的四边形或五边形,中央有短小的尖头;种子扁平,宽圆形或倒卵状圆形,长3-4毫米,两侧有翅。

繁殖培育:用种子繁殖。

春播,每平方米用种12-15克。

播种后约1月出苗。

当年生苗高20厘米时即可在雨季造林。

宜选择干暖河谷地带为造林地。

园林用途:岷江柏木为我国特有,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和高山峡谷地区中山干旱河谷地带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材质坚硬、致密、有香气、为建筑、家具、器具等的优良用材。

分布于四川岷江流域的茂汶、汶川、理县,大渡河流域的马尔康、金川、小金、丹巴及甘肃白龙江流域的舟曲、武都、文县及四川南坪等地。

生于海拔980-2 900米的峡谷两侧或干旱河谷地带。

4.香椿:别名: 椿花香椿头香椿芽楝科习性:香椿喜温,适宜在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

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一10℃左右可能受冻。

香椿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

形态特征:香椿是多年生的落叶乔木,树木可高达10多米。

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叶痕大,长40厘米,宽24厘米,小叶长椭圆形,叶端锐尖,长10—12厘米,宽4厘米,幼叶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红棕色,轻披蜡质,略有涩味,叶柄红色。

圆锥花序顶生,下垂,两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钟状,子房圆锥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厘米左右,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钟形。

6月开花,10—11月果实成熟。

种于椭圆形,上有木质长翅,种粒小,发芽率低,含油量高,油可食用。

繁殖培育:①普通栽培。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

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

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

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

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

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

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栽培。

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

它的育苗方法与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树型修剪方面不同。

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

树型可分为多层型和丛生型两种:多层型是当苗高2米时摘除顶梢,促使侧芽萌发,形成3层骨干枝,第1层距地面70厘米,第2层距第1层60厘米,第3层距第2层40厘米。

这种多层型树干较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

丛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时即去顶梢,刘新发枝只采嫩叶不去顶芽,待枝长20—30厘米时再抹头。

特点是树干较矮,主枝较多。

③保护地栽培。

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栽植在温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华北南部)进行扣膜。

另一种是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温室(或管棚)内。

室(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8—24℃,夜温不低于12℃,经40—45天,就可采食嫩叶。

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及四川诸省。

5.桑树:桑科生态习性:阳性,适应性强,抗污染,抗风,耐盐碱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倒广卵形,聚花果,熟时紫黑色繁殖培育播种、扦插、嫁接园林用途树冠宽阔,枝叶茂密,秋季叶色变黄,颇为美观,适合城市、农村四旁绿化南北广泛栽植,以长江中下游为多。

6.榔榆别名: 小叶榆脱皮榆科名: 榆科生态习性喜光,喜温暖气候,亦稍耐寒,耐旱,亦耐湿。

酸性土、中性土及石灰性土均能生长。

寿命长,萌生力强,耐修剪形态特征榔榆又称小叶榆,榆科落叶乔木。

树干黄褐色,树皮斑状如鳞片,枝条细柔。

单叶互生,叶片小而质硬,椭圆形,基部偏斜,叶缘有细齿。

夏秋之间,叶腋间簇生黄绿色小花。

10月翅果成熟,黄褐色,长椭圆形。

繁殖培育可用播种繁殖苗木,10~11 月种子成熟,及时采收,摊开晒干,杨去杂物,装袋干藏。

翌年春季3月播种,选无风晴天播于乎整苗床上,上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以稻草。

约1个月左右即可发芽出土,及时揭草,适当间苗。

在幼苗生长期间,应搞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当年生苗木可高达30~40厘米。

宜倒床培养数年,经修剪整形,再上盆加工。

亦可挖取山野水边榔榆老桩,选根露干粗,遭劲曲折、枝干横斜、叶片细J、、姿态古拙者。

经过养胚,待根系发育、新生枝叶茂盛时,再上盆力口工造型园林用途贫景的制作榔榆新叶嫩绿可人,树皮斑驳可观,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枝叶细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在庭园种孤植、丛植,与亭榭、山石配植都很合适。

栽作庭荫树、行道树或制作成盆景均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因抗性较强,还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产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区,为亚热带适生树种。

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区河岸塘边常见生长。

7.梧桐别名: 青桐、桐麻科名: 梧桐科生态习性喜光,喜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

肉质根,不耐水湿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

树冠卵圆形。

树干端直,枝条粗壮。

树皮灰绿色,光滑。

侧枝每年阶状轮生,翠绿色。

单叶互生,叶大,叶基心脏形,掌状,有三五裂,表面光滑无毛,叶柄等长于叶片。

圆锥花序顶生,6~7月开花,花单性,无花瓣。

蓇葖果,成熟前开裂,9~10月果熟。

种子球形,棕色,有皱纹,2~4枚着生于心皮裂缘。

繁殖培育播种法繁殖,扦插、分根也可。

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干藏或沙藏至翌年春播。

条播行距25cm,覆土厚约1.5cm,每亩播种量约15kg。

苗高可达50cm以上,第二年春季分栽培养,3年生苗木即可出圃定植。

梧桐栽培容易,管理简单,一般不需要特殊修剪。

病虫害常有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食叶害虫,要注意及早防治。

在北方,冬季对幼树要包草防寒。

如条件许可,每年入冬前和早春各施肥、灌水一次园林用途叶大,庭阴树和行道树华南至华北,中南半岛北部8.石楠别名: 千年红、扇骨木科名: 蔷薇科生态习性弱阳性,喜温暖,耐干旱瘠薄。

尚耐寒,能耐短期的-15℃低温,在西安可露地越冬;能耐干旱瘠薄,能生长在石缝中。

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忌水渍和排水不良的黏土,生长较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