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目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
一是城市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市及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入学需求不断增加,入托、入园难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公办幼儿园数量原本不足、多数城市住宅小区未配套建设幼儿园、企业单位部门办幼儿园纷纷停办,学前教育资源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城市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突出,社会强烈反映“入园难,尤其是入好园难”。

二是民办幼儿园发展极不规范。

在公办幼儿园不能满足入园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儿童只好选择进入民办幼儿园。

而目民办幼儿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担忧。

管理水平较低:一般都是些没有幼师资质的人员兴办幼儿园,幼教和管理人员混杂,没有专业性。

为了节省租房成本,多数民办幼儿园办园场地选择受到制约,有的在临街房中,更有甚者则开在单元楼内;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房间不够,没有活动场地,且大多数没有消防设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卫生状况堪忧。

厨师未取得健康、卫生证明,不具备消毒设施等等情况普遍存在;校车超载现象也层出不穷。

三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

当前,城市的幼儿已基本上解决了入园问题,城市幼儿的家长普遍关心的是让孩子上哪所好幼儿园,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只有七成左右的孩子能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

农村的孩子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孩子,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的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农村学前班一般物质条件比较简陋,师资素质较差,教育理念陈旧,分布不合理。

四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低,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向也仅限于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工资和个别不固定的专项经费。

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幼教场所建设、师资配置以及对民办园的引导扶持等方面,政府还没有相应的帮扶、推动机制。

五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强。

编制不足、结构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缺编、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严重不足,且多数没有相关资质,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紧缺现象更为突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基本上由小学老师兼任,还有的是聘用一般人员,民办幼儿园幼师为合同制招用和临时聘用的比例则更高。

六是没有统一教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因为我国并没有规定使用统一的规范教材,绝大多数幼教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选择幼儿教育用书,导致教学内容五花八门,甚至走入了误区:学前教育小学化。

在孩子家长方面,为使孩子有个好前途,很多家长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但大部分只把重点放在智育培养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智力因素如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在幼儿园方面,不少办学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只顾投家长所好,把读、写、算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尤其是一些学前班,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入园。

这种现象不仅剥夺了孩子们的天性,还与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成长,强调和谐、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教育内容片面化。

很多教师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往往过分注重其新颖性、系统性,注重专长训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独到与创新。

这种重兴趣培养、过早将儿童爱好定向的做法忽视了儿童平衡、全面发展,不但不
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不易被幼儿接受,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还容易影响其它潜能的发现和发展;重幼儿园教育,轻家庭教育。

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把孩子尽量送到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比较好的幼儿园,却经常忽视了“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只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家庭的“品格教育”,造成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协调。

二、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研究
国家“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一是为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应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承诺,通过社会监督将应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和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应承担的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益性、普惠性公共服务体系,承担起主导责任和发挥主要作用。

国务院应加快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依法制定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规划、制度和措施。

三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使公办幼儿园在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经费应尽快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实现预算单列,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财政投入、分配、保障机制,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

五是改革收费制度,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有关部门配合的协调管理机制,科学核算办园成本和确定个人与政府之间分担的比例,制定符合发展需要并相对统一的收费标准,坚决取消不规范收费。

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重视与发展的地位,加强对学前教育的主管意识,把学前教育发展切实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

应着眼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
的需要,总结我国幼教50年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借鉴世界幼教发展有益经验,认真研究、制定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与近期目标。

二.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工作。

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的调研,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学前教育法》,重点明确规范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三.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广大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与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对新形势下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儿童发展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学前教育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等的研究,深入探讨儿童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独特性与规律性,以更科学地按照个体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进行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新形势下事业发展政策、体制的研究,在人员、经费、科研立项等方面予以倾斜、给予应有保障,以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然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予以进一步的重视,将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幼儿教师教育与培训体系,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特别是帮助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新教育观念与思想,改善师生互动与教育行为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保障素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普遍、全面的实施。

五.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与服务机构。

我们应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各部门的力量,因地制宜地积极创设和利用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大力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要的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和早期服务机构,以既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满足更多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与服务的需求,并促进更多儿童在早期积极、健康的发展。

其实总之,以我看来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问题主要就是就是定位不准确,缺乏以企业的观点来研判教育的改革方向,数据不明确,政策对象不广泛,措施不具体,任务不明确,只是迎合中央的精神,没有实质的贯彻执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着手。

国家加强立法工作的贯彻与实施;社会各界应广泛支持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学院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家庭方面,则需家长重视幼儿的情感、情操的培养。

学院:商学院
班级:11届财务管理(2)班
学号:1141153232
姓名:王艳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