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议论文分论点语段 教师

好议论文分论点语段 教师

如何写好议论文分论点语段(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议论文分论点语段的构成以及基本的语段结构类型。

2.学习写作典型的议论文分论点语段。

(一)标准语段的构成语段示例: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

(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

(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

(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结论句)总结:因此,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分析下面语段的构成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可见,疑惑的产生,正是学习的发端。

(2008年高考江苏作文略有改动)这段文字,第一句提出论点;第二句是个引语,是对第一句的解说;第三句列出可证明论点的事实;第四句是议论析理,针对所举3个事例进行解析,挖掘内在的含义。

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惯常所见——产生疑问——努力探求——有所建树。

(二)、语段的类型:1、并列型:“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

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

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2、正反型: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3、归纳型: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三)热身训练——议论文分论点语段分析(1)分析下文,找出分论点,以及各分论点语段依次包含那些功能不同的句子?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微不足道的沙砾要经过痛苦过才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珍珠,靠的是坚持的力量;展翅飞翔的雄鹰要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靠的是坚持的力量;盛气凌人的梅花要经过寒风的磨砺才能凌寒独自开,靠的也是坚持的力量。

平庸无闻的人要经历种种磨难才能成为一个成功、举世闻名的人,靠的又何尝不是坚持的力量。

(一)学习上的成功源于对目标孜孜不倦的坚持。

(观点句)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一只在茫茫大海漫无目的地行驶的大船,迷失行驶的方向。

然而,追求学习的目标需要坚持的力量。

(阐释句)童第周从小为自己设下要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读书的目标,从此,他发奋图强、废寝忘食地读书,常常三更半夜仍未眠,当宿舍里的灯被关掉时,他就拿着书到厕所附近的路灯下看。

长大后,他从比利时留学归来,为中国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句)童第周之所以发奋读书,源于他对目标孜孜不倦的坚持。

(分析句)所以说,在学习上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坚持为自己设下的目标毫不动摇。

(结论句)(二)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

(观点句)工作是辛苦是,但为什么有的人在同样的事业上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而有的人却半途而废,最终一辈子碌碌无为呢?我想成功源于坚持。

(阐释句)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无不发现,名人的成功源于坚持,哥白尼的成功源于对科学真理的坚持;李白诗歌的成功源于他对文学创作的坚持;爱迪生的成功源于他对探究科学不懈的坚持;李时珍的成功源于他对医学研究不卷的坚持。

(材料句)这些名人的成功告诉我们坚持是他们成功的秘密武器,(分析句)因此,面对事业的不顺利,只要我们永不言弃地坚持下去,最终会迎来成功的累累硕果。

(结论句)(三)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

(观点句)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

每个人难免经历生老病死,只有坚持对快乐总怀着美好向往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阐释句)史铁生面对自己下半身瘫痪的悲惨状况,他并没有丧失生活下去的意志,每天推着自己的轮椅到地坛中去感受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他告诉自己终有一天自己的生活也会像地坛里的生物般美好起来,坚持以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病魔的折磨,成功地著出《我与地坛》一书,鼓励千千万万的残疾人快乐生活。

(材料句)正因为史铁生上在逆境中坚持对快乐怀着美好向往,所以生活才会善待他。

(分析句)可见只要你坚持以一颗善良执着之心去浇灌那快乐的种子,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幸福的花儿朵朵开。

(结论句)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

无论面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的种种磨砺,坚持下去吧,因为坚持就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2)请阅读选段一和选段二,找出存在的问题。

选段一实现理想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

刘翔,一个代表速度的名字,已经载入田径史册和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他从参加110米栏比赛开始,就有着与世界短跑名将同台比赛的理想,同时他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跨越一道道栏,战胜一个个障碍,他有毅力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实现心中的理想。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实现心中的理想》)选段二: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

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

”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杂谈》也是花了近四年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

只要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2006年广东考生作文《用心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两个例子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恰恰是能使文章“深刻”“说理透彻”的重要一环——剖析。

选段一, 作者给出了刘翔这个素材,,但没能写刘翔怎样用坚强的毅力和强大的意志来“雕琢”自己。

选段二,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了他吗?没有”。

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剖析。

解决这种病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强化“剖析”意识,二是学会“剖析”方法,比如假设剖析、因果剖析等。

(四)学以致用——分论点语段写作训练按照给定的论点和论据材料,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语段。

论点:成熟是懂得理解他人论据材料:鲍叔牙和管仲,做买卖、贪财,作战、怕死论点:成熟是懂得理解他人。

(观点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种无悔的付出,这份无言的美丽,都需要心有灵犀的理解,更需要思想情感的成熟。

(阐释句)鲍叔牙对管仲贪占私利,不言不语。

那是他理解家境贫寒的朋友生活艰难。

这份理解是明察的成熟。

管仲临阵脱逃,鲍叔牙替他开脱。

因为他理解孝道为天的朋友对母亲留恋不舍,这种理解是信任的成熟。

(材料句)因为成熟二人赢得了一生的友谊,也间接地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赢得了天下人的称赞。

“管鲍之交”更为后世传为美谈。

(分析句)由此可见,懂得理解他人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结论句)(附)管鲍之交从前,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

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奇怪的管仲,本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母亲却对仆人说:“可别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少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

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带,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