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古典主义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
约翰生(1709一1784)是英国古典主义后期 的代表作家。写过诗歌、戏剧,编过词典, 还编过《莎士比亚戏剧集》。其主要批评著 作是《〈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约翰生强调类型的重要性,113 .他说:“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 是考察类型;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注意大体 的形貌。
第二 英国新古典主义
17世纪,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立足文坛,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批评家是屈雷 顿、蒲柏和约翰生。
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
屈雷顿1631一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批 评家、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 他一生共创作30个剧本,兼任皇室史官。 167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的文艺论著有《论戏剧诗》、《论英雄 剧》、《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是否属“自然”不在于它是否是生活中的 “真实的事”,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常情常理 布瓦洛模仿自然的原则,实际上是主张借自 然表现情理。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持写的古代人物性格应和他在人们心目中早 已定型的性格相一致;共性一方面指年龄共 性,一方面指类型的共性,即写出诸如风流 浪子、守财奴、老实、荒唐、糊涂、嫉妒等 类型的性格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显然不同于法国,就 性质而言,,淡化了宫廷色彩,教条主义也没 有法国那样严重; 就内容而言,它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 义内涵。
第三节 德国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关心的是“古今”问题,一 度掀起过“古今之争 而德国新古典主义所关心的是“法英”问题, 掀起的是“法英之争”—究竟是应该借鉴法 国还是英国,对德国新古典主义者来说,是 一个大问题。
文克尔曼认为,研究艺术史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 要与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19 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 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量地根据流 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作说明一’文克尔曼认为历史环境对艺 术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希腊艺术的形成既得益于希腊良好的 自然环境—温和气候和美丽的景色,也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氛 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天气的影响,一 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状况 119
1660一1668年布瓦洛创作了《讽刺诗》。刺 封建贵族的腐败行径和当时社的各种丑态, 表现出明显的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倾向,这 使他遭受了一系列打击。 1669一1677年间创作了 《书简诗》献媚于路 易十四,企图寻企图寻求王室的支持和维护。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了5 年时间写了一 千多行的诗体论文《诗的艺术》,这是一部 向封建贵族妥协,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经验,规范法国文学艺 术的理论著作。
d·道德的原则106
在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理性、真、 善、美是四位一体的,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 理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艺术如何才能达到至善的境地?作家的道德 修养至关重要。
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107
圣·艾弗蒙“610一1703,法国批评家)严厉 地批评了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表现出 一个批评家不畏权势、尊重事实、仗义直言 和追随时代的精神。代表作包括《论古代和 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的摹仿》,都 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理论的核心是 “厚今薄古”,反对盲目地膜拜古人的文学 作品,反对没有历史内容的永恒的理性法则。
文克尔曼1764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 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美,二是精神美,而 艺术的最高原则是追求美。 古希腊艺术不仅提供了真实的自然形象,而且提供 了反映某种精神的理想的美 古希腊艺术群雕拉奥孔就是这种理想美的化身,它 表现了拉奥孔以静穆的心情忍受着肉体的痛苦,显 示了人类战胜苦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尊严,是精神 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
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
是唯理主义。唯理主义是17世纪法国的主导 哲学思潮,其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 情感。它认为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永恒的 人性,即存在著天赋的良知,这就是理性, 每个人都应该唯理性是从,根据理性去判别 是非,决定行为。
唯理主义的产生
文艺复兴时期高扬人性的继续和发展,科学进步, 以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 但唯理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性质又适应了君主专制制 度强化秩序和法则的需要,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 潮。 这种社会思潮反映在文艺上,就是强调以理性为文 艺立法,以整顿文艺复兴以来的“混乱”的文艺状 况。
【法】布瓦洛:《诗的艺术》(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第37一38行。
b,自然的原则103 亚里斯多德、贺拉斯所说的“自然一是指客 观现实的人的生活;而布瓦洛所说的“自然 基本含义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 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 人性的根基是理性,因此合乎理性的人性才 是人性的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理性的。
首先,他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地沉浸在神 话和虚构之中。107 其次,他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他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创作,不承认存在 永恒的理性法则。 圣·艾弗蒙的这些见解上表了一个新的阶级力量对于 文艺创作提出的要求,表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
布瓦洛《诗的艺术》的意义
对法国17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 又推动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它比较全面地概 括了新老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在艺术创作的 某些具体间上它曾经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见解, 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因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 一席之地。它在政治上满足了法国17世纪封建君主 专制的需要,艺术上又体现了当时的封建贵族阶级 的审美趣味,客观上扼杀了作家的创造性和开拓精 神,因而又是一部充满了保守气息的教条主义的文 论著作。
2·文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
文克尔曼(1717一1768)是一位卓越的艺 术 史家和文艺理论家。是近代欧洲第一个对古 希腊艺术进行全面、彻底、认真、细致研究 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崇拜和学习古希腊艺 术的风气迅速弥漫开来,这对德国乃至欧洲 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 影响,
1755年,文克尔曼出版了《对古希腊绘画和雕刻的 反思》 认为古希腊艺术最为重要的特点:无论是就姿势还 是就表情来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优点在于高贵 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希腊人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 尽管这灵魂是处在激烈情感里面;正如海面上尽管 是惊涛骇浪,而海底的水还是寂静的一样。” 118
约翰生认为:诗人‘必须摆脱他的的代那本 国的偏见;他必须考虑抽象的和永恒状态中 的是与非,他必须撇开当时的法规和观点, 进而追求那种普遍的、超越一切永久不变的 真理。” 114
约翰生的类型论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对三一律中的时间整一、地点整一给予无情 的批判。 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传统,使约翰生能跳出 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束缚,以常识对三一律做 分析,否定三一律中的两条,他只承认情节 一致是必需的。115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概况
第一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 《诗的艺术》
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 17世纪的前半叶,法国的君主专制逐渐建立 和巩固起来。1661 年,路易十四结束了法国 百年割据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法国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有限度地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古典主义就产生在从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它的 理论代表是布瓦洛。
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
《诗的艺术》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总论,一般地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阐 明理性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同时概 括地说明了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分析了牧歌、挽歌、颂歌、十四行诗、歌谣 等次要诗体。 第三章论述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主要诗体,为金书 的核心部分’三一律”就是在这一章被定为法规的。 第四章论作家的道德修养 .作家提出了很多忠告, 并做全篇总结。
布瓦洛于1636年诞生于巴黎,两岁丧母,个 性孤寂,后服从父亲旨意,专攻神学,准备 献身宗教。二65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考取了 律师资格。但他渐渐地厌倦了这个职业。后 来他父亲去世给他留下一笔遗产,使他经济 上得以独立,他不久便离开了法院,专心致 力于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以讽刺诗人的姿 态跃登文坛。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
引言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 17世纪的法国和英国,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 没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 王权的时期。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封建王权,在意 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此同时在文 艺驰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斯多德、贺拉 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出发点是笛卡尔的理 性主义,德国的新古典主义的哲学出发点, 也是理性主义,但更直接受到由笛卡尔理性 主义发展起来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理性主 义的影响。
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
高特雪特(1700一1766),表重要的批评著 作是《批判的诗学》,该书在18世纪的德国 影响巨大,使他成为了文学界的权威和莱比 锡派的领袖。
当时的德国文学界,巴洛克(bamque)风格 占主导地位。 高特雪特认为,要扫除德国文坛上粗野无文 的巴洛克风格,就必须引进法国的新古典主 义理想,以之开辟德国文学的新天地。 依据新古典主义原则为诗的各种文体制订了 详细的规则。116
高特雪特只是一味强调理性的重要性,把 “惊奇”神奇“想象”完全排斥在文学创作 之外; 德国从中世纪以来的民族传统就偏在情感和 想象以及表现的自由和奇特方面,高特雪特 的新古典主义不符合德国民族特性的。不符 合德国民族传统,但对德国民族传统文学却 起了补偏救弊的作用。
《诗的艺术》所倡导的理论原则
a.理性的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 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 完美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作家的“文词里就要有热情激荡,直钻进入的胸臆, 燃烧、震撼着人的心房” 作家要凭理性,而不是凭感情去鉴别、判断一切,决定写什 么和怎样写。 写作之前先要学构思清楚,全要看你的文思是明朗还是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