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量和角动量

动量和角动量

0一叶一世界第四章 动量和角动量§4.1 动量守恒定律一、冲量和动量1.冲量定义:力的时间积累。

dt F I d =或⎰=21t t dt F I2.动量定义:v m P= 单位:kg.m/s千克.米/秒二、动量定律1.质点动量定理内容: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点动量的改变量。

冲量的方向与动量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示平均冲力:1221t t dtF F t t -=⎰1212t t P P --= 2.质点系动量定理系统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改变量。

三、动量守恒定律条件:若系统所受的合外力0=合F,则:结论:=∑ii i v m 恒量1一叶一世界四、碰撞1、恢复系数 102012v v v v e --=2、碰撞的分类完全弹性碰撞 0=e 机械能不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1=e 机械能损失 完全弹性碰撞 10<<e 机械能损失【典型题例】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若整个系统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若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合力为零,则该方向动量守恒;其次,写出动量守恒的矢量表达式;再次,【例4-1】煤粉由传送带A 上方高为h=0.05m 自由落下,其流量为q m =40kg/s 。

传送带A 以v=2.0m/s 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求煤粉对传送带A 的作用力。

【解】 煤粉落至传送带A 上的速度为:gh v 20=,方向坚直向下煤粉与传送带A 相互作用的Δt 时间内,落至传送带A 上的煤粉质量为:t q m m ∆=∆。

设煤粉所受传送带的平均冲力为f ,建立如图例3-4图解所示的坐标系,由质点系动量定理得: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讨论】 由于煤粉连续落在传送带上,考察t ∆时间内有m ∆(视为质点)的动量改变,按动量定理可求出平均冲力。

另外,求冲力时,应忽略煤粉给传送带正压力。

【例4-2】 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4/1圆周弧型滑槽,静止于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m 的小物体由弧的上端A 处静止滑下,如图例3-5图所示,当滑到最低点B 时,求滑槽M 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

【解】选例3-5图解所示的坐标系,取m 和M 作为系统。

在m 下滑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0,因此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以v和V分别表示下滑过程中任一时刻m 和M 对地的速度,则:v 例3-5图dx例3-3图l(b)例3-4图x(a)lAv图30YX例3-4图解例3-5图vvMBk 1m 1A k 2Axy例3-5图解2一叶一世界即就整个下落的时间对此式积分 因而有由于位移的相对性R S s -=,将此式代入上式得【讨论】 本题牵涉相对运动,特别指明的是m 和M 的系统对地(而不是对M )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求解时应首先说明m 是针对地还是M 的速度。

此距离值S 与弧型槽面是否光滑无关,只要M 下面的水平地面光滑就行了。

【例4-3】 一小球与另一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碰撞。

试证明:碰后两球或者交换速度,或者沿互相垂直的方向离开。

【解】 设两球的质量都为m ,碰撞前运动球的速度为10v ,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由于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动能)守恒:结论:(1)1021,0v v v ==,交换速度(正碰)(2)1012,0v v v ==,不可能(因静止球受到了力的作用,不可能再静止) (1)21v v⊥,相互垂直(斜碰)【分类习题】【4-1】 F 作用于一质量为kg 0.1的质点上,使质点沿x 轴运动。

已知运动方程为243t t x -=)(3SI t +。

在s 40-内,求(1)力F 的冲量; (2)力F 对质点的功。

【4-2】 将质量为m 的小球自高为0y 处以速率0v 水平抛出(图3-13),与地面碰撞后小球跳起的最大高度为2y ,水平速率为20v 。

则碰撞过程中,地面对小球的垂直冲量大小为 ,方向为 ;地面对小球的水平冲量大小为 ,方向为 。

【4-3】 质量为kg 25.0的质点受力)(SI i t F =,0=t 时该质点以速度s m j /2通过原点。

求该质点t时刻的位置矢量。

【4-4】 有两物体A 和B 紧靠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已知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kg 2和kg 3(图3-15)。

一质量为g 100的子弹以s m v /800=的速率水平射入物体A ,经s 01.0又射入物体B 并停于B 内。

设子弹在A 中受摩擦力为N 3103⨯。

求:(1)子弹射入A 过程中,B 受A 的作用力大小。

(2)当子弹留在B 中时,A 与B 的速度大小。

【4-5】 m 千克水以速率v 进入弯管,经时间t 后以相同速率流出,(图3-16),在管子拐弯处,水对管壁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方向为 (不计水的重量)。

【4-6】一木船以速率v 向湖边驶近, 一人静止站在木船上,已知人图3-16vm 1Ak图3-18Aα3一叶一世界和木船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设湖水静止,阻力不计。

如人相对船以'v 沿船前进的方向向湖岸跳去,求跳后船向前的速率。

并讨论此人从大船跳上岸容易还是从小船跳上岸容易。

【4-7】如图3-18所示,水平地面上一辆静止的炮车发射炮弹。

炮身 质量为M ,炮身仰角为α,炮弹质量为m ,炮弹刚出口时相对于炮身的速率为u ,不计地面摩擦。

(1)求炮弹刚出口时,炮车的反冲速度的大小; (2)若炮筒长为l ,求发炮过程中炮车移动的距离。

【4-8】 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自由质点,放于光滑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作用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开始时,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并且相距为l ,求它们相距为2/l 时,其速度各为多少?【4-9】质量为1m 和2m 的小车A 和B ,分别带有弹性系数为1k 和2k 的理想弹簧缓冲器,车A 以速率0v 碰撞静止的车B (图3-20)。

忽略弹簧质量及所有摩擦。

求两车相对静止时,其间的作用力。

(提示:串联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21/1/1/1:k k kk +=)【4-10】 弹性系数为k 的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 和m 3的物体A 和B 。

系统放于光滑地面上,A 紧靠墙(图3-21),用力推物体B 使弹簧压缩0x 后释放。

求: (1)释放后,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的速度大小;(2) 释放后,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提示:物体B 到达自然长度处,作为系统动量守恒的初状态。

§4-2角动量守定律【基本内容】一、角动量如图3.1:大小:αsin mrv L =,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二、角动量定理质点所受的合外力矩等于它的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三、角动量守恒定律条件:若质点所受的合力矩为零0=M则: 质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L恒矢量推论: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其角动量守恒。

有心力是恒定指向力心的力。

R LP=m v图3.1α4一叶一世界【典型题例】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其次,根据系统对固定点或定轴的力矩是否为零,判断系统的角动量守恒,并写出角动量守恒的矢量表达式;最后选择角动量的正方向,求出结果。

【例4-4】 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kg m 1=的滑块,如图所示。

弹簧自然长度为m l 2.00=,倔强系数为m N k /100=。

开始时,滑块在自然长度处以s m v /50=垂直于弹簧运动,当弹簧与初始位置垂直时,弹簧长度m l 5.0=。

求此时滑块的速度。

【解】 由角动量和机械能守恒结论:对于有心力问题,系统对力心处的角动量守恒。

【分类习题】【4-11】 光滑桌面上,绳的一端系一物体,另一端穿过桌面中心的小孔,物体以角速度0ω绕小孔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今将绳从小孔缓慢往下拉2/R (图3-22),在往下拉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动能、对小孔的角动量三者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末状态物体的角速度=ω 。

【4-12】 地球与太阳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地球绕太阳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数为G 。

求地球对太阳的轨道角动量。

【4-13】 质量均为70kg 的两滑冰运动员,以6.5s m /等速反向滑行,滑行路线的垂直距离为10m 。

当彼此交错时,各抓住10m 长绳子的两端,然后相对旋转。

则各自对中心的角动量=L ,当各自收绳到绳长为5m 时,各自速率为=v 。

【4-14】 身高和体重均相同的两人甲和乙,分别握住跨过无摩擦定滑轮的绳子两端,滑轮与绳子质量不计。

两人均以初速度为0开始向上爬,已知甲对绳的速度是乙对绳的速度的两倍,则两人到达顶点的顺序为 (填甲先到、乙先到、同时到达)。

【4-15】角动量为L ,质量为m 的人造卫星,在半径为r 圆轨道上运行,试求它的动能、势能、总能量和运行周期。

【4-16】 质量为M 的短试管用长为L 的轻直杆悬挂(图3-27),试管内有乙醚液滴,试管用质量为m 的软木塞封闭,加热试管时,软木塞在乙醚蒸汽的作用下飞出,要使试管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作一完整的圆周运动,则软木塞飞出的最小速度为多少?如将直杆换为细绳而其它条件不变,上面答案如何?第四章 动量和角动量答案【4-1】 Ns 16,J 176【4-2】 042.2gy m ,向上;2/0mV ,向左【4-3】 )(2323SI j t i t+【4-4】 (1)1.8N 310⨯,s m s m /6.22,/6)2(【4-5】 ,/t mv 向下【4-6】 /V mM mV +-大船图3-27图3-21MLk 2m2BkAB图3-22图3-21kAB图3-22图3-27M0mL λ-αvB Bξ例3-5图λ例3-4图M (b)m 0A dxxV AV/2例3-3图l /4(b)(a)l /4v 0vθ例3-7图5一叶一世界【4-7】 mMmu+αcos )1(m M ml +αcos )2(【4-8】 )(22121m m l Gm v +=,)(22112m m l G m v +=【4-9】 ))((212121210m m k k m m k k v ++【4-10】 (1)043x mm k,(2)2/0x 【4-11】 角动量,04ω 【4-12】 GMR m 【4-13】 s m Nms /13,2275 【4-14】 同时【4-15】 222m r L E k = 22m r L E P-= 222mr L E -= L m r T 22π=【4-16】 gL m M 2 gL mM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