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课用-护理人际关系PPT课件

上课用-护理人际关系PPT课件

第五章 护士的人际关系修养
.
1
.
2
一个能够完全独立生活的 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
3
人要想生存,先得进行生产, 而生产本身必须与他人交往, 无论是种地,盖房,做衣,都 必须在他人的合作中完成。
马克思
.
4
人生的幸福就是人情的幸福 人生的丰富就是人缘的丰富 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够使人际间产生相互吸引。相似规律可以说是人们
总结出的第一条人际吸引规律。
在社会生活中,影响交往双方的相似因素较为
复杂,包括:民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
职业、思想、观点以及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各个
方面。同一地域的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更多的相
似之处,故容易相互吸引. 。
24
人与人在需要的具体内容上能够互 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 互补规律可以说是人际吸引的核心规律。
.
20
(2)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最新的印象对人际认知具
有重要的影响。首因效应在感知陌生人时起重要的作用, 而近因效应在感知所熟悉的人时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刻板效应: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于某 一类事物或人物持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简单评价 的现象。 例如,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商人精明,知识 分子文质彬彬,女性温柔等。
情感共鸣使双方相互吸引,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 立和发展,反之则会产生情感排斥。人的感情需要宣 泄,也需要交流,这样才能维持身心的健康,感受生 活的美好,尤其是感情的联系。情感排斥导致人际之 间的疏远或敌视,会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走向破裂。
.
16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一、人际认知理论 二、人际吸引理论
.
17
一、人际认知理论
1.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 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理论分析与判断的过程, 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 理活动过程,包括主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最 新获得的印象进行的信息加工。
.
18
2.人际认知的内容
(1)自我认知: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
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进行认知。
成功 = 30%知识 + 70%人际关系
.
5
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说:无 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学会 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的路 上走了85%的路程。
.
6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一) 概念 人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发生的联系。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7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目的性。
.
9
一、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 往。
.
10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善大莫过于诚”。诚信原则要求
人们在交往中做到: 1.言必信 2.行必果
.
11
2.平等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
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 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 美貌而趾高气扬。 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19
4. 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 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
(1)首因效应:是指观察者在首次与对方接触时,根 据对方的仪表、打扮、风度、言语、举止等外显行为作 出综合性判断与评价而形成的初次印象。
在首因效应中,外表、身材以及言谈举止是主要的影响 因素。
.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人际交往的作用
(一)利于信息交流 有研究表明,除了睡眠的时间外,人们
约有70%的时间用在进行相互交往和信 息沟通。 人际交往的首要功能就是使双方的信息 交流得以实现。
.
15
(四)利于身心保健
在交往过程中,不仅实现着信息的交流,而且还实 现着情感的交流。当交往双方对所交流的信息有相同 的情绪体验,交往对象的个性特征符合自己的社交定 势时,就会产生情感共鸣。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
8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社会性: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复杂性:人际交往的层次纵横交错,人际交往的内
容丰富多彩,人际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多重性;
多变性:首先,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无时无刻不在
变化中,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其次,人际交往的 双方都是能动的主体。
.
12
3.相容的原则: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
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 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
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 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 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
13
4.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 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 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 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 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 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4)晕轮效应:主要指人际交往中对一个人的某种人 格特征形成印象后,依此来推测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
21
(一)概念 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
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 间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人际关系向深化的方向发展是以人际间的 吸引为基础的。
.
22
(一)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1、人际吸引的邻近规律 人与人活动空间上的接近,便于形成人际间的相互
吸引。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规律的具体反 映。人际吸引是以空间的接近为先决条件。
(1)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接近,会使人产生友好相处的期望。 (2)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接近,可以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相 互适应。 (3)人与人在空间上的接近,可以满足双方多方面的需要。
.
23
2、人际吸引的相似规律
人与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同和近似因素,能
(2)他人认知:社会交往中,认知主体和客体在认识
互动中凭借认知素质来认识对方,为了使自己在人际交
往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人际环境认知:指对自身交往的小环境、小空间
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
他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认知,以此判断了解自我和他人在
共同生活空间的群体中的整合性、选择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