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 八年级第9课 改革开放

教案 八年级第9课 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
【关注学情教材分析】
关注学情: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学法与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
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②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③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及历史地位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开放从沿海向内地,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国企改革。

【学习目标心中有数】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及作用。

2.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及意义。

3.理解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前必知承上启下】时控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自主学习快乐体验】时控20′
【阅读课本1思考相伴】时控10′
学生自学要求:①全面阅读课本,包括大、小字和地图、图片、资料等;②边读边勾划重点(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或者是某一段话的主要内容);③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要找出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等,在相关内容的边上标记上名称。

阅读思考时,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对疑难、困惑,在课本上用?标记出来或者写在[质疑问惑]栏中。

④边读边记忆。

教师要求:学生全部读完课本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检查。

如是否全面阅读、是否勾划圈点、是否思考、是否质疑、是否记忆等。

【自学检测2整体感知】时控8′
要求: 1.不看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自我检测后,对不会的问题,要再思考解决,或同桌乃至小组讨论。

2.关注一下:自学提纲是如何编排、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课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用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开始推广的地区:省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
的,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3)意义:。

2、经济特区的建立
(1)最早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的名称:1980年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国有企业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三个方面:
①;
②;
③。

(2)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向建立
迈进。

【质疑问惑3有问必答】时控3′
1.自学检测做完后,组长主持,组内统一答案,解疑答惑。

2.各组长向老师汇报:组内自学是否结束,并且口头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组同学解答、讲析。

教师根据学情决定是否点拨、讲析。

同学们要边听边问,边整理、写下答案要点。

第一步,先解决自学提纲上的疑难问题:
第二步,再解决课本上思考发现的疑难问题:
【抓住重点4巩固互查】时控4′
1.抓住自学提纲中的重点,巩固互查。

①首先要求各小组弄明白哪些是重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原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和影响等。

②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填空式记忆、检查。

③把历史事件的原因、内容或结果、意义或影响等的内容要全部记熟、检查,特别是意义或影响是重点中的重点,每个人都要记熟、检查,不能采用填空式。

2.巩固互查的步骤和要求:第一步,大家巩固记忆,组长还要督促、提醒其他同学;第二步,先记熟的同学先互查,其他同学巩固记忆;第三步,互查完了的同学再分别检查其他同学,同时再巩固;第四步,正、副组长了解情况,写下未查未固同学的名单,汇报给老师,由组长或老师课后检查。

在互查环节,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组内互查。

每个同学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查者,组长也不例外。

【合作探究质疑讲析】时控12′
【充分思考1热烈讨论】时控6′
活动要求:1.根据老师的提示,对问题先进行充分思考,并把个人思考的收获简要写下来,不明白的同桌讨论,乃至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时,各组长主持,其他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观点,进行辩论;同时,每个同学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抓住要点、抓紧时间写下来。

3.讨论完毕后,各小组选出每个问题的展示者,把答案整理清楚、简洁、完整,作好展示前的准备。

仔细阅读课本第42页有关内容,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展示成果2质疑讲析】时控6′
1.口头展示:语言要清楚、大方。

展示者说:我是几号?代表哪个小组展示:……。

欢迎其他组同学点评、补充!2.对展示成果不明白或不满意,同学们要积极地质疑、补充、提问,展示方也要主动地解释、讲析、修改、完善。

3.教师根据学情决定是否点拨、讲析。

4.学生要边听边问,边及时地整理补充、完整地写下答案要点,并记住它们。

(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有疑必解小结感悟】时控2′
1.我的疑问:
2.我的小结:今天我学会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和感悟?小结要求:三言两语概述,语言要精练、扣题。

3.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

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巩固检测我做我行】时控3′
1.先对照目标,巩固记忆所学内容。

2.自我检测。

一、单项选择
1.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 B.珠海C.深圳 D.广州
2.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3.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
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下列政策与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的农民生活变迁息息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C 2.D 3.A 4.D
3.由组长或教师主持统一答案。

对于做错的或者有疑惑的试题,组内解决不了的,要主动举手询问,点名请其他组同学解答、讲析。

教师根据学情决定是否点拨、讲析。

同学们再巩固记忆。

【作业设置有利巩固】时控0.5′
完成《自主学习》本课的练习题,总结上次作业,提出要求。

【得分合计成绩公布】时控0.5′
教师对各组得分情况进行合计,公布成绩:
【教后反思我有所获】
要求:1.写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学法、认识等方面的收获,抓出自己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2.找出本节课中自己的良好或者不良的教法。

3.找出本节课中自己的良好或者不良的做法或习惯。

4.写下本节课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东西,并加以评价。

5.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写下今后努力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