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三课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五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三课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 1.儿童思维的形成是在2岁左右。 2.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3.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 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四)思维的“单维度” 在幼儿期,儿童在认识事物和思考 问题时,往往只注意某个方面,而忽略 其它方面,以偏盖全,不会全面地、多 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认识 水平的提高,幼儿会逐步扩大思维的范 围,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五)思维的“情绪化” 在幼儿期,儿童常常以自己的好恶 来判断事物的存在与否。 原因:幼儿的主观、客观还没有完 全分化。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三)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在幼儿期,儿童在认识事物和思考 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 角度,而不会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和思 考。往往只管说自己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认识 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开始逐步去自我 中心化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 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 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 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四)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 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 于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 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 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 发展阶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四、学前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 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1.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①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 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桌子”、“椅子”概 念抽象,幼儿就较难掌握。 ②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 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 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 、狗总是 “小花狗”;认为老奶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 称头发不白的人为奶奶。
(1)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 物的本质特征。 (2)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比如,认为“家具” 是“是用的东西”;“儿子”一定是“小孩”等。 (3)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4)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具体形象思维 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 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⑵★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 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 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 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 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 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数 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出 结果的。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 边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 么是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 友看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 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 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 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 有把人关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 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三)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 分类能力的发展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前儿童分类的5种类型: 1.不能分类。把性质上毫无联系的一些图片放在一起,或者任意的分 成若干类,不能说出原因。 2.依据感知特点分类。依据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进行分类。 3.依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4.依据功用分类。也就是根据他们的用途分类。如桌、椅是“写字用 的”;碗、筷是“吃饭用的”; 5.依概念分类。如按照“玩具”、“交通工具”、“学习用具”等分 类,并能给这些概念下定义,说明分类原因,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 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概括。 2.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 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3.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 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2、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5)、儿童最初掌握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如 人称、玩具、动物等。 (6)儿童最先掌握基本概念,依次出发,上行或下行掌握上级概念或 下级概念。 (7)儿童对抽象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和活动的支持。 (8)成人的“典型实例”有时产生消极的定势作用。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4岁以下儿童基本上不能分类。 2.5~6岁是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 的过渡时期。该年龄的儿童主要依据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情 境联系起来分类。 3.5岁半~6岁半是儿童分类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4.6岁以后,儿童的概括水平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发生 质的变化,表现为: ①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 ③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④逐步超越感知运动阶段,脱离此时此 地的束缚 ⑤从个别活动转向交往活动
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 一般的概念——“动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2.科学工作者进行各种科研工作。 3.判断、推理。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与所用工具的变 化相联系的。 1.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感知和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表象;
3.抽象逻辑思维的工具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的派生特点: ①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的。 ②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 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③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所以, 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④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 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⑤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幼儿较难掌握相对性的概念。 比如,三个人比高矮,这样的问题,他们就感到困难。生活中,幼儿还 常常性——指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的去考虑 事情的后果。
(一)学前儿童分析综合的发展 幼儿逐渐学会凭借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和综 合,但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 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1.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他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2.学前儿童比较的2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小班的儿童还不善于找出物 体的相应部分,他们常常按照物体的颜色进行比较;中班的幼 儿逐渐能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但他们只能找到 两三处相应部分。 ②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学会 找物体的相似处:找物体的相似处,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 为找相似处,即要找出共同出,又要找出不同处,需要较复杂 的分析和综合。需要在成人的教育下才能学会。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举例 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 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 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 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