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加严重。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2002年某食品公司从印度进口5吨红辣椒粉,将其用于生产各类品牌的伍斯特调料,为众多下游食品商或者饭店所使用。
后被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查出此种辣椒含致癌物质,因此受到通缉。
苏丹红事件也拉开帷幕。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红色染料,用于为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
有关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其用于食品生产。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质检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近期人们生活中又出现了地沟油。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是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
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一旦食用“地沟油”,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就会被破坏,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
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
染色馒头、瘦肉精、一滴香、牛肉膏、爆裂西瓜、陈化粮、勾兑陈醋、冲调豆浆、敌敌畏火腿、细菌速冻水饺……如今中国的食品凡是人们吃的东西,有一样是环保的、绿色的、安全的、放心的吗?肯定没有。
不仅是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和存在于各类肉食、奶品之中的,连地沟油、三聚氰胺,甚至敌敌畏等令人望而生畏
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
而且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手段,也普遍用于动植物和食品的催熟,染色,增重,防腐,
翻新,保鲜,仿真等环节,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令人防不胜防。
而人们所熟知的,也是与人的主要饮食相关的庄稼、蔬菜和水果几乎都离不开化肥和农药,其毒素当然不言而喻。
甚至,如今的耕地实际就如同吸上了毒的“瘾君子”一样,完全依靠化肥和农药维持产量,离开这两样东西,粮食几乎就得绝收。
人们天天食用有害食品,再加上污染日益严重,人的生命健康当然无法保证,各种疾病威胁人们的生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中国已经到了有毒食品全民皆吃、概莫能外的地步,无论是高官,还是大款,都无法摆脱有毒食品的毒害。
更可悲的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不知道吃什么食品就可能成了“大头娃娃”或“早熟儿童”……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
2.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
3.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在腌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4.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5.假冒伪劣食品。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6.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
7.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腐败变质食物上市流通等等。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零售商和制造商。
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有人戏称,如今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民“互相下毒”的时代,虽言辞过激,但却颇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当市场化的恶风席卷中国之后,犹如打开了中国人私欲的“潘多拉魔盒”,从此,人们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而在新型私欲面前,中华民族所拥有的5000文明史,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似乎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今日之食品,不仅形形色色的中间倒卖商、运输商、囤积商等均为下毒专家,就连一向憨厚质朴、老实巴交的农民甚至都成了下毒高手。
无疑,这是一场悲剧,一场中华民族的悲剧。
而此悲剧,还将持续多久,无法估计。
但这种悲剧,却是古今中外、古往今来所罕见,可谓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如果说,一个社会,科技落后,经济不景气,也许情有可原。
但是,涉及全民食品安全问题的事情,严重成灾,愈演愈烈,甚至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牺牲他人健康和生命,而将道德、良知抛之九霄云外,而且这还成为全社会不得不接受的常态,岂不太荒唐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真正实现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坚决、有力、全面地贯彻好食品安全法。
企业应强化食品安全
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承担起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同时,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法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坚实的法律屏障,造就一个体质强健、生机勃勃的民族,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