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试题:第一章到第六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汽化B发光、着火点C挥发性、导电性D易燃性、自燃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 SiO2B Al2O3C Fe2O3D NO2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A铜绿、氧化镁B空气、石灰水C矿泉水、水煤气D海水、胆矾4.关于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K2S中,钾原子显+1价,硫原子显2价B在锌粒中,锌元素显2价C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定显2价,氢元素一定显+1价D在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5.在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不断增多,呼吸作用增加B绿色植物减少,光合作用减少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D冰箱中致冷剂“氟里昂”的泄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②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③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④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7.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物质为:KHS、S、M、Al2 SO43、,其中物质M可能是A H2SB Na2SO4C SO3D SO28.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CuSO4=FeSO4+CuB CO+CuO Cu+CO2C C+2CuO2Cu+CO2↑D Fe+2HCl=FeCl2+H2↑9.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判断10.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其中一种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它是A N2OB NO2C NOD N2O5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乘火车时携带鞭炮B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C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吸烟D发现厨房中液化石油气泄漏后,立即打开窗子通风1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水D元素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3.区别H2和CO可用的方法是①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②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将燃烧产物通入石灰水中;④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14.甲、乙两同学共同做完了水的电解实验和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正确的是A甲指着氢气燃烧的实验装置说:“一种物质发生反应后,如果有水生成,我认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乙回答:“可能是这样,但我不能肯定。

”C乙指着实验桌上一瓶无色气体说:“这瓶无色的气体如果点燃后能燃烧并生成水,我认为这是一瓶氢气。

”D甲回答:“可能是这样,但我也不能肯定。

”15.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之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A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B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C由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D由CO、CO2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三、填空题16.将下列化学符号或结构示意图的序号写在相应空格处:表示离子的有;表示原子的有;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有;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

17.酒精是色,具有的液体,易,能与水以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化学式为,学名。

18.某种无色气体可能含有N2、CO、CO2、H2,使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没有变色。

通过加热的CuO时有红色物质出现。

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有Fe、Fe2O3、FeO、CuO四种物质,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否继续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分析:1只能用作还原剂的是;2只能用作氧化剂的是;3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20.在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E五种元素中,A能形成氧化物AO,在AO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A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 元素核内没有中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1写出五种元素的符号:A ,B ,C ,D ,E 。

2画出A、D粒子结构示意图:3写出它们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与D ,属于化合物。

B与E ,属于化合物。

四、实验题21.如图,有下列五种仪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过滤或向口径容器中转移药品用到的仪器是;2检验氢气纯度时用到的是;3可作反应容器,并且能盛较多液体的是;4制取H2、CO2时用装置D而不用E,原因是。

22.已知有如下反应可以发生:HCl+NaOH=NaCl+H2O,浓硫酸可吸水,CuSO4(白)+5H2O=CuSO4·5H2O(蓝)。

如下图所示,将锌粒放入盛有稀盐酸容器中,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给装置D中的药品加热,稍后可见E中白色粉末变蓝。

请回答:1E中白色粉末变蓝说明D中反应产物有生成,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

3A装置中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再给装置D中药品加热,其目的是。

23.某学生用一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制CO2的装置如图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广口瓶中应盛有。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那么产生的后果是,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计算题24.加热氧化铜与木炭的混合物30 g,经过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1 6 g。

求反应中有几克氧化铜被还原了。

1-6-3答案一、1. A 2. B 3. D 4. D 5. C 6. A 7. D 8. B 9. C 10. C二、11. AC 12. BD 13. D 14. BD 15. BD三、16①④⑤;⑥⑦;⑤⑥;②17 无;特殊气味;挥发;任意比;C 2H 5OH ;酒精 18 H ;CO 和CO 2;N 2;H 2+CuO Cu +H 2O 19 1 Fe 2 Fe 2O 3、CuO 3 FeO20 1 Mg ;H ;Ar ;Cl ;O3 MgCl 2;离子;H 2O ;共价四、21 1 B 2 A 3 C 4 E 装置中长颈漏斗没有浸在液面下,会导致生成的气体从这里逸出。

22 1 H 2O ;Zn +2HCl =ZnCl 2+H 2 ;H 2+CuO Cu +H 2O 2 吸收稀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干燥H 2 3 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H 2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23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铁网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制得的CO 2不纯;Fe +2HCl =FeCl 2+H 2↑五、24 解: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减少的质量为产生的CO 2质量。

m CO 2=30 g -21 6 g =8 4 g设被还原的CuO 的质量为xC +2CuO 2Cu +CO 2↑2×80 44x 8 4 g x 160=g 4.844 x =30 5 g 答:有30 5 g CuO 被还原。

1-6-2答 案一、1. C 2. C 3. C 4. B 5. B 6. D 7. A 8. C 9. A 10. D 11. B 12. B13. D14. B 15. C二、16 1 C 2 B 3 D 4 A17 ②;③;①18. H 2;N 2;HCl ;CaO ;H 2O ;CuSO 4;Cu(OH) 2;KClO 3;FeCl 2;CO ;Fe 2O 319 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2Al +6HCl =2AlCl 3+3H 2↑20 MgO21 27∶16; 102三、22 高锰酸钾可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而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3 物质燃烧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火柴燃烧产生的“CO 2”比空气重,又不支持燃烧,CO 2往下沉,把火柴杆包围起来,不利于火柴杆与O 2接触。

火柴杆在下而头向上,燃烧时无法使未燃的火柴杆得到预热而达到着火点因热气体和火焰是向上的,所以将火柴头向上竖起,不等火柴杆燃完火焰便熄灭了。

四、24 1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浸在液面下;应浸在液面下进行液封 2 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太长;应短些,刚露出胶塞为宜 3 向下排气法不对;应改用向上排气法 4 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内太短;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25 1 ①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 铁夹应距试管口1/3处 2 ① 长颈漏斗下端口应浸在液面下 ② 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应短些,刚露出胶塞即可;CO 2 3 H 2还原CuO ;胶塞;H 2+CuO Cu +H 2O五、26 解:固体剩余物中的钙元素应和3 6 g CaCO 3中的钙元素质量相等。

即3 6 g ×)CaCO ()Ca (3M M ×100%=3 6 g ×40%×100%=144 g 则剩余固体为57.6%g 44.1=2 5 g 生成CO 2的质量为3 6 g -2 5 g =1 1 g设生成1 1 g CO 2时,生成CaO 的质量为x ,CaCO 3CaO +CO 2 56 44x 1 1 gx56=g 1.144 x =1.4 g 答:剩余固体中氧化钙为1.4 g 。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 等现象。

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 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 ,② ,③ Cu 2(OH)2CO 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 ,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 (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 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2、法国化学家提出了空气。

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这些气体主要来自。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