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高中化学新课标ppt

解读高中化学新课标ppt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对比(二)
对比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标准 》是在总结和反思 《大纲 》的基 础上提 出来 的,继承了 《大纲 》的优点,同 时也 给予了发展与创新。改变了 《大纲 》 在某些方 面对教师创造性的 限制,呈现 出一 个开放性体系,为教师的教学、学生 的学习 及学业评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
学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2000年对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
2002年初,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实验
修订版)》再修订。
2003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课程标准
*定义: 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 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文件。
新课标 高中教材
必修
选修
在新课标的指导 下我们需要修多 少模块呢??
化学新课程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 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 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 可修至8个学分; 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 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课程标准内容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前言
1. 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 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2. 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 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设
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
3. 教科书编写建议
①教科书内容要有鲜明的时代性 ②教科书编写要处理好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 ③教科书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 关系 ④教科书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 开展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①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②重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③充分利用社区学习资源 ④编写配合教科书使用的教师手册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阶段(2000年 9月~2003年4月) (1)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 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 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首批通过审 定的有三套,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 科技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4、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2004年9 月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等四个省级实 验区开始进行试验。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经过实 验区实验、修订后,将于2007年在全国推广。
三.内容标准
在内容标准部分,《课标》按照模块的类型,分别从“必 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列出了各自的内容标准;必修课 程按照《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按照《化学与生 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 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的顺序来组 织;每一课程模块都分别包括了模块的性质和功能、模块 设计思路、模块目标和内容标准;每一模块的内容标准部 分都按照“主题”的形式加以组织,每一主题都规定了高 中生在化学方面应学习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 和价值观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四.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 程模块 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 教学方式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2.评价建议
①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③有关学分制管理,进行综合评定
综上 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大纲》规定得太细太死,弹性不够,变化余地小。 (2)《大纲》以最高标准提出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要求,属于 “精英”教育范畴,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3)《大纲》重点是对化学教学工作作出规定,规定的是怎么 “教”,而忽视了怎么“学”,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重 视不够。 (4)在化学教学内容上,《大纲》的“学科中心”倾向比较明显, 在内容选择、难易控制上较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脱离生 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倾向。 (5)在化学教学评价上,《大纲》的评价方式单一(以纸笔测验 为主),导致对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往往只从纸笔测验的分 数加以判断。重视外在的“双基”评价,忽视学生和教师内在的 自我评价,“重结果,轻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现象较为普遍。
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 设计思路: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 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
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4.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二.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 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 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
197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 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在八、九、 十年级上化学课。 1981年4月,中央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 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 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1990年经调整高中教学计划规定化学课程 设置为必修加选修。
主讲人:郭奇 小组成员: 张鑫、赵中东、王震 陈宝辉、刘祖涛
发展史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开始于清同治四年 (1865年)。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中学堂在五年级开设化学,标志着化学课程 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52年,国家颁布《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草 案)》规定化学分别在初三到高三四个年级 中开设。
作为化学教师怎么根据 新课标把握教学过程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教师应从基础教 育化学新课程的整体上来把握高中化学 课程,即 “三阶段”(义务段、必修段和选段) “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 “两类型”(必修和选修)的化学课 程
铝热反应实验
铝的教学设计
谢谢! 请大家批评与指正!
课程标准 (Win) 教学大纲 (fail)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简述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研制的过程 任何新课程的研制,一般都要经过 “准备——研制——编写——实 验——推广”五个阶段,此次化学 新课程的研制也是如此。
国家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阶段
1、化学课程改革的准备阶段(2000年1~8月) (1)前期研究 ① 化学学科最新进展研究; ② 化学课程社会需求研究; ③ 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研究; ④ 化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 (2)成立了由化学学科专家、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和 中学特级教师组成的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核心 组
教学大纲
*定义: 指学校每门学科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 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 。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对比(一)
对比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由表可以看出, 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力图在“课 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 面全面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更有 利于指导化学教学的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