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818篇)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818篇)

8.数学老师采用示意图等手段来教学是一种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
B、直观感知
C、实际训练
D、探究活动
>>>
【答案】:B
【解析】: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题干所述符合这一特点。
9.以下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思想的是( )。
A、课程即对话
【解析】: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4.( )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2.下列不属于课外、校外教育的是( )
A、学科活动
B、选修课
C、社会实践活动
D、体育活动
>>>
【答案】:B
【解析】:
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入总课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校外教育。
33.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班集体的( )
A、教育活动
A、暗示
B、冷处理
C、行为替换
D、惩罚
>>>
【答案】:C
【解析】:
教师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和其一起做演示实验,替换学生的交头接耳的不专心行为。这是利用了行为替换的处理方法。
24.( )以现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为依据,以其中的引文和附录为线索,来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是一种“滚雪球式”的方法。
A、顺查法
B、逆查法
2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
【答案】:D
【解析】:
新生儿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两种情绪反应。
28.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人际关系
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
【答案】:C
【解析】:
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3.盛怒时,怕案大叫、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绝望时,心灰意冷、麻木不仁。这反映的是哪种情绪状态( )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热情
>>>
【答案】:C
A、10日内
B、30日内
C、3个月内
D、1年内
>>>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பைடு நூலகம்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23.上课时,有学生交头接耳.教师点名让说话的学生上讲台和其一起做演示实验,使其专心学习。这位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知识
D、课程即经验
>>>
【答案】:C
【解析】:
“课程即知识”这一观点把课程看作“教程”,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有利于规范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10.下列对学习的阐释,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A、学习是经验与联想
B、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20.根据某大学的一次调查,对“你爱自己的学生吗”这个问题,100%的教师都说爱:在回答“你的教师爱你吗”这个问题时,却只有10%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爱自己。这一事例说明教师应注意( )的处理。
A、师生关系
B、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
C、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D、教师之间的关系
>>>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对学生的爱护程度”的反馈,主要涉及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A项。
17.要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课堂中心论
D、程序课程论
>>>
【答案】:A
【解析】:
学科中心课程论强调学校教学应该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18.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果出现错误,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体现了教育公正中的( )。
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
>>>
【答案】:D
【解析】:
我国提倡和追求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30.教师的( )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业务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成绩
>>>
【答案】:A
【解析】:
>>>
【答案】:A
【解析】: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29.我国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
A、权利平等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当不良情绪产生时,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以求得心理平衡,这属于心理调适技巧中的( )。
A、自我提醒
B、自我安慰
C、情绪转移
D、适度宣泄
>>>
【答案】:C
【解析】:
情绪转移即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以采取情绪转移的方法寻找一个新的刺激.激活新的兴奋中心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使不良情绪逐渐消失。如听音乐,参加体育运动。进行自我娱乐,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等,使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中。以求得心理平稳。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
【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为引文查找法的概念。
25.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21.在整个课程编制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内容
B、教学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目标
>>>
【答案】:D
【解析】: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22.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可以提起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做出处理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 )。
D、认真备课上课
>>>
【答案】:B
【解析】:
孙老师公开批评小茜,对其有侮辱性言语,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
13.学生通过观察榜样示范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提供榜样时,一是要给学生提供信息,二是要给学生( )
A、提供比较标准
B、进行自信心训练
C、进行归因训练
D、启发,使学生找到自己与榜样的共同点
A、坚持真理
B、一视同仁
C、赏罚分明
D、因材施教
>>>
【答案】:A
【解析】:
教师公正包括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其中坚持真理是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果出现错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体现了教师坚持真理。
19.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学评价类型分为( )。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答案】:A
【解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了教师对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综合运用。
26.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的是( )
A、布卢姆
B、泰勒
C、斯宾塞
D、博比特
>>>
【答案】:D
【解析】:
博比特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即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以此作为课程的基础。
6.看到大街上流行某 种样式的衣服,自己也会买来穿。这属于( )
A、依从
B、模仿
C、从众
D、服从
>>>
【答案】:B
【解析】:
模仿是指个体有意无意仿效他人的言行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模仿是由非强制性刺激引起的,使个人再现某一榜样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7.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答案】:A
【解析】: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至此,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
5.学校教育与行政管理由( )负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