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哲学试题

教育哲学试题

2014年秋季学期《教育哲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1、昆西教学法:
2、“抵制”理论:
3、有机教育:
4、程序教学:
5、唯实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包括教育哲学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_______中找到它的胚胎和萌芽。

2、在人性论的不同主张中主张“性有善有恶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和_______。

3、永恒主义强调______的教育以及对于理论问题的理解,注重______的提高。

4、______,是教学论中的根本问题;______,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问题。

5、分析教育哲学的两大分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6、改造主义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_____”的模式来改造社会。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1、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2、在进步主义教育中,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有哪些?
3、简要说明分析教育哲学的诞生?
4、简述进步主义教育与改造主义教育的异同?
5、马克思主义知识观和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20分)
1、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教育哲学》试题答案及试题的章节分布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1、昆西教学法:昆西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最早的提倡者帕克提出。

帕克在1875一1880年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督学期间,针对传统的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帕克反对被动学习,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进行教育革新试验。

这些试验成果被称为“昆西教学法”。

(陆有铨,第一章)
2、“抵制”理论:认为学校与社会统治机构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因为学校教育不单纯是再生产的过程,学校内部的
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是整个社会矛盾、冲突和斗争的曲折
反映,学校应当发挥其抵制的作用。

(黄济,第十三章)3、有机教育:是指把教育看作一个自然、有机的过程。

约翰逊认为教育应该顺乎儿童天性的发展,使“童年像童年的样子”,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使儿童有兴趣,而且还要按照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来展开。

(陆有铨,第一章)
4、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逻辑循序系
统地加以皮安排,使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利用强化物,以建立、保持并加强
学生的期望的反应。

(陆有铨,第五章)
5、唯实论:唯实论也称实在论,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
一个派别,与唯名论相对立。

它认为“共相”(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

唯实论把“共相”看作是独立存在于事物之外的精神实体,是第一性的东西,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黄济,第八章)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先秦诸子百家(黄济,第一章)
2、世硕、扬雄(黄济,第二章)
3、人文学科、一般智力水平(陆有铨,第三章)
4、教与学的关系、学与思的关系(黄济,第五章)
5、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哲学(黄济,第十二章)
6、理想社会(陆有铨,第四章)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1、简述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黄济,第十四章)
答: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
①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予理论上的阐明;
②对教育史上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论;
③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作出科学的预测
2、在进步主义教育中,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有哪些?(陆有铨,第一章)
答:杜威对教育的根本看法有: ①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②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发展过程;③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货改组;
3、简要说明分析教育哲学的诞生?(陆有铨,第七章)
答:分析教育哲学名副其实的先驱是哈迪。

1942年,他出版了《教育伦理中的真理与谬误》,成为第一本系统明确的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讨论教育问题的著作。

麦克在该书美国版前言中指出:“《真理和谬误》......并不是不谦虚,但毫无疑问是一个里程碑”它之所以被称作里程碑,在于试图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消除传统教育哲学中的分歧和矛盾,是分析的思维模式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特点。

该书的一篇简短的前言,可看做是分析教育哲学诞生的宣言。

4、简述进步主义教育与改造主义教育的异同?(黄济,第九章)
答: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的共同之处:在哲学观方面,同样是实用主义的,在儿童观方面,也有类似之处;
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的不同之处:进步主义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中心,关心的是个人的成长,主张的是个人主义教育;而改造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中心,关心的是社会改造,主张的是社会改造教育。

5、马克思主义知识观和智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黄济,第十八章)
答:马克思主义者把科学知识看做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体现在:①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力量,知识对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知识是基础,是进行德育、体育、美育等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是社会和个人前进的推动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20分)
2、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黄济,第十一章)
答:(1)在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研究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绝大多数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在贯彻“以人为本”,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视角的盲区。

他们只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及其对个体和社会所构成的威胁,看不到人作为人的
“存在问题”及其对个体和社会所构成的威胁。

所以,现代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

(2)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应该改变教育的对象观②必须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

③必须重构师生关系。

④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存在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最终培育他们存在的智慧。

⑤应该将存在问题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的讲解一些存在的现象或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