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型领导
•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特征比较 :
目标源于需要而非欲望 缓解个人及部门间的矛盾 抚慰组织内的方方面面 确保日常工作的顺畅运行 工作环境有秩序、稳定
以试验过或已经证明过的方法做事 以冒险和开辟新途径的方式做事
6.1.3 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末开始研究领导理论
主要研究领导者特质(20世纪20-40年代) 主要研究领导者行为(20世纪40—60年代) 权变领导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新型领导理论
•
研究者过分关注特质与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却未 曾尝试将这些特质与其他结果如生产力或员工满 意度相联系。
6.2.2 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
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人只要采取恰当的行为方 式,都可以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因此,它主要关注 领导者做什么和如何做,并致力于揭示:是领导者 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他们的个性特征使其成为一个领 导者。
6.2.2 行为理论
相关理论
1. 艾奥瓦大学的研究
最早研究领导行为,提出三种领导风格 : • • • 独裁型风格 民主型风格 放任型风格
6.2.2 行为理论
2.俄亥俄大学的研究: • • “四分图理论” 将领导行为分为两个维度: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高 关 怀 维 度 低 低 结构维度
图12–1 四分图理论
低结构 高关怀 低结构 低关怀
高结构 高关怀 高结构 低关怀
高
6.2.2 行为理论
3.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认为领导行为有两种完全对立的类型: • • 员工导向型(employee-oriented) 生产导向型(production-oriented)
12.2.2 行为理论
4. 管理方格理论 :
关 心 5 人 4
3 2 低 1 1 低 2 3
1.1 贫乏型管理 对必须的工作 付出最少的努力以 维持恰当的组织成 员关系。
6
5.5 中庸之道型管理 通过保持必须完 成的工作和维持令人 满意的士气之间的平 衡,使组织的绩效有 实现的可能。
9.1 任务型管理 由于工作条件 的安排达到高效率 的运作,使人的因 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程度。
•
首先,行为领导理论是对领导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6.2.1 特质理论
领导者的六项重要特质: 领导愿望 洞察力 自信
诚实与正直
才智 工作相关知识
与领导力有关的特质
斯托格迪尔 斯托格迪尔 洛克和柯克帕特里克 鲍莫尔
才智
机敏 洞察力
成就
韧性 洞察力
内在驱动力
领导愿望 诚实与正直
合作精神
决策才能 组织能力
责任感
主动性 韧性 自信心 社交能力
主动性
6.1.1 领导的定义
• 领导:
某一个体(团体)对组织中的个体、 群体及整个组织施加影响,使其实现共同目 标的过程。
6.1.2 领导与管理
•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管理
计划和预算 组织和配备人员 控制和解决问题 保持有序和可预见性
领导
确定方向 协调一致 鼓舞和激励 促进变革
6.1.2
领导与管理
管理者 领导者 目标源于欲望而非需要 寻求潜在的机会及回报 以自身的魅力激励下属、激发创 新 与雇员及合作者的关系紧张 工作环境混乱,缺少结构性
•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罗伯特· 布莱克(Robert Blake)和简· 莫顿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 大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二维的管理方格 理论(managerial grid)
如下图所示:
高 9 8 7
1.9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对员工的需要 关怀备至,创造了 一种舒适、友好的 氛围和工作基调。 9.9 团队型管理 工作的完成来自 于员工的奉献,由于 组织目标的共同利益 关系而形成了相互的 依赖,创造了信任和定义
关于领导有各种理论,但其有共同之处:
1. 领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存在于领导者身上的一种
特点或性格 ,领导活动发生在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过 程之中; 2. 领导能产生影响力; 3. 领导过程存在于群体环境之中,单个人不能形成领导; 4. 领导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展开的,组织的存在 是领导产生作用的背景 ; 5. 领导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组织目标,组 织目标是领导活动的指向标,也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2
3 4 5
第6章 领导
6.1 领导概述 6.2 经典领导理论
6.3 新型领导理论
6.2.1 特质理论
特质:
是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人特点,包括体 型、外貌、年龄、性别、人格特点、价值观及社会交 往能力等;
• 特质理论(trait theories) :
认为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由遗传基因决 定的。
• •
6.2.2 行为理论
• 1981年,徐联仓、陈龙等人把日本三隅二不二的 PM领导理论引入中国 ,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 了修订 在徐联仓等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凌文辁等人提出 了中国领导行为评价的CPM模式 :中国的领导 行为评价由三个因素构成,即P因素、M因素和 C因素,其中C因素为品德因素(character and morals )。
4
5 6 关心生产
7
8
9 高
6.2.2 行为理论
5. PM与CPM: • PM是指一个群体功能的概念,群体一般包括两 个基本功能:一为工作绩效P(performance); 二为团体维系M(maintenance)。 PM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不论他的P因素多么 强,总包含某种程度的M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PM理论的中国化研究以 及CPM模式的提出。
•
6.2.2 行为理论
6. 家长式领导:
• 家长式领导的定义: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显现 出严明的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的廉 洁性的领导方式。 家长式领导包含三个维度,即权威领导、仁慈领 导和德行领导,与其相对应的员工行为包括敬畏 顺从、感恩图报和认同效法 。
•
6.2.2 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小结
自信心 责任感 协调能力 宽容 影响力
自信
智慧 工作相关知识
恰当授权
应变能力 责任感 创新力 风险承受力 尊重他人意 见
6.2.1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的优点:
•
特质理论为领导者的选拔提供了一些标准。
特质理论的不足: • • 特质理论没有考虑情境因素。 在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