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 作业方式职业危害因素调查:作业方式对职业危害的风险度有很大影响 ,如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等等都属于不同的作业方式
❖ 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调查:要识别职业危害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扩 散特点、浓度或强度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三、材料和设备管理
❖ 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 料;无毒的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
❖ 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 ❖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年初) ❖ 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年初) ❖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每年) ❖ 建立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每月,三级教育) ❖ 建立从业人中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每月)
请有资职 的职业卫 生服务技 术服务机 构作职业 病的危害 预评价、 效果评价
职业病的 危害预评 价、效果 评价报告 书提交卫 生部门审

行政部 门30日 内,作 出审核 决定通 知单位
申 报 单 位 存 档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二、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调查
❖ 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调查:通过分析生产工艺,了解产生有害因素作 业原点及其有害因素的性质与特征
无排气装置时 气流扩散情况
两侧排气
一侧排气
一侧吹气 一侧排气
(二)个 体 因 素
❖ 个人没有有效的防护用品; ❖ 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或使用不正确; ❖ 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 ❖ 过度疲劳或其它不良身体状态; ❖ 有从事有害作业的禁忌证。
(三)安全管理因素
❖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 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或执行不当; ❖ 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 ❖ 缺乏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监护。
GBZ2.2—2007) ❖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23号令

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
劳动者
政府监管部门 履行保护健康义务 主张健康权利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用人单位的义务及劳动者的权利
十项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
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
职业健康监护操作程序
一、
接触 职业 病危 害的 劳动 者
上岗前 在岗期 离岗时 应急时
按职业 健康检 查周期
按职 业健 康检 查规 定的 项目
请有 资质 的职 业卫 生体 检机 构作 体检
职业健康监护操作程序
二、
体检 机构 将体 检结 果书 面告 知用 人单 位
单位存档
单位将 职业健 康检查 结果如 实告知 劳动 者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一、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
❖ 《职业病防治法》 ❖ 《安全生产法》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保护条例》 ❖ 《江苏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范》 ❖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 职业病目录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
3、职业禁忌证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 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 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 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产生 职业 病危 害因 素的 生产 性企 业
请有资
职的职

业卫生

服务技

术服务

机构作

检测、

评价
上报安监部门
向劳动者公布
对不符合国家 职业卫生标准 的立即采取相 应治理措施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六、防护设施
❖ 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 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 有应急救援设施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 放射性毒物: ⑴、工作场所配置报警装置 ⑵、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配置报警装置
❖ 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 ❖ 高毒作业场所:
⑴、设置红色警示线 ⑵、高毒作业设置更衣室 ⑶、高毒作业设置物品存放专用间
警示线图形符号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五、按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 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防治见(职业危害的监控和识别)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四)有害物质管理因素
❖ 化学品无毒性鉴定证明; ❖ 化合物成分不明; ❖ 化学品来源不明; ❖ 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
❖ 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
五、职业病的可防性
❖ 职业危害因素始终存在于工业生产各岗位之中,职业病的 病因十分明确,针对职业病发生的原因,认真做好职业病 防治工作,职业病是可得到预防:
九、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 ❖ 应急救援设施完好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十、员工培训
❖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时间要求) ❖ 定期对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时间要求)
十一、对职业病人、疑似职业病人处置
❖ 发现职业病人和疑似职业病人应及时向安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职 业病病人还要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
❖ 调离职业病病人 ❖ 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定期检查、康复及疑似病人的诊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十二、发动员工参与管理
❖ 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 ❖ 开展群众监督活动
十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监总局23号令)
❖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 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15种):
1 粉尘类 (13种)
2
放射性物质类 (电离辐射)
(11种)
3
化学物质类 (56种)
4
物理因素 (5种)
5
生物因素 (3种)
6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 的危害因素(8种)
9
7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 危害因素 (3种 )
二、基 本 概 念
1、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 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 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 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 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 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不安排有职业禁忌 的劳动者从事所禁
忌的工作
有职业相关的健康 损害的劳动者调离 原工作岗位、复查、
治疗
对疑似职业病的劳 动者进行职业病诊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八、对员工履行告知义务
❖ 规章制度告知(培训、警示卡) ❖ 操作规程告知(培训、警示卡) ❖ 劳动合同告知(主要内容以权力和义务) ❖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告知 ❖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结果告知 ❖ 健康体检结果告知 ❖ 患有职业病或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告知本人
六、企业职业卫生工作
一、对职业危害的识别:(企业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
确定本企业有无职业危害因素,列出企业产品所有的原辅材料的清单, 并对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确定有无职业危害因素如有职业危害因素
存在要做以下两项工作: (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有职业危害因素没有申报的要向安监局申报 已申报的对有新应用的职业危害因素要补充申报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要求:及时、如实 (二)建设项目预评价与效果评价 对新建厂、新建项目均要进行职业卫生与评价
❖ 1、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工作; ❖ 2、工艺改造(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 ❖ 3、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密闭化操作
五、职业病的可防性
❖ 4、作业现场加强通风(使作业场所毒物浓度控制在国家 卫生标准以下)
❖ 5、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毒物进入人体)。 通过积 极、科学地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过努力肯定能防止和 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促进经济的发展
❖ (四)有害物质管理因素
(一)设 备 因 素
❖ 没有密闭隔离及通风排毒设备; ❖ 密闭隔离通风排毒设备效果不好; ❖ 设备检修或抢修不及时; ❖ 因设备故障、事故引起的跑、冒、滴、漏或爆炸。
劳动环境通风简介
轴流式通风机 离心式通风机
通风柜
喷漆通风柜
上吸式 上吸式 自然通风 排气罩及 的排气罩 控制风速
源物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加班 时间长、10-12小时连续半月以上)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以易燃易爆、中毒、高压 力作业场所)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 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一)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有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主要介绍喷涂喷漆)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见噪声与粉尘) 2、物理因素 ❖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 噪声、振动(见噪声与粉尘) ❖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计量器定期送医院) 3、生物因素 ❖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