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
2)膨胀土
天然状态下强度很高,压缩性较低。但由于其 粘粒含量很高,且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和伊利 石,胀缩性显著 ,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反复作用 强度降低,不均匀变形较大,引起上部建筑物开 裂。
3)山区土岩组合地基
三、地基处理目的
1.增加地基土的剪切强度; 2.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动力特性(抗液化,抗震);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地基处理
任课教师:胡庆兴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执行日期: 201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新规范和老规范的区别:
1.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的 规定。(3.0.5 强制) 2.增加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验的综 合安全系数的检验要求 。(3.0.10) 3.增加地基处理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环境类别符合耐久性设计的 要求。(3.0.11 ) 4.增加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分析方法 。(3.0.7) 5.增加加筋垫层设计验算方法 。(4.2.8) 6.增加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设计、施工要求。 (原没有联合) 7.增加高夯击能的设计参数。 (8000-12000) 8.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考虑基础深度修正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桩身强 度验算方法 。( 7.1.6) 9.增加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施工要求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0.增加注浆加固。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1.增加微型桩加固。 (原在其它方法里提及) 12.增加检验与检测。 (第十章) 13.增加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C) 14.增加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A)
4)其他高压缩性土
饱和松散粉细砂 (包括部分粉土 )也应属于软弱 地基范畴。其在动力荷载 (机械振动、地震等 )重复 作用下将产生 液化;基坑开挖时也会产生 管涌。
? 不良地基
主要受力层由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层组成, 这些土层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
1 )湿陷性黄土 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很广,其颗粒以粉 粒为主,颗粒间主要由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可溶性盐逐渐浓缩、沉淀形成的胶结物所胶结, 孔隙比在 1.0左右。天然黄土强度一般很高,能直立 成壁,压缩性也较低。但 遇水后,由于水膜增厚和 颗粒间盐类胶结物质溶于水而使土的结构破坏,从 而突然发生显著的沉陷,强度也迅速降低 。
2)冲填土
冲填土是在疏浚河流或港口航道时,由 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它的颗粒组成 随泥砂来源而变,多为粘粒和粉粒,其次 为砂粒。冲填土当粘粒含量较多时往往是 欠固结的,其强度和压缩性都比天然沉积 的同类土差。
3)杂填土 主要是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堆填建筑垃
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形成的填土 。这些 土的组成物质中,建筑垃圾性能较为稳定,工业垃 圾遇水会发生变化;生活垃圾成分极为复杂,混合 不均匀。杂填土性质与堆填年龄有关,填龄较短者 往往是欠固结,一般填龄达到五年左右的杂填土, 性质才逐渐趋于稳定。杂填土大多疏松且不均匀, 在同一场地的不同位置,其 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有 较大差异。
地问题: 1)蓄水水位下降; 2)产生流土、管涌,大坝失事
案例四:日本新泻地震
地面塌陷
路基路面塌陷
岩溶塌陷引起桩基折断
二、地基处理对象
1.软弱地基 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即软土地基 冲填土地基 人工填土地基 高压缩性土地基
2.不良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土地 基、岩溶地基、松砂土地基
岩溶塌陷等。
地基强度不够失事的谷仓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建于1913年。高31m,宽 23m,片筏基础。由于事前未探明有厚达 16m的软 土层,建成储存谷物后,西侧突然陷入土中 8.8 米,东侧抬高1.5m,仓身倾斜27o。
路基滑坡 由于路基下伏软土地基,因其强度不够而导致路基滑坡。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开裂
中华门城堡。(预压、置换、挤密)
一、地基常见问题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地基强度及稳定性问题:地基的抗剪强度不
足引起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引起开裂。 3.渗漏问题:大坝地基,基坑开挖降水,防
洪… 4.液化问题:地震、机器、车辆的振动以及波
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可能引起地基土,特 别是饱和无粘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危害。 5.特殊土地基问题:比如黄土湿陷、膨胀土涨缩、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 缩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
四、地基处理定义
对于不能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等要求的问 题地基,必须经过人工改良或加固后才能使用,这 种改良和加固 ,就称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
1 概述 2 垫层法 3 排水固结法 4 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 5 复合地基 6 注浆加固 7 微型桩加固
4
1 概述
一、地基常见问题 二、地基处理对象 三、地基处理目的 四、地基处理定义 五、地基处理方法
早在二千年前就已采用了软土中夯入碎石等压密土层的夯 实法;灰土和三合土的垫层法,(南京城墙)也是我国古 代传统的建筑技术之一;我国古代在沿海地区极其软弱的 地基上修建海塘时,采用每年农闲时逐年填筑,即现代堆 载预压法中称为分期填筑的方法,利用前期荷载使地基逐 年固结,从而提高土的抗剪强度,以适应下一期荷载的施 加,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软土地基上从实践中积累 的宝贵经验。
软弱与不良地基
软土
湿陷 黄土
岩溶
杂填 土
饱和 松砂
膨胀 土
有机 质土
冲填 土
山区 土
? 软弱地基
在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主要受力层由软土组 成,则为软弱地基。一般由软弱土组成,软弱土 指淤泥、淤泥质土、某些冲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 性土。
1)淤泥和淤泥质土 是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的环境 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是具有特殊性 质的粘性土。具有 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 抗剪强度低,触变性和流变性等不良特征 。